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5、炀帝之殇

如果说隋文帝时代用战争摧毁了东西突厥的霸权,那么隋炀帝只用军事示威和外交手段就降服了东西突厥,性价比极高。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古代中国是农耕之国,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指标是人口和田地。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高达890万户,这个数字要到一百五十年后,才被唐朝鼎盛期“开元盛世”超越;隋炀帝时期的耕地面积更是一个奇迹,竟然多达5585万顷,而其他朝代的高峰值不过一千万顷,即使排除掉夸张的水份,隋代农业之发达也是登峰造极的。

有人有粮好办事,隋炀帝的全面胜利可谓综合国力的胜利。但金山银山,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隋炀帝父子两人创下如此雄厚的家底,终归还是被隋炀帝挥霍一空了。最大的赔本生意就是著名的“东征高句丽”。

话说隋炀帝以当宅男为耻,称帝十四年只有一年是呆在京城,其他时间都在帝国四方出巡,北巡突厥、西巡河西、南巡江都,后来又想东巡辽东。史书记载,隋炀帝在北巡突厥时,正好高句丽使节也在突厥宫廷。他就让使节回去传话,说想去高句丽地界转转,还要高句丽王提前来隋都陪驾。高句丽闻讯大为震恐,整兵备战。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刚摆平了西突厥汗国,立即动员百万大军,三年里连续发动三次东征,虽然最终迫使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但损失极为惨重。这一节故事本书另有专章叙述,在此不再多谈。

三征高句丽,可以视为隋炀帝一生事业的转折点。因为东征的失败,隋朝国运大损,隋炀帝也被归入“暴君”之列,一生功业几乎被全盘否定。从实际影响而言,最直接的恶果是导致叛乱蜂起。但出人意料的是,率先造反的不是农民起义军,而是体制内的人:以杨玄感为首的隋朝大贵族们。

公元613年六月,就在隋炀帝亲赴辽东督军的紧要关头,东征的总后勤部长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发动叛乱。因为杨素是杨广夺嫡称帝的第一元勋,所以隋炀帝对杨素的后人极其恩宠,作为杨素的嫡长子,杨玄感年仅三十就封为正二品的柱国。那么,作为顶层的既得利益者,杨玄感为何要窝里反呢?杨玄感自己的解释是“为天下解倒悬之急”,好一派舍己为人、为民请命的君子模样!

只是,历史已经无数次地告诉我们,既得利益者发动的改革或者革命,多半还是为了既得利益者自己。早在东征高句丽之前,杨玄感就企图趁隋炀帝西征吐谷浑时袭击行宫、废帝改立。杨玄感无非是嗅觉敏锐一些,预见到了隋朝天下的崩塌,便想仗着自己的家族势力先下手为强罢了。

更有力的证据是,杨玄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黎阳乱起,跟着杨玄感造反的也都是权贵圈里的头面人物,包括北周八柱国李穆的嫡孙李密、广平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等四十多名显贵子弟,还有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朝廷大员。正因如此,杨玄感之乱实际上是隋朝统治集团的一次内战。

其实说到底,隋朝的建立就是杨坚在权贵集团拥戴下搞的一出政变,所以隋朝绝非杨坚一家的独资企业,而是包括杨素家族等都拥有股份的合资企业。杨广的夺嫡称帝本质上是权贵集团扶持下的又一出政变,更进一步增大了权贵股东们的投票权。如今企业要被董事长隋炀帝搞垮了,股东们自然想投票换人。

当然了,在古代政治生活里,靠谱的不是用手投票,而是用手里的刀枪投票。

杨玄感起事后,没有听从李密“长驱急进、直奔关中”的良策,而是就近围攻东都洛阳。谁料洛阳城坚兵利,叛军猛攻四十余日竟无进展。此时隋炀帝已率东征军回师平叛,并诏令关中派军夹攻。打到八月份,杨玄感连战连败,被迫自杀。

一个杨玄感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杨玄感站起来。从此,隋朝天下叛乱蜂起,统治集团离心离德,分崩离析之势昭然若揭。在千千万万个造反接班人里,东突厥的始毕可汗也是一个重要角色。

始毕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从小就被老爸教导“爹亲娘亲不如隋亲,俺家一切都是隋朝给的”,要他知恩图报。也许是逆反心理,始毕继位后就密谋独立自主,不但不为隋朝东征出一兵一卒,还暗地里援助高句丽人。特别是到了杨玄感之乱,始毕可汗内心不禁狂喜:杨素可是咱突厥人的头号克星啊,连他的儿子都造反了,隋朝还有什么可怕的!

