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师道的末日
消灭南燕的刘裕,心中却没有喜悦,反倒面色阴郁。因为他得知了一个坏消息:卢循起兵北上了!
原来总攻广固之前,一封来自遥远的广州的密信送到了沈林子手中。吴兴沈氏原本是孙恩的教徒,所以卢循写信给沈林子,要他杀死刘裕,为天师道即将发动的叛乱立功。
封建迷信害死了我的父祖亲人,而刘裕大叔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沈林子当即向刘裕作了汇报。但广固破城在即,仓促撤军不但前功尽弃,还可能重蹈桓温枋头之败的覆辙,何况卢循也不是什么厉害角色嘛。刘裕决定继续攻城。公元410年二月,刘裕刚在广固城里摆酒庆功,南边就传来了卢循叛军北上的消息。
刘裕没有算错,卢循确实是平庸角色,所以在他北伐的一年时间里都不敢动作;但他没想到的是,平庸的卢循手下有个厉害的徐道覆,不但最终说动卢循出兵,还一路势如破竹,不但在湖南打败他的二弟、荆州刺史刘道规,还在江西斩杀了江州刺史何无忌!
要知道,这两人都是京口聚义、讨灭桓玄的起义元勋,也是当世公认的名将。不到两个月,在徐道覆的率领下,叛军兵锋已经跃进千里,从岭南直逼京城建康,史载“中外震骇,朝议欲奉乘舆北走”,皇帝都准备弃城北逃,去山东投奔刘裕了。
震惊的刘裕当机立断,抛下行动迟缓的大部队,带着几十个亲信纵马南归,昼夜兼程赶回京都。此时建康城内乱作一团,当初赞成北伐南燕的左仆射孟昶,愧疚于让卢循趁虚而入,竟然自杀以谢天下,可见形势是如何危急了。
有意思的是,看到刘裕陷入窘境,除了卢循和徐道覆,最高兴的却要数豫州刺史刘毅。这位兄台和刘裕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本都是京口街头好赌如命的浪子,史载“家无儋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京口聚义反桓,刘毅是策划元勋,后来还亲自率军占领桓氏老窝荆州。所以,他对刘裕颇不服气,向来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自己还赋诗明志“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
现在独揽大功、超越刘裕的机会来了!刘毅赶紧带着两万水师独自出征。不料桑落洲的水战,晋军又被徐道覆大败,刘毅只带了几百人弃船而逃,基本上全军覆没。叛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包围了建康。
此时的建康城里,只有一小部分北伐军赶回驻防,不过几千兵马而已。刘裕压下了迁都之议,动员全城军民修缮城墙方具,又集中仅有的精兵于石头城。这石头城筑于清凉山上,俯瞰长江,是建康城市防御的制高点,一向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誉。刘裕聚兵于此只是营造兵强马壮的假象而已。徐道覆一言看破,建议用优势兵力强攻石头城,聚歼晋军主力。刘裕听说后不禁失色。但卢循不愧庸主之号,认为困境中的晋军会不攻自破,严禁徐道覆强攻。
徐道覆只能仰天长叹:“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使我得为英雄驱驰,天下不足定也!”这倒是大实话,如果他的老板是刘裕,业绩还不翻了天?
顿兵于南京城下,幻想敌军不战而降,结果自食其败。卢循的错误,一千多年后郑成功又重复了一次,实可叹息。僵持到六月,北伐军主力陆续回军建康,其中还有一千多名归降的鲜卑重骑兵。徐道覆见强攻的战机已逝,就改用诡计,派庞大的舰队驶向北边的白石山,装出改变主攻方向的样子,其实船中只有老弱病残。刘裕果然中计,急率主力离开石头城,追踪舰队而去。徐道覆趁机派数万大军打败守将徐赤特,几乎就要攻陷石头城。幸而沈林子坚守不退,参军朱龄石又率汉军和鲜卑重骑千余人火速增援,渡过秦淮河杀入南岸敌阵,方才保住了要塞。
除了沈林子、沈田子兄弟后,朱龄石和他弟弟朱超石是刘裕手下的又一对名将组合。朱氏本是活跃于淮北的武将家族,当年豫州刺史袁真和桓温反目,叛晋降燕,诛杀了不服从的朱氏一族,只剩下朱龄石的老爸朱绰逃奔桓温。朱绰把桓氏视为再生父母,并在桓温去世后悲痛吐血而死。刘裕灭桓玄后,对与桓氏渊源深厚的朱龄石兄弟没有另眼看待,反而唯才是举,从而赢得了两兄弟的倾心效命。
正是在沈氏、朱氏这般忠勇死士的支持下,刘裕终于守住了建康。七月初,叛军师老兵疲、粮草不继,只得西向攻击荆州。刘裕一方面派遣军队尾随追击,一方面釜底抽薪,派建威将军孙处率军三千,从海上泛舟攻占卢循的老窝广州。战至十一月,荆州刺史刘道规、雍州刺史鲁宗之、兖州刺史刘藩、宁朔将军檀韶等合力击败进攻荆州的天师道主力。十二月,卢循、徐道覆率众数万人与刘裕展开最后的会战,大败于鄱阳湖。公元411年二月,讨伐军攻陷岭南韶关,杀死叛军真正的灵魂人物徐道覆,卢循逃往交州(今越南中北部),最终在交趾郡龙编县南津(今越南慈仙地区)战败,只得走了孙恩老路,投水自尽。
随着卢循、徐道覆的灭亡,刘裕终于度过了为将以来最为惊险的一次考验。声势浩大的天师道起事也完全平息。这场波澜壮阔、惊险刺激的人神之战,先是让刘裕创造出以一敌千的奇迹,从此出人头地;然后又让刘裕在巅峰和深渊间一波三折,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翻盘大戏。对于这场精彩的建康保卫战,姑且用刘禹锡的诗来纪念吧: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以回天之力平定天师道,刘裕第二次拯救了东晋王朝,威望再次提升,而他的政治对手在这次战争中却实力大削。以此为契机,刘裕先后剪除了荆州刘毅、青州诸葛长民、西蜀谯纵、雍州司马休之等异己势力,真正成为东晋的独裁者。对于他“做事做绝”的铁血手段,很多人颇有微词,比如在他手下干活的陶渊明,就愤而辞职归乡,还写了一首诗加以讽刺: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最后一句“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无疑是批评刘裕诛杀京口聚义的同仁刘毅、诸葛长民等人。但正因如此,刘裕才实现了东晋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局面:既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又削弱了宗室和高门的牵制,实现了权力集中于刘裕一人之手。对现代公民社会来说,民主决策和权力制衡是好东西。但对于战乱不止的乱世来说,开明专制才是妙剂良药。可以说,大权独揽正是刘裕的北伐功业能够超越桓温的一大关键因素。
要超越桓温,就要攻灭后秦。
7、气吞万里如虎:击魏灭秦
公元416年一月,后秦君主姚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