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苻坚都有所动摇,更不用说那些听闻了洛涧惨败的普通将士了。他们大多不是氐人,如果晋军软弱可欺,那么跟着苻坚一起打劫还算有利可图;可是晋军如此强悍,自己何苦为前秦卖命呢?这种微妙的心理不胫而走,迅速蔓延在二十多万前秦大军心头。
苻坚只能自我安慰:当年曹操何等英雄,可竟然傻里傻气地和孙刘打水战;我可比曹操强多了,至少引诱晋军到江北决战的战略意图还是实现了嘛。以骑击步,以众欺寡,接下来的决战我赢定了!”
十一月的淮河之畔,已是寒风凛冽、雨雪霏霏。如同猛虎一般互相窥视的秦晋两军,终于在淮河的支流淝水两岸对峙列阵。一方是号称五胡最强君主的苻坚御驾亲征,一方是士族领袖谢氏统帅的北府群英,多达三十二万大军展开大对决!
两军夹河对峙,却都难以强渡攻击,陷入一种紧张的沉默中。最后,谢玄派人送来的书信终于打破了僵局:“你们悬军深入,应该速战速决,如今却在河边列阵对峙,难道是要打持久战么?不如贵军稍稍后退,让我军过河,痛痛快快一决胜负!”
饱揽群书的苻坚立刻想起了宋襄公的故事。春秋晚期,宋国和楚国争霸,对峙于泓水。楚将请求宋军后退,让楚军渡河决战。宋将建议趁楚军半渡而击之,却被信奉仁义道德的宋襄公拒绝。结果等到楚军登陆猛攻,宋军一败涂地。
难道谢玄这小子想让历史重演?发什么春秋大梦呢!我苻坚虽然也被誉为“仁义之君”,但绝不是宋襄公那种书呆子。我要将计就计,等你半渡而击之!苻坚谋算已定,就答应退后。
宋襄公的典故,文华绝代的谢玄怎会不知!他压根没指望苻坚是宋襄公那样的傻瓜:
我有百战百胜的北府铁军,面对尔等何须惧怕;
作为真正的强者,我们从不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对方犯傻;
我们只希望有一个足够的战场,可以痛快厮杀,仅此而已!
当然,除了主动求战的勇气,谢玄确实还有阴招:苻坚对南征抱有必胜信心,所以把历来俘获的汉人高官显贵都带在身边,打算攻占建康后让他们和东晋皇帝拍个全家福。除了前面出场的朱序,还有前凉亡国之君张天锡、东晋平虏将军徐元喜、安丰太守王先等。这些人早都作了谢玄的内线,暗自联络秦军中的旧部亲故和汉人官兵,一等秦军后退,千百人顿时在后方高呼喊叫:“秦军败矣,秦军败矣!”
想那秦军有二十多万,真可谓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站在后排的士兵根本看不到前线的战场形势。而且,列于后阵的士兵一般都是缺乏实战经验的新兵蛋子,本来就对突然后退的军令犯嘀咕呢,猛一下又听说前面败了,小心肝顿时扑通起来。
北府军来了!在君川打得秦军全军覆没的北府军来了!在洛涧以一杀十、斩杀梁成的北府军来了!许多前秦士兵终于在紧张和谣言中精神崩溃了,旗帜一倒、扭头就跑。正在前线监视晋军渡河的苻融听得后军骚动,心知不妙,赶紧纵马阻止。不料擅长水战的晋军渡河奇快,转眼间很多人已经狂呼大啸着杀过来。苻融闹得顾头就顾不了尾,来回折腾中失足落马,转眼间就被眼疾手快的北府兵割下了脑袋。
前敌总指挥苻融竟然阵亡了!这一噩耗更加印证了秦军战败的小道消息。这一下,真可谓“树倒猢狲散,就怕跑得慢”,在北府军的凌厉突击下,二十多万秦军总崩溃了,史载“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逃兵们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追兵到了,昼夜不敢休息,加以冬日饥寒,死者十之七、八。
混战中,苻坚中箭负伤而逃,自己乘坐的云母车也被晋军缴获。他只带了一千多骑兵逃过淮河,可谓全军覆没。沸沸扬扬的淝水之战,就这样以战前诸人都不曾料想的方式,不可思议地落下了帷幕。
奇迹般的淝水之战,不但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彻底改写了诸多豪杰的个人命运。
接近一统天下的苻坚功亏一篑,败后叛乱蜂起,身死国灭。当初他东迁氐人分镇关东时,近臣赵整曾以歌劝谏:“远徒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谁料一语成谶。淝水之战时,慕容鲜卑、姚氏羌族的主力部队正与荆州桓冲拉锯,躲过一劫。随后两家起兵复国,瓜分前秦天下,建立了后秦、后燕、西燕诸国。凉州的河西鲜卑和小月氏、陕北的铁弗匈奴、河中的丁零等也揭竿而起,纷纷割据一方。北中国再次陷入混战之中。
淝水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下围棋。客人询问战事如何,他以一贯的淡定答道:“小孩子们已经破贼了。”然后没事人般下完围棋。只是进入内室的门槛时,他已按捺不住心中狂喜,把木屐的齿都给踢断了。然而,狂喜的他依然保持了异常清醒的头脑:战后谢安以北府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地区,他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以“处贵而遗权”作为家训,还带着谢玄、谢石等亲族功臣功成身退。谢安死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墓碑却是“无字碑”,把一贯的淡定韬晦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
谢安写的一首长诗,可以表明他的心迹吧,谨摘录如下:
鲜冰玉凝,遇阳则消。外不寄傲,内润琼瑶。朝乐朗日,啸歌丘林。入室鸣琴,微言洗心。幽畅者谁,在我赏音。
谢氏一族主动隐退,得以避免类似桓温时代的政治斗争,保住了顶级门阀的崇高地位,但对北府军的影响力也就随之消退。而东晋朝廷先后委派宗室王爷、外戚等出镇京口北府,却因为外来人的身份不能在北府军中扎下根基。就这样,不可思议而又似乎命中注定,北府军竟然不再依附于某个派系门阀,而获得了自主生长的广阔空间,如同原野上的草莽,莽莽苍苍、燎原成长,最终成为覆盖大地的力量。
淝水之战后,草莽一般强劲生长的北府军,继续孕育出无数草莽英雄。
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名叫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