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6、南朝挽歌

魏晋南北朝时代,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江南吴会地区(今江苏、安徽中南部、浙江北部、江西东北部)为重心,先后建立了孙氏东吴、司马氏东晋、刘宋、萧齐、萧梁和陈朝等,史称“六朝”。六朝之间,各有特色,东吴粘了《三国演义》的光而名声最大,东晋因为传袭了大一统王朝西晋的法统而地位最高,刘宋依靠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而版图最大,萧齐以区区二十三年的时间而存续最短,陈朝则因为梁朝留下的烂摊子和北方的统一而实力最弱、创业最难、守业最艰。

而萧衍所建的梁朝,称得上最繁荣:不但经济上最繁荣,文化上也最繁荣。

北方的鲜卑魏国先是主动汉化,然后又分裂内战,梁朝在南北实力对比中俨然居于上风,获得了国内和平发展的契机。经济上南方继续得到深度开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追忆的就是萧衍时代的繁荣富庶。更厉害的是,萧梁一朝短短五十五年,竟然文化井喷,涌现出编《昭明文选》的萧统、著《文心雕龙》的刘勰、诗歌理论化的鼻祖钟嵘、中医至圣陶弘景,还有一时之文豪沈约、瘐信、谢出、丘迟、刘昭、刘峻等等,当然还有那位留下成语江郎才尽的哥们儿江淹。

可以说,萧梁一朝的经济文化都繁荣、物质文化双丰收,中国历史上大概只有两宋可以比肩了。但吊诡的是,梁朝的结局也和两宋一样悲剧。

梁朝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搞坏南朝的坏蛋,就是瘸子侯景。

话说高欢死后,东魏大将侯景随即叛乱。这家伙是羯人,和他的祖宗石勒、石虎一个德性“狡诈酷虐”,连高欢也颇为忌惮。他一面和慕容绍宗、斛律光领衔的东魏讨伐军激战,一面向宇文泰、萧衍割地求援。宇文泰和侯景是老冤家了,知道这家伙难缠,本着“只拿钱、不干活”的态度顺势收了河南西部的城池;八十三岁的萧衍却“返老还童”,天真地以为可以一统中原,派十万大军北上接应。但此时的梁朝名将凋零,统军将帅是些不中用的皇子。结果寒山堰一战,梁军被慕容绍宗打得全军溃散,孤立无援的侯景逃奔梁朝,像贺拔胜、独孤信、杨忠一样受到了萧衍的收留。

只可惜,萧衍好人做久了,难免像东郭先生一样碰上以怨报德的中山狼。侯景死性不改,用奸计强占了梁朝重镇寿阳,还向萧衍提出要和王谢高门联姻。但因门第限制,侯景求婚不遂。伤自尊的他咬牙切齿道:“什么门第,我要让吴中儿女尽作奴隶!”,于是把周边居民尽数征发充军备战。就这种反人类、反社会的过激心态,侯景能安分么!

公元548年二月,梁朝与东魏开始议和。侯景担心成为谈判筹码,在八月举兵叛乱南下。正好萧衍的侄子萧正德想篡位,就派船把侯景的军队接过了长江,使其轻松进入建康、包围“台城”(梁朝的紫禁城)。不光侄子混账,萧衍的子侄将领们也多是孽障。他们带来了二三十万勤王军,但都不敢作战而作壁上观,只想着保存实力争夺权位。

公元549年三月,萧衍被活活饿死,叛军攻陷台城,搞了史上第一次南京大屠杀。侯景又纵兵攻掠江浙腹地,祸害得“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可怜王谢等百年高门士族,几乎被杀个精光。公元551年三月,侯景又率军西上进攻荆州。湘东郡王、荆州刺史萧绎是天生的独眼龙,侯景是个天生的瘸子,两个残疾人展开风云对决。萧绎手下大将王僧辩以诈败诱敌之计,诱使侯景猛攻坚城巴陵,极大地消耗了叛军主力。六月,萧绎的另一员大将胡僧祐击败侯景后军。梁军士气大振,侯景只得逃回建康。

与此同时,侯景的残暴激起各方义军。就连远在广州的梁将陈霸先也万里长征,一路打到建康城下。公元552年三月,王僧辩、陈霸先两路大军联手,彻底击垮叛军。真是恶有恶报,恶贯满盈的侯景下场极惨,在逃亡路上被手下刺了个透心凉,尸首被建康百姓分食精尽,留在北方的老婆和五个儿子也被高氏下油锅煮了。

