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7、新生的力量

江南巨变的同时,西魏也发生了巨变。

公元556十月,就在陈霸先击退齐军、即将建国的前夕,宇文泰病逝于出巡路上,因为子嗣幼小,他临终前托付侄子宇文护辅政。至此,高欢、萧衍、宇文泰三大巨头全部消失于历史的舞台,未来属于新生的力量。公元557年,在陈霸先代梁建陈的同时,宇文护也断然废掉西魏皇室,让宇文泰的三子宇文觉即位,建立北周。

旧的时代逝去了,新的方向又在哪里?

此时的中国,走入了历史的迷雾。举目天下,谁主沉浮?

和江南的情况类似,公元557年的改朝换代也标志着关西政治体制的巨变:关西的八柱国家体制,本质上是各大军事贵族的平等联盟,宇文泰只是武林盟主而已。细分又可分为四大派系:最大的是宇文泰派系,包括拥立功臣赵贵、于谨、侯莫陈崇;次之是独孤信派系,继承了贺拔胜的势力,地位隐然与宇文泰抗礼;再次之是李弼,代表侯莫陈悦的余部势力;最后是长期担任禁卫军统帅的李虎,倾向于北魏皇室正统。

如今宇文家族从盟主变成帝室,他们的关系就从兄弟之谊变作君臣之分,各大门派就面临兼并,掌门人们能否甘心呢?

诸元老中,李虎早已去世,其家族虽然对宇文篡魏之举有所保留,但已构不成威胁;李弼也病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唯求依附宇文氏以保子孙富贵;于谨、侯莫陈崇则是宇文家的嫡系,乐见其成。最不服气的是赵贵,经常嚷嚷“当年要不是我,宇文泰怎当得上盟主!”,哪肯臣服于宇文护这后生晚辈。他又串联一直被宇文泰打压的独孤信,准备搞掉宇文护。

作为当年贺拔胜的心腹亲信、单骑追随西魏皇帝入关的忠臣,独孤信一直备受宇文泰的猜忌。宇文泰病重时,要在长子宇文毓和三子宇文觉之间选择接班人。宇文毓虽然年长,但因为是独孤信的女婿所以落选。宇文泰还为此召开元老会,公然道:“我想立宇文觉,但担忧大司马(即独孤信)起疑心啊!”,实际上已撕破了脸皮。

然而,诸葛一生唯谨慎,独孤信也是如此,对赵贵的提议举棋不定。赵贵则是另一个极端,典型的冲动派,冒冒失失攻打皇宫,结果中了宇文护的圈套。赵贵被杀,独孤信也被逼令自尽。

一下搞掉两个柱国,宇文护的狠辣令人大吃一惊。随后几年,他还要继续发飚呢:嫌周闵帝宇文觉爱发牢骚,毒死;嫌周明帝宇文毓有才华,又毒死;嫌柱国侯莫陈崇多嘴,派兵逼死;嫌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李远不听话,勒令自尽……加上被杀的西魏末帝,宇文护堪称“自古弑君第一人,嗜好就是杀功臣”!

靠着铁血手腕和阴沉心计,宇文护铲除了异己势力,稳定了北周的统治秩序,但也导致皇室的不满和勋贵集团的离心。有意思的是,宇文护老是看皇帝不顺眼,自己却不当皇帝,往好了说是周公、霍光,往坏了说就是曹孟德、尔朱荣。他的诸子、亲信也有样学样、贪横跋扈,大有凌驾皇室诸贵的讨厌气场。

更糟糕的是,宇文护是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他执政的十五年间,发起了三次大规模东征,都被北齐打退,最惨的一次几乎全军覆没。在一片哀歌中,作为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体制的幸存者,杨忠老当益壮,展现了最后一面名将神采。

公元562年,宇文护决定联合突厥伐齐,众将都认为至少需要十万大军。唯独杨忠慨然道:“打胜仗不是靠人多,给我一万骑兵就够了!”次年,杨忠担任北路军统帅,经由故乡武川直逼晋阳,先后攻陷二十多座军镇。公元564年正月,杨忠军与突厥军会师。晋阳是昔日高欢的老窝,北齐尽起精锐迎战。当时雨雪纷飞、朔风凛冽,突厥军畏惧北齐军势,退而不战,杨忠高呼道:“事势自有天命,岂在人数多寡!”,以近六十岁的高龄,亲率七百勇士冲击敌军大阵。