给始毕打气加油的也有一帮子人,最起劲的是一个名叫史蜀胡悉的大臣。这位兄台出身于中亚的史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南部),父祖率部落投靠东突厥汗国,到他这一辈已成为汗国的外交部长。史蜀胡悉的故乡在西突厥汗国治下,自己又在东突厥混得风生水起,为了实现联通东西突厥、霸占丝路利益的目的,他一直劝说始毕脱隋自立。

正是史蜀胡悉的歪心思,给他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也导致了隋突关系的破裂。

话说杨玄感乱后,国突办主任裴矩察知东突厥蠢蠢欲动之心,于是建议“分而治之”,另立始毕的弟弟为南面小可汗。谁知此计被史蜀胡悉识破,百般阻挠而告失败。恼怒的裴矩立马回忆起前辈长孙晟的经验:想当年,东突厥不也有一个西域谋臣安遂迦,百般挑动反隋么?结果还不是被长孙大人用计除掉了!

但是形势不同了,如果像长孙晟一样深入敌营,恐怕自己先壮烈了。于是裴矩求得隋炀帝的批准,演出了一场“请君入瓮”的好戏。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深知中亚人精于经商、见利忘命的本性,就派人忽悠史蜀胡悉:“兄弟啊,我告诉你一个内幕消息,天子在马邑准备了很多外贸商品,要开新一届国际博览会啦!你可别告诉别人,赶紧自己来喝头啖汤啊!”

史蜀胡悉回想起当年在张掖博览会捞到的油水,不禁欣喜若狂。他生怕被始毕可汗分了油水,悄悄带着自己的部落和全部身家赶赴马邑,结果一来就被砍了脑袋。裴矩接着忽悠始毕:“史蜀胡悉带着部落来马邑,说要背叛您。但突厥是我大隋的臣子,我岂能收容这不忠不义的奸贼!所以帮您杀了他。”

始毕也不是傻子,很快就搞清楚了真相,但裴矩的阴招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等着吧,隋炀帝,我终究要让你也吃吃苦头!

公元615年,始毕终于等到了报复的时机”

这一年也是个多事之秋。国内的叛军越剿越多,山西、河北、两淮等地陷入混战;外部的敌人也纷纷添乱,吐谷浑人在青海成功复国,高句丽拒绝入贡,连一向恭顺的东突厥也不再入朝。为了对付国内的叛乱,隋炀帝下令实施类似“集中营”的堡垒政策,强迫各地人民集中居住,上至郡县、下至村坞全部筑城而居;为了重申对外的权威,隋炀帝决定再搞一次军事游行,幻想像以前北巡召见启民可汗一样,不战而压服东突厥”

公元615年夏天,隋炀帝率领文武百官进入山西。他先在汾阳的行宫住了一段日子,然后北上视察长城防线。始毕可汗闻讯大喜,秘密调集了十几万骑兵,打着恭迎圣驾的旗号逼近边境,想趁隋军无备来个一锅端。如果成功,土木堡之变就要提前几百年上演了。

对此,熟悉边情的楼烦郡太守、名将阴世师进谏,说始毕必有阴谋,力劝隋炀帝南归太原。但隋炀帝坚持北巡。他说过一句名言:“我天性不喜欢别人进谏。已经功成名就的人还进谏,是想沽名钓誉罢了!”也许在他眼里,阴世师也是“沽名钓誉”的一员。但历史证明,阴世师确实是个大忠臣,后来据守长安抵抗李渊,不屈而死。另一位谏言南归的禁卫军将领杨子崇更倒霉,直接被贬到边疆喝西北风去了”

万幸的是,始毕可汗的老婆是隋文帝嫁过去的义成公主。她身在突厥心向汉,关键时刻还是挂念着娘家人。接到义成公主的密报,隋炀帝大惊失色,连夜向南奔逃。始毕可汗岂肯罢休,率军一路追击,连续占领了边区的三十九座城堡,直到八月十三日,把隋炀帝团团围困在雁门郡城(今山西代县)。至此,野战伏击的土木堡之变变成了攻坚的白登之围,隋炀帝陷入了和汉高祖刘邦一样的处境。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雁门城里军民共有十五万人。而隋朝的雁门郡户籍人口是四万两千户,大概二十万人。真正能作战的守城将士只有一万七千人而已。更惨的是,雁门城内余粮仅够二十日之用,而且南撤的必由之路崞县(今山西原平县)也被突厥军围困了。隋朝的勤王大军即使能摆脱叛军纠缠,也很难在雁门城弹尽粮绝之前抵达。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