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猛兽
陈庆之孤身飘然而去,散落在北方的白袍军尽成俘虏。根据二十年成书的《洛阳迦蓝记》记载,被俘的“江淮子弟五千人,莫不解甲相泣,握手成列”。这五千人里,也有杨忠。
不幸中的万幸,杨忠长得帅,史载“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活脱脱一个关云长再世。负责处置俘虏的尔朱度律(尔朱荣的堂弟)以貌取人,就收编他做了帐下统军。经过努力工作,杨忠还混了个伯爵封号,日子比陈庆之手下更滋润了。不过,杨忠的命运注定一波三折:新东家尔朱家族很快也垮台了。
公元530年九月,北魏孝庄帝不满尔朱荣擅权专政,在宫中伏兵杀掉了尔朱荣。这和康熙杀鳌拜是一个戏码,不同的是康熙有奶奶孝庄皇太后及一干辅政老臣撑腰,所以成功善后;孝庄帝就天真了,宗室势力早被河阴之变扫尽,禁卫军也被陈庆之的北伐打光,其实是个光杆司令。在尔朱家族的反扑下,孝庄帝束手就擒,被绞死于晋阳佛寺。公元531年八月,高欢审时度势,率领六镇遗民脱离尔朱阵营,并联合了拥护北魏皇室的高敖曹等河北汉族豪强势力。公元532年三月爆发韩陵(今河南安阳)决战,尔朱兆率联军二十万围攻高欢。只有三万步兵、两千骑兵的高欢采用防守反击战术,先用马车组成圆阵,挡住尔朱兆的骑兵冲锋,然后驱赶畜群堵塞尔朱军后方,大挫敌军锐气。等尔朱兆费尽力气冲破高欢中军阵形,千钧一发之际,高欢的堂弟高岳领五百骑士绝死对冲,被誉为“马槊绝世,当世项羽”的高敖曹又率汉军千人从左翼横向杀入。于是高欢得以重新聚拢溃散的步兵发起反击。三面夹击之下,尔朱兆的精锐契胡骑兵全军覆没,高敖曹的四弟高季式更是率七骑紧追尔朱兆,直杀到天边去了。高敖曹望不见弟弟的身影,不由痛哭:“丧吾弟矣!”,到了日暮时分,血满战袍的高季式才回到本阵,可见战况之激烈、尔朱兆之狼狈。
战后,贺拔胜等大将投降高欢,尔朱家族众人纷纷逃散。高欢乘胜攻占洛阳,拥立北魏孝武帝,并发兵四出追击。直到公元533年正月,高欢派头号大将窦泰长途奇袭秀荣川,逼迫尔朱兆自杀,彻底铲除了尔朱势力。高欢也凭此成为北魏新一代权臣。
在连番大战中,尔朱家族被诛杀殆尽,杨忠的新东家尔朱度律也被高欢斩首示众。史书没有记载杨忠的波折遭遇,但想来是尔朱氏的败军之将,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有句励志名言说:“上天关上一扇门,必会为你另启一扇窗。”其实哪有这么多好运气,凡人一世,能有一次咸鱼翻身就算祖先积德了。但这句话确实适用于杨忠,继陈庆之和尔朱氏之后,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三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贵人:鲜卑贵族独孤信。
要追究起祖宗十八代,独孤信其实不是鲜卑人,而是匈奴后裔。
话说当年匈奴帝国崩溃后,南匈奴归顺汉朝,在山西中北部定居下来,虽然成了汉朝的附庸,但也得以保留民族特性和自我认同;北匈奴则连遭汉军的毁灭性打击,一部分人向西远迁到东欧,被罗马人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大帝就是他们的后裔,大多数人没来得及跑路,只得改头换面,投靠了新兴的鲜卑人,史书记载至少有五六十万匈奴人“皆自号鲜卑”。北魏时大出风头的宇文氏、独孤氏、呼延氏等都是这种鲜卑化的匈奴部落。
西晋末年以来,随着南匈奴建立的汉国、前赵国先后灭亡,复兴匈奴这面大旗被彻底砍倒,而鲜卑势力却愈发强大。于是,这些鲜卑化的匈奴部落也彻底融入了鲜卑:地处辽东的宇文部被近邻慕容鲜卑武力兼并;游牧于内蒙草原的独孤部则自愿加入了邻居拓跋鲜卑,成为北魏建国的三十六元勋部落之一,累世与拓跋皇室联姻,北魏第二个皇帝拓跋嗣的老妈就是独孤氏。独孤信就出身于如此显赫的独孤部大酋长家庭。他本名独孤如愿,因为为人讲究信义,后来才被宇文泰赐名为“信”。
