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不羁的枭雄:桓温

1、驸马传奇

公元317年三月,广袤的河朔大地虽然阳春初至,凛冽严冬的寒意却丝毫未消。北风萧萧的易水河畔,一行人正依依惜别。

为首的长者虽然鬓发花白、神情萧索,却掩饰不住超逸绝伦的英气。他就是西晋大将军、并州刺史刘琨。自从年前被石勒所迫离开并州,他率众东奔于幽州的段氏鲜卑。寄人篱下的刘琨身处塞北而心系江南,明白北方抗胡事业大势已去,决定派亲信温峤为使,穿越万里战区远赴建康(今江苏南京),劝奉琅邪王司马睿继承帝位。

之所以把这个艰险而重大的使命托付温峤,因为刘琨深知他是坚毅明睿之人。早年,温峤只是京城的一个小司法官,就敢于纠察高官显贵,搞得“京都振肃”。温峤也获得世人厚誉:“森森如千丈松,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这就是成语“栋梁之材”的出处。五胡乱起,刘琨慨然请缨、北上并州,温峤也追随左右、共赴征程,参与了对抗匈奴胡羯的一系列战斗,出谋划策,贡献良多,史载“(温)峤为之谋,(刘)琨所凭恃焉。”

数年的并肩战斗,让刘琨与温峤结下了深厚情谊。如今刘琨身陷逆境,温峤却要远赴江南,不免感伤难离。刘琨见情境萧索,就握住温峤的手,慷慨道:“我继续留在河朔抗敌建功,你去江南延续我们的荣誉和希望,正可谓各得其所,去吧,去吧!”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刘温之别,意在此矣!

望着刘琨毅然决然的眼神,温峤忍回眼中热泪,只得点头称诺。众人遂举首饮尽杯中酒,目送温峤一行策马疾驰,消失于茫茫原野之际。

君在塞北,吾下江南;生死一别,愿得再见!

同年六月,温峤历经千难万阻,终于到达建康。作为敌后抗战的名士,他深得司马睿尊重,士族领袖王导、周顗、庾亮等也争相与其交往。只可惜,次年刘琨就死于段氏鲜卑的内讧阴谋,身在江南的温峤闻讯恸哭遥祭,又上疏晋廷为刘琨正名,其后留居江南。后来,温峤主持平定王敦、苏峻叛乱,还担任了皇帝的托孤辅臣,成为东晋初期的一流名士。

由于温峤的特殊经历和崇高名望,他的言论一直深受时人推崇。有一天,号称“江左八达”之一的桓彝请温峤看看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温峤一见而大奇,感叹道:“这个宝宝骨骼精奇,必有大才!再让他哭来听听”,听了哭声,他更加感慨了:“必定成为英雄人物啊!”

一个小屁孩儿竟能获得温峤如此赞誉,桓彝简直受宠若惊,为表感激之情,就当即借用温峤的“温”字,为儿子取名,是为“桓温”。

桓温的名字来得如此神奇,预示了他有神奇的人生。

桓温的老爸桓彝,是当时江东第一人气组合“江左八达”的成员。所谓“江左八达”,就是以清议玄谈、酗酒裸奔闻名的八大名士。当时时兴的这种“魏晋风度”,概括言之就是“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在学术上推崇老庄之学,在行为上追求避世狂欢。

有个故事很形象地描述了什么是“魏晋风度”:有一次,江左八达在成员胡毋辅之的家里闭门狂欢,已胡吃海喝了好几天。一个叫光逸的老熟人从北方来投奔,却被胡毋辅之的家丁拒于门外。光逸急中生智,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光了衣服鞋帽,从院墙狗洞里探进头去,汪汪大叫起来。醉眼朦胧的胡毋辅之望见这般光景,又听得人学狗吠之声,明白是同道中人来了,于是大惊道:“天下没人能干出这种事,除非是光逸!”于是开门迎客,一起狂饮。

但桓彝与其他几位不同,表面上是玄学达人,其实骨子里是个儒家信徒。他出生于两汉三国著名的儒学世家谯国桓氏:其九世祖桓荣是东汉儒学大师,为光武帝刘秀推崇,还做过汉明帝刘庄的授业恩师;曾祖桓范以儒经家学出仕,官至曹魏大司农,因为忠心于王室被司马懿处死。晋朝建立后,作为前朝忠臣的后代,桓氏背负着“罪犯家属”的黑锅,而且家传儒学在推崇老庄玄学的晋朝又不吃香,所以一直难以出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之后,南渡的桓彝依然被歧视,仅获任江北小县芝麻官。

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怀有儒家“治国平天下”之志的桓彝,身处乱世却无用武之地,不由怅然叹息。痛定思痛后,他决意曲线救国:假装抛弃儒学而成玄学达人,等得到主流认同之后再谋机遇。于是,世间少了一个正襟危坐的儒生,多了一个放纵肆意的“名士”。凭着深厚的家学功底,变装的桓彝很快就跻身于江左八达之列,仕途上也一帆风顺,得到士族领袖王导的赏识,升官至吏部尚书郎。

