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三节 怒目的天王:让河北燃烧的冉闵

1、鸠占鹊巢:西晋的外籍移民问题

五胡乱华是自汉末三国以来华夏危机的一次总爆发,个中原因众说纷纭。但异族移民带来的人口结构问题,应是最重要的社会原因。

自汉武开边以来,各类外族人口就开始流入中国。或是使团商队,或是降人战俘,或是归顺良民,林林总总、纷至沓来。特别是到了汉末三国,中原混战、人口锐减,一些诸侯深谙“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古代社会定律,就向外籍人士敞开大门,甚至用武力强制异族内迁,以补充战争炮灰和劳动力。而很多境外部落由于天灾战祸或者人口压力,也会趁着中国内战的机会,主动到华夏境内寻找新的家园。根据《晋书》记载,到了西晋统一中国,外族人口共达八百七十余万人!

当然,在西晋初期,这八百七十万人并非都进入了西晋直接统治的区域。比如鲜卑人里的拓跋、慕容、宇文等部就还住在塞外,只是纳款臣服而已。即使刨去这部分浮数,根据陈寅恪先生的研究,西晋国内编入户籍的异族人口也足足占了三成。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西晋总人口是1616万人,而南方的吴国遗民有240万、蜀国遗民近百万,再除去魏晋统治的淮南地区人口,那么淮河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总人口不到一千二百万,而绝大部分外族人口正是聚集在北方。如此算来,北中国的外族人口几乎接近四成。

无论如何刨除古人统计水平的水分,胡人势力的旺盛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燃起五胡乱华熊熊烈火的无穷干柴。

外籍移民问题总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古今中外皆然。就连自诩成熟民主的西欧各国,也常因外籍移民政策激起激烈争议。在中国谈这个问题,更有种种不可细说的顾虑和考量。

其实,这个话题无需讳言,因为五胡移民不是中国特有的历史现象,而是世界史上有名的“蛮族移民潮”的一部分。在西方世界,与三国西晋同期的罗马帝国也爆发了长期内战,为了扩张军力和劳动人口,招引了大量的日尔曼、斯拉夫、库尔德、阿拉伯等异族人口入境。根据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到了戴克里先皇帝时期(公元284-305年),就连罗马野战军团的将士也大多数是蛮族移民了。此后华夏就陷入五胡之乱的黑暗深渊,直到三百年后的隋唐时代才缓过劲来;罗马帝国更是凄惨,后来直接被造反的日尔曼蛮族灭国,搞得尸骨无存、永别人间。

在北中国,胡族人口多数聚居在沿边州郡。从西到东,凉州(今甘肃中北部)、秦雍二州(今甘肃南部、陕西)、并州(今山西)、幽州(今河北北部)是民族杂居的主要地区。并州又是重中之重的重灾区。此地本来就人口稀少,在两汉十三州里长期垫底(和管辖两广、越南一带的交州差不多),经过汉末三国的厮杀,民户不到百万。但令人瞠目的是,聚居并州的内附匈奴人就近三十万,羯族胡人十数万,其它还有库莫奚、步落稽等各类杂胡。整个并州出现“鸠占鹊巢、胡强汉弱”的反常格局,最后成为五胡之乱的策源地。

从这个祸乱的策源地流出两股祸水,一股是老熟人匈奴人,另一股就是所谓的羯胡。

2、从奴隶到将军:石勒之路

羯人来自何方,是一个争议颇多的谜团。

《容斋随笔》记录了一个故事,石勒与匈奴刘曜决战前夕,去向佛图澄问卦求解。佛图澄用羯族语言告诉他:“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就是“出动军队,捕获刘曜”的意思。于是石勒放心出战,果然获胜。

这个故事留下了宝贵的语言学证据。现代学者经过分析,认为羯族语言和北亚叶尼塞河上游原住民极其相似。而在秦汉时代,叶尼塞河流域正是塞种游牧民的游牧地,其中一支南下中亚草原,建立了康居国。康居游牧民一直是匈奴的附庸。在西汉李广利远征大宛、东汉陈汤袭斩郅支单于的战争里,康居骑兵都曾从中阻挠。

康居人是匈奴的附庸,在史书中往往被归入匈奴别部之一。但实际上,他们与黄种的匈奴人迥然不同,而是白种波斯人的近亲。因为波斯文明发育得更早,还过着游牧生活的塞种亲戚们受到波斯文化的深刻影响,语言上借用大量波斯词语,文化上信奉波斯拜火教、实行火葬,连军事上也抄袭波斯传统的重甲骑兵,显示出与匈奴人的明显区别。

在漫长的汉匈战争中,许多康居人被匈奴征召入伍,随着匈奴南下内附,他们也就辗转流落到了中国境内。这些高鼻深目大胡子的白种人被单独安置在并州上党郡武乡一带(今山西辽县)。因为波斯语把战士称作“柘羯”,他们就以此为族名,外人也就因此简称其为“羯胡”。这一称呼一直沿用到唐朝,比如诗人薛能如此歌颂高仙芝西征中亚的事迹:“悬军征柘羯,内地隔萧关。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

羯胡以前就是匈奴的奴才,到了刘渊起兵建立匈奴汉国时,他们也群起响应,成为反晋的一支主力。羯族军的领袖是石勒,祖上曾是贵族。史书记载,他的祖父叫做耶奕于,即波斯语里“部落首领”的意思。公元265年,因为受到新兴的鲜卑人的压迫,匈奴各部两万多户南下归降,被好心的晋武帝收容到并州各地,其中就有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率领的部众。迁到并州后,凤凰变成走地鸡,石氏既然成了难民,日子当然好过不到哪里去。到了石勒这一代,已经沦落为帮人耕地的长工。但他一向自负为天纵英才,因此被乡里嘲笑,只有汉人郭敬欣赏他,还经常接济救助。

公元302年,因为八王之乱和蝗灾大旱,天灾人祸的并州发生了大饥荒,甚至出现“易子而食”、“人相食啖”的惨剧。山西的胡人也深受其祸,石勒就找到郭敬商量:“并州的胡人都饿坏了,这样下去必死无疑。不如咱们合伙当人贩子,骗胡人们去冀州接受赈济,就地卖作奴隶。这样胡人能作工吃饭,官府也能赚到钱。”

他和官府想到一处去了。为了筹措军费,并州刺史司马腾果然派军队虏捉胡人,卖到相对富庶的河北、山东为奴。年青力壮的石勒也被卖到山东茌平县的一户地主家。到了山东,吃上饱饭的石勒并不安分,很快就带了十八个羯族兄弟投靠汉人豪强汲桑,汲桑为其取名为“勒”,他这才有了汉名。很快,散布山东各地的羯胡都聚集到他的旗下。

公元305年,八王之战进入最高丨潮丨,独掌朝政的成都王司马颖为了和反对派联军决战,大力招揽胡族效力,其中有两队胡人日后大成气候:一是刘渊的匈奴军,二就是石勒的羯族军。等到成都王司马颖战败身死,麾下胡族再也无人制约,遂成大乱。石勒就跟着汲桑正式单飞,在河北、山东一带大展拳脚。

很快,他就在战争中遭遇了并州老乡“乞活军”。不同的是,人家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们是“老乡见老乡,打得乒乒乓”。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