北魏立国后,为了加强六镇边防,把独孤部和宇文部迁到武川镇,从此世居于此。等到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发起六镇暴乱,独孤部和宇文部早就把自己当鲜卑人了,毫不理会匈奴同胞的统战工作,反而在武川拼死抵抗。流落到河北后,他们又都参与了葛荣的六镇流民起事,独孤信和宇文泰等就成了尔朱荣的俘虏。
和杨忠一样,独孤信的特点也是长得帅,穿衣打扮引领时代潮流,军中爱称为“独孤郎”。尔朱荣见他出身于勋贵大族,又长得一表人才,就收编作部将。后来,尔朱荣率军和元灏、陈庆之对战,担任先锋的独孤信立下战功,升迁为荆州新野郡太守。尔朱氏败亡时,远在豫南的独孤信未受牵连,还升官为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
所以算起来,杨忠和独孤信不但是武川老乡,两家父辈也同为武川镇将官,说不定还交情不浅呢。也许是因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人情,也许是慧眼识英雄的“惺惺相惜”,反正独孤信收留了杨忠,从此患难与共,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呢。
很快,这哥俩就要一起面对新的考验。
为了制衡高欢,孝武帝委任尔朱氏的旧部贺拔岳镇关中、贺拔胜镇荆州(真正的荆州在梁朝手里,北魏设置的荆州位于河南南部)。这两兄弟及其部将(比如宇文泰、李虎、赵贵、独孤信和杨忠)多是武川人,和怀朔人为主的高欢集团互不服气,加之韩陵决战时又打过血仗,自然尿不到一个壶里。高欢也不是省油的灯,公元534年二月,他教唆陇西军阀侯莫陈悦谋杀了贺拔岳。
贺拔岳的大将李虎(唐高祖李渊的爷爷)立即赶赴荆州,劝告贺拔胜接收哥哥贺拔岳的人马。贺拔胜就派独孤信率领杨忠等将去关中。谁料贺拔岳的部将赵贵、杜洛周说“远水不救近火”,已经拥立宇文泰接任,并起兵复仇杀了侯莫陈悦。聪明的独孤信承认了既成事实,退避到洛阳朝廷为官。可以说,在后来的西魏权贵中,独孤信、李虎、杨忠都属于贺拔胜的小圈子,和宇文泰的核心亲信不同。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让独孤信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李虎和杨忠的儿子。要说独孤信的眼光还真不是盖的:他的大女婿宇文毓日后成为北周明帝,二女婿李暽铝颂聘咦胬钤ǎ鼍褪撬逦牡垩罴崃恕U媸乔Ш猛蚝茫蝗缗鲅〉煤冒�
北魏皇帝不愧是拓跋家的后人,即使到了王朝末年也不苟且求活,而是前赴后继地和权臣死磕。公元534年六月,孝武帝对付高欢的密谋泄露,被迫逃出洛阳、投奔关中的宇文泰。因为事出仓促,他只带出了一千多宗室亲族。独孤信顿时陷入两难:要跟着皇帝跑吧,父母亲族都在高欢那儿当人质,是为不孝;不跑吧又是不忠,而且作为贺拔旧部、武川外人,在怀朔人当权的高欢阵营,也混不出什么锦绣前程。
独孤信当机立断,单骑出城,终于在洛阳西郊的瀍涧赶上了皇帝。孝武帝感叹道:“你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随后,杨忠等亲信也追随独孤信入关。
独孤信总算是追上了孝武帝,贺拔胜就惨了。他响应孝武帝的号召,率军从荆州北上勤王,半道上得知皇帝已逃离洛阳。那边高欢又派大将侯景趁虚而入,袭占了荆州。贺拔胜长叹一声,只好投奔梁朝去了。
随即,宇文泰派独孤信南下收复荆州。担任先锋的杨忠崭露头角,长途奔袭直抵城下,忽悠守军道:“我大军已到,城里又有内应!你们还不快闪!”守军一哄而散,杨忠冲入城中,一马当先斩杀刺史辛纂。仅隔半年,高欢就派麾下名将高敖曹、侯景再攻荆州。高敖曹勇猛绝伦,侯景诈谋过人,二人联手绝非荆州孤军能敌,独孤信只得和杨忠一同投奔梁朝。
贺拔胜、独孤信、杨忠三人聚首于建康城中,不由感慨世事无常。尤其是杨忠,时年不过二十八岁,已历尽六镇之乱、白袍之伐、尔朱之亡、洛阳之变、荆州之败,可谓少年老成、阅尽沧桑。在老好人梁武帝萧衍的款待下,他们仨在梁朝一呆就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