然而,伪装虽行于一时,桓彝的真儒本色终究是藏不住的。王敦发动叛乱执掌朝政后,桓彝克制不住自己的忠臣气节,愤而辞官。好不容易得来的官位,说不要就不要了?相对于其他名士“有酒就是娘”的无所谓态度,桓彝的选择显得非常另类。然后他又毅然辅佐晋明帝讨伐王敦,多有功劳,出任了宣城内史。

如果说丢官事小,那么丢命大不大?公元327年,更大的考验来了。当时苏峻、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叛乱,攻陷健康。桓彝闻讯,立即举兵勤王。众人都认为宣城兵少力弱,苏、祖却是长期戍边的百战精兵,岂非以卵击石?!但桓彝不为所动,毅然领军出征。苏峻派大军包围桓彝,又派人劝降。桓彝正色道“吾受国厚恩,义当致死!如其不济,此则命也。”于是血战数月,终因驻地泾县县令江播的出卖而被俘身死,时年五十三岁。

其实,这样的死亡对于桓彝,正是求之不得的解脱:

看吧,随波逐流而放浪形骸的我,心中始终信奉着忠义之道;

九泉之下,我桓彝可以坦然面见列祖列宗,不负先祖垂范、家学教诲!

《晋书》关于江左八达的立传里,唯独没有纳入桓彝,而是另行立传。可见桓彝的本色如何,世有公论矣。

有其父必有其子。桓氏一族的忠烈传统,让桓温在“空谈救国”的东晋一代凸显出豪杰本色,也让他受制于君臣名教的伦理束缚中无以自拔,最终没能改朝换代。当然这是后话了,眼下的少年桓温还只能考虑生存问题。桓彝死后,家人流亡逃命。虽然苏峻之乱很快平定,桓家孤儿寡母的日子还是艰难。有一次桓温的母亲病了,却买不起羊肉做药引子,只得把幼子桓冲抵押给肉铺老板呢。幸好

孤儿桓温长成之后,正如当初温峤所言“有奇骨”,形貌雄健英挺,好友刘惔形容为“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就是说眼神像有棱角一般炯炯有神,发须像刺猬毛一样浓密贲张,颇有三国雄杰孙权、司马懿的神采,具体形象其实可以参见“眼喷烈焰、须发挺立”的鲁迅先生之照片。

鲁迅先生是用笔当投枪匕首,桓温却真的手持白刃杀人。公元330年,杀父仇人江播病死,十八岁的桓温以吊丧为名进入江府。江播的三名儿子早有防备,随身藏有刀剑。但经过激烈搏斗,武艺高强的桓温还是亲手斩杀了他们。此事一出,轰动全国。当时执掌朝政的外戚权臣庾翼赏识他的胆略,就向晋明帝力荐。这晋明帝是两晋历史上唯一的明君,自有识辨英雄的眼力,干脆把长女南康公主嫁给了桓温,并命其继承了桓彝的男爵爵位。

从一个落魄子弟变成乘龙快婿,桓温用一场浴血的冒险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做了驸马的桓温从此平步青云。公元335年,23岁的他获任琅琊太守,在地方官任上历练了八年后,桓温参与了庾翼统帅的北伐战争,充任前锋将佐。籍此获得军事资历后,驸马爷升职为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三十出头就成了封疆大吏。

这种火箭般的蹿升速度,桓温第一个得感恩庾翼。但很快他就得面临艰难的抉择。公元345年,庾翼病死,临终前上表请求让儿子庾爰之接任荆州刺史。作为老牌外戚家族,庾亮、庾冰、庾翼三兄弟先后执掌中央朝政和荆州藩镇,早就引起新外戚势力的不满。庾翼病重后,晋康帝的皇后褚氏、太子妃何氏等新兴外戚就联合起来,想趁机彻底清洗庾氏的势力。他们的代表辅政大臣何充四处张罗,收拢了褚裒、殷浩等一干新生代名士,年青有为的驸马爷桓温当然也在拉拢之列。

桓温的内心一定煎熬过:庾翼既是自己的伯乐恩师和老首长,又是岳母的亲兄弟(晋明帝的皇后、南康公主的老妈就是庾氏),于情于理,都不能落井下石啊!但时移世易,庾氏的衰落又不可避免,难道要一起陪葬么……

但他很快做出了选择:投靠何氏。他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升任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取代庾氏执掌重镇荆州。事后何充得意洋洋地说:“桓温、褚裒为方镇,殷浩在门下,我无劳也。”

这一年,桓温才三十三岁。从十八岁的手刃仇敌,到三十三岁的政治转身,其实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桓温:一个不羁的枭雄。

所谓不羁的枭雄,就是不被一时的名理所羁绊,只向着自己的目标彪悍地冲击;在那个乱世,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变幻的历史激流里冲撞出令人难忘的浪花吧。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