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2、寻常巷陌曾住

刘裕,一位出身于寻常巷陌的草根英雄。如果要给他写墓志铭,辛弃疾的诗词应该是最贴切的: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几千年来,这段话激励了无数出身卑微、命运困厄、怀才不遇或者彷徨迷茫的人们。它告诉人们,不要屈服于宿命的折磨,不要沉沦于时运的摆布,不要自卑于他人的漠视。这一切苦难,都是上天对你的考验,都是人生竞赛的热身。也正因为要经受如此之多的考验,所以这类人都是大器晚成。

孟子圣贤,所言非虚。这段话不是似是而非的励志空谈,而是许多人用生命实践过的真理。譬如汉高祖刘邦,从小就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远不如哥哥有出息,后来四十出头才做了个小亭长(片区派出所长),四十五岁才娶到老婆(吕雉)。

又譬如汉光武帝刘秀,一介南阳布衣,举兵时穷得只能骑牛上阵。虽然二十八岁就打出了昆阳大捷,看似青年才俊,但命运弄人,他的兄长旋即被更始皇帝忌杀,自己也身陷危局。他忍辱负重得以保命,以光杆司令的破落形象出征河北,史称“单车空节巡河北”,可谓一切归零、从头再来。此后白手起家,直到四十岁时才终于统一中国。

再譬如蜀汉昭烈帝刘备,孤儿出身,长大后只是个织席贩履的小贩,逐鹿中原时也屡战屡败,以至于慨然流涕,叹道”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直到四十七岁时联合孙权打赢赤壁之战,才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而我们这节的主人公宋武帝刘裕,也是多难兴业、大器晚成的典型。孤儿出身、卖鞋小贩、倒霉赌鬼、无名小卒,人生标签就是一幕幕悲剧,不由他不仰天长啸:“谁敢比我惨!”直到三十七岁才靠着“以一敌千”的拼命一战成名。

有意思的是,以上帝王都是刘氏族人,而且还真的沾亲带故。这也算是老刘家给世界作出的真正贡献:看看我们,孟夫子真没忽悠大家,让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底吧!

公元363年,一代枭雄桓温正处于意气风发的人生巅峰,东晋朝廷拜封他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可持黄钺之仪卫,正式成为东晋实际上的天下第一人。建康附近的京口小城,早早地传遍了这个消息,士民无不发出啧啧称奇之声。

“什么时候,我们京口也能出这样的人物啊!”

“我们京口人都是好样的,一定会出一个比桓温更厉害的英雄!”

街谈巷议之际,没有人注意到,一条偏僻小巷里,一个男婴正呱呱坠地。

这个孩子,就是刘裕。

就出身而言,诸刘之中,刘裕和刘备最为相似。刘备是遗腹子,父亲早死,靠着伯父一家的接济长大;刘裕的母亲生他时难产而死,父亲一怒之下弃他不顾,幸好也有个好心的伯母,断了自己孩子的奶来哺育他,才保住了小命,还起了个乳名“寄奴”,就是寄人篱下的可怜娃的意思。青少年时,刘备和刘裕都是艰难求生,以至于编织草鞋摆地摊,遇上个城管啥的还少不了皮肉之苦。

相较之下,刘裕更为悲剧。

往大了说,刘备生活在汉朝天下,可以对小伙伴们吹嘘自己是“大汉皇裔”,打天下时更是强大的政治资源。刘裕就不同了,生活的时代和汉朝风马牛不相及,想吹牛也没人搭理,更不用说借以起事了。

往小了说,刘备家里虽然破落,他伯父刘元起却是个有钱人,慷慨资助刘备到卢植门下求学深造。卢植是什么级别的人物?汉末的国学大师、社会名流、政界要人!正是在卢植门下,刘备结识到了公孙瓒这样牛B的同学。所以,刘备出身虽苦,成长却有贵人相助。刘裕是要啥啥没有,基本上属于失学儿童,一帮穷亲戚也有心无力。所以刘裕从小混迹于狐朋狗友之中,除了摆摊卖鞋就是赌博、打架。

就这样,惨淡的岁月一年年流逝,刘裕的人生如同一条黑暗深邃的隧道,毫无光明可言。直到三十好几,刘裕还是一贫如洗、一事无成。作为文盲,他没有听过孟夫子的励志名言,也就心安理得地混天度日。要是老婆埋怨,他也只是自我解嘲:这是门阀士族的时代,讲的是拼爹,不是拼搏,我这样的平头百姓即便努力奋斗,又能有什么好的出路呢!