西魏、东魏(公元550年高氏称帝,国号北齐)、南梁的后三国演义,经过侯景之乱终于出现转折。如果说府兵制是关西一统天下的内因,侯景之乱就是最重要的外因之一:东魏刚经玉璧之役折损了有生力量,又被侯景搞乱了河南重地,战略优势大大消耗;南朝更不用说了,直接从高位跌停,彻底退出了统一争霸的序列。而唯一的受益者就是西魏,不但从侯景那儿分割了河南,更重要的是趁乱夺取了梁朝的大片土地。

话说独眼龙萧绎虽然成功地消灭侯景、登基为帝,但和争位的兄弟子侄们打得不可开交。他们都向西魏伸手求援。宇文泰趁机大捞渔人之利,派尉迟迥占领了梁朝的梁州、益州,派杨忠进占襄阳,牢牢控制住了坐镇于此的梁朝岳阳王萧詧。萧绎派大将柳仲礼从安陆出兵反攻襄阳,杨忠来了一招“避实击虚”,反过来奔袭包围安陆,逼得柳仲礼回师。柳仲礼是当时名将,曾在荆州北境和贺拔胜、独孤信、侯景等北方重将长期对抗,名震南北。杨忠的部将都颇为忌惮,请求立即攻城据守。杨忠却道:“敌军固守坚城,难以攻下。如此一来,我军就会腹背受敌。我们不如以逸待劳、半道袭击,只要击破柳仲礼,安陆也不攻自破!”于是杨忠亲率两千轻骑衔枚夜进,在半道上趁夜突袭敌军,一举生擒了柳仲礼。随后汉水中游诸城皆不战而降。由于功勋卓著,杨忠进一步升入十二大将军之列,进爵陈留郡公,杨氏终于成为西魏的顶级权贵。

西魏的连续进攻,形成了对萧绎的泰山压顶之势。

和他老爸萧衍一样,萧绎这个人也擅长“打烂一手好牌”。他醉心文学,光是私人的图书就达十四万卷,以至于老婆徐氏长期空房,最后红杏出墙,留下“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他还是个大画家,传世名画《职贡图》据说就是他原创的。在硬实力上,萧绎也算了得,手下有王僧辩、胡僧祐、陈霸先三大名将,如果好好经营,聚拢人心、保住地盘还是没问题的。

可惜的是,他啥都不缺,就缺战略眼光(不知道是不是瞎了一只眼的缘故)。因为恋家就把国都放在荆州江陵,完全暴露在西魏的枪口下。更要命的是,他还本末倒置,把王僧辩、陈霸先两支主力放在千里之外的建康防备高氏,忽视了卧榻之患的西魏。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摊上这么个主,西魏不抢都不好意思。

公元554年九月,宇文泰派柱国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开府将军韦孝宽领兵五万,在萧詧的向导下突然进攻江陵。萧绎重蹈了老爸的覆辙,坐困孤城,身死国灭。只可怜江陵的王公士庶数万人都被驱回长安,梁朝的最后一脉精华至此消亡。

见西魏抢了益州和荆州,北齐犯了红眼病,就以武力胁迫在建康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面临南朝大地即将被瓜分的困局,陈霸先奋起抗击,先火并了屈从北齐的王僧辩,然后从公元555年十月到公元556年六月,和入侵的北齐大军在建康一带鏖战两百多天,终于摧灭强敌,稳定了长江下游的形势。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建立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

陈霸先从一个村长起步,南征越南、讨伐羯贼、北抗鲜卑,步步惊心地登上皇帝宝座,其跨度之大、开国之艰,可媲美刘邦。他建国后又励精图治,悉心治疗江南大地的战争创伤,被史家誉为“江左诸帝,号为最贤”。

然而,陈霸先能一时挽狂澜于既倒,却终究无力回天。

陈霸先家族并非南渡侨人,而是吴地本土庶族;他的班底也不是衣冠南渡或流民寓居的北人,而是江南和岭南的本地豪强。他的称帝建国,标志着在连续遭受侯景之乱、江陵之乱后,南朝两百五十年来“北人统御、士族当政”的传统政治体制彻底消亡,转变成了一个东吴本土政权。经此连串巨变,南朝不但经济军事实力大损,再也无力完成北伐大业;而且在政治声望上也不能专享一统天下、恢复华夏的正统性了。所以,尽管陈霸先及其继承人陈文帝陈蒨、陈宣帝陈顼屡次勉力北伐,也难以突破淮河之限,最终成为南朝的谢幕挽歌。

当然了,要不是陈霸先保住了南国一脉,中国很可能就变成了两个鲜卑国之间的对决,以后的历史走向也就难以判断了。正如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言:“(陈霸先)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