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此时的达头可汗威势正隆。公元597年,他亲率三十万铁骑南侵,全歼了波斯大将斯姆巴特率领的大军,迫使波斯称臣纳贡,取得了他老爸室点密西征以来最荣耀的胜利。志得意满的他已不满足于当西突厥的可汗:让自己的旗帜统一东西突厥,让自己的血脉占有大可汗的尊位,让自己的宝剑创造超越父亲的辉煌!这,就是达头可汗一生奋斗的目标。

论辈分,达头可汗是都蓝和启民的爷爷辈;论实力,统一的西突厥胜过分裂的东突厥;论能力,达头可是闯荡江湖几十年的老狐狸了,岂是都蓝、启民能比!从这场争斗中,达头可汗嗅到了千载难逢的时机:趁机消灭这两个毛头小子。自个儿坐上大可汗的至尊宝座!

公元599年二月,志在必得的达头可汗亲率倾国大军东进,援助都蓝。联军发动突袭,把启民可汗打得全军覆灭,杀死了他的全部兄弟子侄。正好长孙晟来此出使,就趁夜领着启民突围南逃。跑到隋朝边境的伏远镇(今山西大同西北)附近时,身边只剩下几百残兵,启民可汗绝望透顶,与贵族们商议道:“我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对隋朝没有利用价值了,他们岂会以礼相待!还不如投降达头和都蓝吧,毕竟大家都是亲戚。”

闻知有变,长孙晟马上派出飞骑使者,下令伏远镇大燃烽火,然后忽悠启民:“如今烽火遍起,定是敌军大举追来!混战之中,刀箭无眼,敌人只会抢着砍下你的首级领赏,恐怕你想投降也没门了!”吓得启民可汗一溜烟逃进了伏远城,再也脱不了隋朝的手掌心。四月初,长孙晟领着启民可汗抵达长安,臣服了隋文帝。

4、杀胡口

这场内战的最大赢家是达头可汗。他不但赶跑了亲隋的启民可汗,也成为都蓝可汗的恩人,事实上成为凌驾都蓝之上的突厥共主。内战结束后不久,众叛亲离的都蓝可汗被部下刺杀(很可能是受达头指使),达头名正言顺地兼并了他的地盘,正式宣布统一突厥汗国,还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号“步迦可汗”(意即天智大可汗)。从此,在给隋朝、拜占庭和波斯的国书里,他都公然以突厥大可汗自居了。

一山岂容二虎,亚洲岂容二主?

一方是统一的突厥汗国,一方是统一的华夏帝国;

胜利的荣耀啊,只能被一方独享;

达头啊,在历史上留下胜利者声名的,决不会是你!

隋文帝拒不承认达头的地位,决定把傀儡启民立为突厥大可汗。至此,代理人战争结束,幕后大BOSS走上台面,开始了正面PK。公元599年春,隋文帝下诏讨伐突厥。隋朝的两大战神级统帅高颎和杨素担任主力,分别从山西、甘肃出发进攻达头可汗本部。

高颎部队的先锋是朔州总管赵仲卿。赵仲卿这人酷似演义小说里的张飞,长得五大三粗,性格也是暴烈如火。他长期在塞北守边,手下官吏凡有偷奸耍滑、消极怠工的,往往亲手饱以老拳,甚至剥掉衣服、拽着腿拉入荆棘丛中拖行,被属下畏称为“猛兽”。

但赵仲卿不是窝里横,他对敌人更是一头猛兽。

话说赵仲卿率领三千人从朔州出发,直奔族蠡山(今山西右玉县境内)。这一带是晋北黄土高原和内蒙草原的交界处,从战国时代以来,就是中原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交通要道,今天从山西大同到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公路就经过这里。几千年来,这里留下了无数使者、军人、商人、僧侣、难民南下北上的足迹。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这首耳熟能详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唱的是山西百姓北上内蒙谋生,必经之路的“西口”就在族蠡山傍。西口的正式名称叫“杀虎口”,但奇怪的是,这里从来没有老虎!

那么古人为啥起如此无厘头的名字呢?难道他们是武松的狂热粉丝?

非也。这“杀虎口”的真名其实是“杀胡口”,到了民国时期才因为民族和谐的政治考虑而改名。但身临其境的古人当然知道,族蠡山傍,西口关外,吃人的不是老虎,而是一波又一波南下侵掠的北胡;他们也记得,这里爆发过的无数战争,以及流淌、消逝的无数鲜血。所以,这里才有了“杀胡口”这样一个冰冷血腥的名字。

赵仲卿与突厥人的第一次战斗,正是发生在族蠡山傍的杀胡口。

杀胡口的地形是典型的“依山夹河”,两侧是塘子山(即族蠡山)、大堡山两条山脉东西对峙,两山之间流淌着水深浪急的苍头河,冲刷出一片开阔的河谷。达头可汗早已在河谷地带布置守军,防备隋军北出草原。

如果隋朝大军强攻,就依托险峻的山地固守,等待从内蒙草原南下增援的突厥主力;如果来的只是小队人马,就从开阔的苍头河谷纵骑突击,一举歼灭之!这就是突厥人的如意算盘。所以,当他们望见赵仲卿的队伍时,突厥守将不禁喜出望外:送死的来了,冲啊!

来的确实只是小队人马,三千隋军而已;

但可惜的是,他们的首领是“猛兽”赵仲卿。

面对奔腾而来的大群突厥骑兵,赵仲卿立即指挥部队登上族蠡山,据险固守。这一来,攻守易位,突厥守军变成了进攻方,隋军反而成了防守者。岂不知这正是赵仲卿诱敌出战的计谋。两军激战七天七夜,突厥人死伤惨重,非但吞不下赵仲卿这块硬骨头,反而被磕掉了狼牙。七天攻势之后,突厥军兵势已挫,赵仲卿率军从山顶俯冲反击,一举击溃敌军。隋军连续追击三百里,直冲到乞伏泊(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黄旗海),又击败当地突厥守军,生俘敌军千人、牛羊万头。

恰在此时,突厥大军赶到,数万骑兵把隋军团团围困。赵仲卿当机立断,绑缚牛羊布成肉墙方城,又命骑兵下马结成铁阵,以两千久战困顿之士,抗击数万生力精锐之敌。这一战又是五天五夜,突厥骑兵被弩射矛刺死伤无数,连乞伏泊的湖水也被鲜血染红。隋军也是越打越少,几乎箭尽粮绝。当第六日的朝阳涌现于天际时,高颎亲率的主力大军终于赶到了。恐慌的突厥军被前后夹击、大败而逃。隋军大举追击,北出阴山山脉远达七百多里,直到荒凉无垠的蒙古大戈壁南缘(今中蒙边境),把突厥势力赶出了漠南草原。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