这种行尸走肉般的日子,直到那个炙热的午后,突然出人意料地嘎然而止。

那是一个夏日午后,满城蝉鸣让人烦躁骚动,偶尔叶动也是闷人热风。三十多岁的刘裕又来到赌馆,继续他无聊至极的人生。这一次,他又输了个精光,而且欠下高额赌债。债主不依不饶,把他绑在大树上暴晒取乐。围观的人群嗤之以鼻,唾沫星子都快淹死他了。他的老婆抱着初生的女儿,在旁边哭泣哀求,却无能为力。

刘裕的人生真是跌到了谷底——不,他的人生就是无底深渊,哪有什么底啊!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传来:“放了他吧,我来帮他还债。”

对刘裕来说,这个声音一定是天使的声音。他睁开惺忪惭愧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二十出头的翩翩贵公子。他就是南朝第一高门琅琊王氏的王谧。王谧时任秘书丞(中央办公厅秘书),这次来京口出差,正好碰见刘裕受难。

王谧和刘裕,如同天地之隔、鱼龙之别,竟然就这样奇迹般地在京口街头相遇。而且,王谧还认定了这个潦倒萎靡的中年男子,将来必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他救了刘裕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好自为之吧,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王谧何出此言,令人费解。也许他真有神秘的识人之术,两汉南北朝不乏这样的伯乐高人;也许他看中了刘裕家徒四壁却敢豪赌巨万的胆色和勇气,所以做出了理性的推断;甚至他只是生了恻隐之心,本着好人做到底的原则随口鼓励一番。

但无论如何,从那一刻起,刘裕心中一定发生了某种深刻到灵魂底部的化学变化:

我这么一个爹不疼、人不爱的失败者,竟然也有人看得起,而且还是高门士族。

恍惚间,他似乎听到一个冥冥之音:刘裕啊,请你相信,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终会用它寻到光明!

这句冥冥之音当然属于穿越的假想。但历史告诉我们,刘裕的人生确实发生了决绝的转折。他告别了发妻幼女,选择了一条至死不渝的道路:军人之路。

其实说不上什么选择,没有出身,没有文凭,参军入伍是刘裕仅有的出路。而且,一个三十多岁的老男人去当一个大头兵,也谈不上什么出路。但刘裕是一个身无分文却敢豪赌百万的赌徒,他知道自己还有一样赌注:那就是余生。

作为京口人,刘裕投入的当然是北府军,具体来说是孙无终的部队。孙无终是谢玄重建北府军时的元老宿将,身经淝水战役和随后的北伐战争,时任冠军将军。作为一个真刀真枪地杀出来的老军人,孙无终的眼光自然比王谧要有根据。他颇为欣赏刘裕的胆大心细,很快提拔他作了军中司马。

虽然王谧和孙无终都觉得刘裕是个英雄坯子,但怕的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自从一代伟人谢安逝去之后,东晋朝廷重新回到不思进取、内斗频仍的萎靡状态。执掌朝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与地方藩镇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豫州刺史庾楷、雍州刺史杨佺期等互相激烈争斗,而桓温的儿子桓玄也在处心积虑地追求父亲的未竟之志。如此混乱的政局之下,东晋偏安江南已颇不容易,更不用说北伐之事了。北伐没戏,北府军的活倒是很轻松,但无功不受禄,刘裕这样的小军官自然也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样混下去,最后无非领份转业费,打道回乡罢了。

这不是刘裕一个人的郁闷,而是整个北府军乃至天下寒门草根的郁闷。

即使是北府第一人刘牢之也不能幸免。他为国家出生入死、建功无数,却因出身低微而执掌军权,遭到朝廷轻视和猜忌,直至在公元394年因一场小败而罢官。蛰居的五年时间里,刘牢之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门阀士族当道的天下,出身低微的我就是士族高门的夜壶,急则用之,用完就弃之角落!

也罢,你们不讲情份,就休怪我不讲道义了!

公元398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在北中国,北魏拓拔珪正式称帝,北方基本形成了关西后秦、关东北魏、山东后燕三国鼎立的格局,前秦崩溃以后的混乱局面告一段落;在南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局面达到了混乱的顶峰,摄政王司马道子与地方藩镇摊牌,兖州、荆州、豫州、广州等藩镇结盟造反,全面内战爆发!

想通了的刘牢之,明白内战是比北伐更好的机会。他应邀为藩镇盟主、兖州刺史王恭效力,率领北府旧部东山再起。王恭出身于高门士族太原王氏,他虽然重用寒门出身的刘牢之,却和朝廷一样轻视之。面对这两帮掐架的一丘之貉,刘牢之不再愚忠,痛快地接受朝廷策反,反戈一击消灭王恭,接替王恭就任青兖二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

出身寒门的一介武人,竟然担任了藩镇的一把手,这在东晋可谓“人咬狗”一般的新闻!自从东晋初年的用人之际,寒门陶侃破天荒出任荆州刺史以后,刘牢之就是六十年来的第一人了。他的巨大成功,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的传统桎梏,点燃了无数草根的希望之光。

这些重新看到光亮的草根里,也包括小小的司马刘裕。对他而言,如果说王谧是一位启蒙福音的天使,孙无终是一位有知遇之恩的领导,那么刘牢之就是一尊活的偶像!虽然刘裕此时已经三十九岁了,这位奔四的大叔还是迎来了灵魂的第二春:要以刘牢之为偶像,博取那些以前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刘裕啊,最残酷的不是战争和死亡,而是消磨生命激情的平淡时光。既然你连这也挺过来了,那么上天就给你一次拼搏的机会吧!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