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2、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北上并州

公元306年,持续十年的诸侯混战终于理出眉目来,东海王司马越击败诸王,把颠沛流离的晋惠帝接回洛阳,八王之乱到此终结。刘琨的曲折人生看起来也回到了正轨,由于为司马越出过大力,他被封为广武侯,食邑两千户,算得上锦衣玉食、光宗耀祖了。

但就在这当口,刘琨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申请去并州工作。

以刘琨的阅历和才识,不可能看不出来:八王之乱的结束只是一时风平浪静,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呢。当时巴氐族已经在四川割据称帝,匈奴部落在山西建国称雄,羯族人石勒在山东横行无忌,而汉人叛军也如蝗虫遍地。皇族内乱之后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呢!

自古说“小乱避城,大乱避乡”,每当天下大乱之时,京城都是党争激烈、兵家必争的是非之地,有见识、有抱负的枭雄豪杰就会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跑到地方上去作诸侯,这样退可以自保一域、进可以反攻上京。这样说来,刘琨的决定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怪就怪在,他申请去的不是别处,而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并州!

并州者,今日之山西也。此地北接蒙古草原,南邻中原大地,西通关中秦川,东压幽燕齐鲁,是中国地理上的咽喉枢纽。更奇妙的是,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上,并州却是个异数,有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等几条巨大山脉纵横蜿蜒,生生堆砌起一个易守难攻的高地。占据了四通八达之便,又有居高临下之利,并州实乃北中国的决胜之地。

就是这样重要的地方,如今却攥在匈奴人手里!

自从公元48年呼韩邪单于降汉后,匈奴多次分裂为南北两部,依附汉朝的南部人马一般都被安置在河套草原,与并州隔河相望。到了东汉末年,南匈奴发生内讧,单于於夫罗率部内迁并州,此后参与了诸侯混战。公元216年,曹操果断地废除了单于称号,把南匈奴一分为五,分而治之,安置在并州西南部的平阳郡(今山西临汾市)。

匈奴的单于王朝从此终结,各部落在曹魏、西晋两代匍匐为臣、编户为民,逐渐经历了政治(纳入行政管理体系)、生活(学习农耕)、语言(多通汉语)、乃至文化(匈奴贵族子弟接受华夏教育)的全面同化,连姓氏也全改成了汉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左部酋长刘渊,从小师从并州大儒崔游,饱读四书五经,受到太原名士王昶、王浑厚赞。从公元264年开始,他作为人质长期留居洛阳,广交京城显贵名士,活脱脱一幅汉家公子模样。刘渊还喜好认祖归宗,常说当年汉高祖与冒顿单于和亲联姻,所以自己是汉朝皇室后裔云云。

但他的匈奴身份仍然是个包袱。西晋初年,有人建议让刘渊率匈奴西征平叛,却被大臣孔恂阻止道:“元海若能平凉州,恐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后来甚至有诸侯王劝晋武帝杀了刘渊。有赖于平日的汉化形象和人脉,他才能逃过劫数、苟活于世。直到公元290年,八王之乱进入高丨潮丨,蛰伏洛阳多年的刘渊看准机会,请求回并州召集族人效力。饥不择食的朝廷批准了,还破天荒地授予五部大都督、北单于的称号,使他拥有了兼并五部的合法性。他这一去当然是“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到了304年,他已一统匈奴,坐拥五万铁骑,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事势力,于是自称汉王叛晋。

其后短短两年,刘渊屡败并州刺史司马腾,迫使司马腾带着三万余户民众东逃山东。匈奴军四面出击,几乎占据了并州全境。当地汉人离乡背井、四散逃亡,以“乞活”(乞讨一条活路)之名苟活于异乡。据史书统计,偌大个并州,当时归属西晋的户籍人口锐减到不足十万,用“十室九空”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就是这么一个人间地狱、必死绝地,刘琨竟然主动去了,而且还是动用了哥哥刘舆(时任东海王司马越的参谋长)的力量,千方百计活动关系去的!

刘琨啊,你为何不留在洛阳享受一时荣华?再不济,还可以像许多同僚一样衣冠南渡,去南方另寻乐土?

刘琨,你图的啥啊!包括哥哥刘舆在内的许多亲友,都有这么一个疑问;见惯了争权夺利、蝇营狗苟的天下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

这个谜底,或许可以从刘琨的一封书信里悟出:“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祖生就是他的莫逆至交祖狄。原来,他依然记得那段闻鸡起舞、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依然记得那些彻夜长谈、共赴国难的誓言。

身陷黑暗之世,历尽苦难之事,

但我的心没有变黑,血没有变冷。

孟子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公元306年秋,刘琨以并州刺史、护匈奴中郎将的头衔,从洛阳的广莫门出发,北上并州。朝廷早已兵穷财尽,他这个刺史差不多是光杆司令。一路上如同置身于蛮荒异域,往往百里无人烟、唯余白骨残。特别是渡过黄河,进入并州地界后,道险山峻、胡寇塞路,匈奴、羯、羌等军动辄袭击,无日不战。

在逆境之中,刘琨回忆起与亲人饯别之情境,感慨万千,遂以诗明志: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烈烈悲风起,冷冷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艰难行进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后,刘琨才靠着变卖家财加上慷慨倡义,连买带劝地募到千把人。就带着这千把人,刘琨奇迹般地穿越了五百里战地,抵达并州首府晋阳(今山西太原)。此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

晋阳的春天,空有绿树青草,却无生命气息。

晋阳源起于战国赵国国都,历朝历代都是并州首府,是有八百年历史的名都大城。但自从匈奴乱起,前任刺史司马腾弃城东逃,晋阳居民逃散一空,基本上成了一座死城。昔日壮丽的府衙寺庙尽皆焚毁,化作满城荆棘;繁盛的黎民众生变成遍地僵尸残骸,招来豺狼成群、白昼横行。幸存的几百居民,也是饥寒交迫状如骷髅,恰如人间地狱图!

见此惨状,刘琨痛心疾首,立即打出“大晋并州刺史”的旗号,“翦除荆棘,收葬枯骸,造府库,建市狱”,全力推进重建工作。他又广派信使,向躲藏在四方山谷的流民发出邀请,恢复了不少耕地田园。由于城墙早已坍塌,每逢胡寇和盗贼来攻,刘琨就亲身赴战,率领全城军民齐聚在残存的城门边决死抗击。在全民皆兵、战争不断的环境下,百姓们下地干活时也背着盾牌,在家里睡觉时也枕着箭,渐渐扎下了根。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