后来宇文护攻打洛阳,杨忠又负责长途苦差,到北境的沃野镇接应突厥军。半路上军粮耗竭,军心不安,晋中山地的步落稽人(俗称稽胡)又阴谋阻袭。史书记载稽胡“胡头汉舌,即言其状似胡而语类中夏”,据说是春秋时代白狄部落后裔,五胡十六国时代趁乱复起,叛降不定,很让北方各国头疼。杨忠智勇双全,想出了“一石二鸟”之计。他摆酒宴请稽胡酋长们,暗自让部将领军悄悄出营,然后装成援军到来,大叫道:“大冢宰(即宇文护)已平洛阳,听说稽胡要闹事,特派我等助讨!”,唬得稽胡酋长拜伏于地,争相筹粮劳军。这一招无中生有、化敌为友,足显杨忠有勇有谋。

在元勋凋零、青黄不接的窘迫日子里,智勇兼备的老将杨忠显得尤其珍贵。正因如此,作为独孤信的亲信加亲家的杨忠,才没有遭到宇文护的清洗。公元568年,杨忠重病回京,宇文护也亲来看望。不久杨忠去世,二十七岁的杨坚袭爵隋国公。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公元572年,爱折腾的权臣宇文护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当时的皇帝是宇文泰第四子周武帝宇文邕。这个年青人心机深沉,汲取了两个皇帝哥哥惨死的教训,一直在宇文护面前装孙子,暗地里却以击杀尔朱荣的北魏孝庄帝为榜样。公元572年三月十四日,他打着太后的幌子把宇文护骗进皇宫内殿,亲手抡起玉珽当板砖,和六弟宇文直一起杀死宇文护,然后诛杀宇文护全家。不同的是,北魏孝庄帝随即遭到尔朱家族的反攻倒算,落得个绞死的下场。周武帝宇文邕却安安稳稳地接掌了大权。这只能怪宇文护昔日下手太狠,把宗室、诸贵、百姓都得罪光了。

杀宇文护虽然一时大快人心,但发展才是硬道理,周武帝必须证明自己比他强,至少在开疆拓土上不会像他一般窝囊。因此,亲政后的周武帝马上推行了文武两手内政改革:兴儒灭佛、府兵改革。

武的一手是改革府兵体制,实现中央集权。宇文泰建立的府兵制,柱国、大将军、开府将军等各级将领拥有对部曲的所有权,将不离兵、兵不离将,连士兵的姓氏都必须改成将领的,本质上是移用了鲜卑人的部落制。这种设置虽能保持部队的凝聚力,但也容易导致军队的私有化和军阀化。因此,周武帝一除掉宇文护,马上就在公元573年下令改“军士为侍官”,也就是实行兵将分离,把担任野战军职责的府兵变成皇帝禁卫军,直接归属中央朝廷掌握。遇到战事,由朝廷任命将领出征,并配给相应的府兵士卒。当然了,周武帝能够顺利推行如此敏感的改革,最大的原因是掌握军权的诸位柱国、大将军等上层军头大多已被宇文护铁腕铲除,其余的也老死了。所以,周武帝还是应该感谢宇文护的。

在实现中央集权后,周武帝开始全力扩军,史载“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前面说过,宇文泰“广募关陇豪右”与“籍民之有材力者为府兵”,只是选拔中产阶级以上的汉人豪强子弟参军,这样既可以限制汉军数量,也方便通过利益机制来协调驾驭。周武帝扩军心切,打破出身限制,让平民百姓皆可入伍。在进入军籍即可免除租税徭役的诱惑下,海量汉族百姓踊跃当兵,以至于“夏人半为兵矣”。此举决定性改变了北周军队的民族构成,所谓的六镇鲜卑被彻底稀释,北周军队转变成一支传统的华夏军队。不知不觉间,年青气盛的周武帝为后来的隋朝代周打下了武力基石。

自古以来,文武之道、国之双翼。在实行府兵改革的同时,周武帝也祭出了文的一手:整顿思想战线,确立儒家尊位。公元573年,周武帝亲自主持召开佛儒道三教大会,经过大辩论,亲自裁定以儒为尊、以佛为末。公元574年五月,他下诏废禁佛教,严令全部僧尼还俗,没收所有佛寺财产,史称“三武灭佛”之一。

对于这次“法难”,佛教徒一直痛心疾首,甚至指斥周武帝为“暴君”。既然讲到这里,就要说说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佛教真相了。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