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灞上之师
至此,殷浩主持北伐长达四年之久,覆军竭财,尺土未得,不但让前秦、前燕等敌国从容坐大,还倒赔了淮南之地给羌人姚襄。买卖亏到这份上,也只有引咎辞职了。
公元354年初,桓温要求朝廷废黩殷浩。摄政王司马昱无话可说,只好忍痛割爱流放殷浩去浙江东阳,把北伐大权交给了桓温。悲催的殷浩想不通啊,从此每日写四个毛笔大字“咄咄怪事”,真不愧一代文豪,混到这份上还能留下一个成语。畅快复仇的桓温对部下笑道:“人这东西真是从小看到老,小时候我与殷浩一起玩耍,我玩腻了竹马就丢弃一边,他总是捡去接着玩。由此可见,他必不如我也。”
四年的时光啊,空自蹉跎岁月;
从今以后,我要纵情挥洒,在全天下书写我桓温的名号!
公元354年二月,殷浩一下台,桓温就急不可待地发动北伐。当时东晋朝廷对他还是心存忌惮,扬州、徐州等东部地区也不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所以桓温选择从荆州根据地出发,西征关中的前秦。为保万全,他还派遣梁州刺史司马勋从汉中北上,又联络凉州张氏东进攻打陈仓,以形成三面夹攻的有利态势。
桓温亲率四万荆州军,分水陆两路西进。水军从襄阳沿汉水逆流而上,直达汉水上游的南乡(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陆军从襄阳北上进入淅川(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再折向西部山地攻取武关。武关是秦地四大关塞之一,自古以来是关中和荆州之间的必经之路,春秋战国之世,秦楚两强在此争斗数百年;秦末乱世,刘邦义军取武关而入咸阳,抢在项羽前头占据关中。此次桓温进军极其神速,一战生擒前秦荆州刺史郭敬,顺利突破武关天险,直抵蓝田(今陕西西安市蓝田县)。
蓝田位于秦岭东段山麓脚下,北瞰渭河平原,南连崤山高地,距离长安不过几十里,堪称关中腹心的南大门。自古以来,凡是立都关中的势力,大一统者如秦汉、隋唐,割据一方者如西魏北周,都在蓝田设立庞大的军事基地,作为屯兵训整、镇卫京都之要害。前秦也不例外,苻健急派太子符苌、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等亲贵尽出,率五万精锐氐族亲军于蓝田列阵迎击。
双方近十万人马在方圆近百里的蓝田原野上展开厮杀。晋军列阵如山岳,氐骑奔腾如洪流,枪林箭雨间尽皆死斗。在史书上,淮南王苻生残暴狂悖,即位后成为十六国历史上有数的暴君,但他也是个独眼龙猛将,史载能力举千斤,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无不冠绝当时。苻生见战事胶着,一时兴起,单骑冲入晋阵,来回冲突数十次,左右氐骑见状无不踊跃跟进,晋军阵脚开始动乱。
面对险境,桓温镇定如常,纵马于阵前督战,指挥荆楚步兵以长枪大戟绞杀入阵敌骑,又以大量强弩射杀后续跟进的敌军,连前秦太子苻苌也被弩箭射中,身负重伤。晋军随即发起反冲锋,终于大败前秦军,斩杀上万首级。随后,桓温的弟弟桓冲(桓温死后接任荆州刺史,淝水之战对阵慕容垂)率军挺进白鹿原,激战竟日后击溃前秦丞相苻雄的狙击部队,晋军遂进驻灞上,隔着灞、浐二水,与长安城遥遥相望。
自从西晋灭亡,关中沦陷已有四十年,匈奴、羯、氐轮番坐庄,汉民父老久经苦难,不曾想今日亲眼目睹王师复来。长安周围民众群情激昂,杀牛温酒慰劳晋军官兵,史载“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之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这一天,在慰劳民众的人潮中,来了一个奇怪的人。他身穿庄稼汉的麻布短衣,年青不到三十岁,却径直求见桓温。桓温也是不拘一格的个性,当即接见。原来此人名叫王猛,本是青州北海郡(今山东昌乐)人,年幼时随家人颠沛逃难,成年后拒绝了羯赵的官职,隐居华山。他觉得桓温是可以辅佐的英豪,这才出山相助。王猛旁若无人地捉着头发里的虱子,一边纵论天下大势,让桓温惊叹道:“江东无人比得您的才干啊!”,当即许以高官厚禄。但王猛直言道:“将军您千里讨贼,长安近在咫尺,您却似乎打算止步于灞水。只怕关中豪杰会因此丧气啊!”
王猛一语道破了桓温的微妙心理,让他默然无语。论当前局势,前秦虽连遭蓝田、白鹿原两次大败,但已征召各地氐羌援军齐聚长安,大司马雷弱儿率精兵三万会合苻苌残部,共有六万大军拒守灞水防线。长安城内还有苻健亲率的六千守军。而且前秦丞相苻雄已率七千精骑袭破了从子午谷来的司马勋一军。而桓温部队一路激战,减员不少,已呈敌众我寡之势。
以寡击众、以疲当锋已是犯险之事,更让他犹豫的是,如果强渡灞水、猛攻长安,即使获胜也会损失惨重,到时候先不论能否守住“华戎杂处、诸胡势大”的关中地区,东晋朝廷恐怕也会趁机搞掉自己吧?这些年的北伐旗手之争,已令桓温和朝廷之间形成了深深的隔阂,猜疑提防之心犹如敌国矣!
见桓温默然不语,王猛心底长叹一声,暗想:“桓温虽然雄豪盖世,却终究受制于东晋的政治斗争,也受制于他自己的野心,难以施展全力!看来统一天下之业,只能另待他人了!”于是婉拒了桓温的邀请,重回华山隐居去了。直到数年后,前秦苻坚继位,他才再次出山,终令前秦统一北方,赢得“功盖诸葛第一人”的美誉。
王猛看破了桓温的难处,晋军也有部将站出来指责。桓温恼怒之下将其斩首,坚持“不对没有把握的赌局下注”的办事原则,决定等关中春麦成熟后就地筹集军粮,用持久消耗战熬垮前秦。谁料想苻健来了招坚壁清野,派骑兵四出抢割、烧毁了麦田。天公也不作美,当年关中大旱,史载“秦大饥,米一升值布一匹”,老百姓想劳军也没余力了。熬到六月,晋军粮绝,桓温盘算已无获胜把握,便取道潼关撤军。一路上遭到前秦追袭,损失不小,但桓温顺路带走了关中反秦的上万义军和三千民户,实力不降反升。
不但实力涨了,桓温的声望也大大提高。虽然没有夺回关中,但他压着前秦猛揍的壮举,和殷浩、谢尚屡次被前秦暴打的窘态形成了鲜明对比,着实让半个世纪来受尽窝囊气的晋人出了口恶气。可以说,正是有了桓温北伐前秦,东晋才第一次在五胡十六国的乱世中展现出强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