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就像东周被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从西晋灭亡到隋朝统一中国这段大乱世,也可以被分为五胡混战和南北朝两个时代。

五胡混战时代,北方是匈奴、羯、氐、羌和慕容鲜卑等五霸先后称雄,其他如铁弗匈奴、丁零、段氏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卢水胡、吐谷浑等也来打个酱油凑个热闹,北方始终未能实现稳定的统合;南方是继承大一统王朝西晋法统的东晋王朝,虽然北伐成效不大,但也能做到强而不倒,无论在法统还是实力上都当之无愧地代表了帝国的延续。因此这一时期,史家一致公认东晋为正统。

以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统一黄河以北,和几乎同时刘裕建立宋国取代东晋为标志,进入了南北朝时代。特别是以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为节点,北方华夷各族大步推进了政治和文化上的融合,而以武力篡位的刘宋正统性较之东晋则削弱了一些。后来南北都陷入了朝代更替的混战,北方先后爆发六镇之乱、尔朱氏之乱,并分裂为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葬送了鲜卑人统一中国的幻梦;南方也好不到哪儿去,宋齐梁陈四朝交相更替,政权的正统性也随之递减,北伐复国更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第四章天翻地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慷慨悲歌

第一节 持剑的诗人:刘琨在山西的抗战

1、醉生梦死忽惊醒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一。从汉末董卓入京以来,持续百年的内战终于宣告平息。从乱世中幸免于难的人们,惊喜地纵情享受迟来的和平,掀起一场醉生梦死的狂欢。上至司马氏皇族,下到士人官吏,都沉迷于及时行乐的物质享受和玄谈空论的精神鸦片之中,毫无两汉开基时勤俭持国、励精图治的气象。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晋武帝司马炎就带了个坏头。全国人口才一千六百万,他的宫女就有上万之众,整天坐着羊车在宫里溜达取乐,在历代开国之君中算得上最大腐败分子。在他的榜样作用下,皇亲国戚们个顶个的荒淫糜烂,比如司马炎的舅舅、后将军王恺,为了炫富用糖水洗锅、向司马炎借宝,还用丝绸在家门前铺出四十里锦屏,一时间轰动洛阳,

但王恺还是输了,因为他斗富的对手是石崇。这家伙当过几年荆州刺史,在任上狠刮地皮,把税都他XX的收到了二十一世纪。更绝的是,他还发明了“官匪一家”流派,经常派兵装扮成强盗打劫,专门抢取过往客商的奇珍异宝。几年下来就混成了首富。

由于西晋社会风气早已糜烂透顶,所以王恺与石崇斗富之举成为一桩盛事,人人乐得围观,喝彩叫好者也大有人在。惟有御史中丞傅咸上书抨击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但亲自赞助舅舅参赛的司马炎只是一笑置之。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忧疾在心的傅咸写下一诗,诗句宛如对未来国运的悲剧预言:

槁叶待风飘,逝将与君违!

石崇是典型的“高富帅”。他老爸石苞是西晋大司马,还是外号“娇无双”的美男子,石崇自然也长得不赖,还喜欢附庸风雅、赞助艺术。于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石崇周围逐渐聚集起一群弄潮儿,每日鲜衣怒马、纵情酒色,堪称当时亚洲第一人气组合,号曰“金谷二十四友”!

这个组合的成员不乏大名鼎鼎之辈,即使单飞也是红星。比如公认为“古今第一美男”的潘安,留下“洛阳纸贵”佳话的大才子左思,三国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机、陆云兄弟等。还有一个叫刘琨的,也是当时有名的公子哥儿。

刘琨和刘备一样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当然,比起卖草鞋的刘皇叔,刘琨的贵族范儿就足多了。他父亲是光禄大夫、舅舅当了尚书,自己长得英俊潇洒、精通文学音律,和哥哥刘舆一起并称为“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兄弟两的字)。这样一位贵公子,自然成为二十四友里的风云人物。他的诗《胡姬年十五》正是当时生活的写照:

“虹梁照晓日,渌水泛香莲。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垆前。花将面自许,人共影相怜。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为了洋妞千金买笑,就是他们的日常活动。

“金谷二十四友”的赞助商是财大气粗的石崇,但真正的头子是当朝太子妃贾南风的亲外甥贾谧。在他的庇佑下,二十四友在政治上也进步很快。公元289年,年仅十八岁的刘琨就出任了司州(包裹京都洛阳的州)主簿。主簿虽然级别不高,但是长官的身边人,常参机要大事、主管府中事务,相当于办公厅主任。看看历史上都有什么人干过这个?杨修、吕布、司马懿!刘琨年仅十八就能做到要害大州的主簿,足可见其才学高超,也可见跟对人的好处了。

如果就这么混下去,刘琨就变成了“刘混”,是尘世中一个纨绔子弟、御用文人,最多成为一个同流合污的官僚。但在司州任上,他遇到了一个同事,从此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并最终彻底改变了人生命运。

这个同事叫祖逖,长刘琨五岁。虽然也出身于世宦之家,祖逖却不爱读书爱练武,为人豪爽仗义,还爱做亲近民众的好人好事,经常开仓放粮接济乡亲。按理说,一个是纨绔子弟,一个是青年雷锋,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但想来是祖逖忧国忧民之情感染了刘琨,俩人竟然成了一见如故的好兄弟,相约起誓要创一番大事业。他俩经常通宵达旦地畅谈国家大事,早晨公鸡一叫又起床练剑,留下了“闻鸡起舞”的励志故事。

当时晋朝天下还算安定,所以很多人都笑话刘琨、祖逖是杞人忧天、神经过敏。但正是在刘琨和祖逖相逢这一年,匈奴贵族刘渊被封为北部都尉,鲜卑慕容部落首领慕容廆被封为都督,更有匈奴、羯、羌、氐、铁勒、鲜卑等十九个异族大规模迁入中国内地——危机的种子已然播下。

公元290年,晋武帝驾崩,弱智儿晋惠帝即位,大权操纵于皇后贾南风之手。贾谧自然就成为垂帘听政的后党显贵,手下的“金谷二十四友”也甘为爪牙,深深卷入残酷的政治斗争。只有刘琨保持清醒,深知贾南风残忍好杀、弄权害国,所以谨慎自保。

公元296年,刘琨、祖逖预感的危机终于爆发了。陇西边疆的匈奴、羌、月氏卢水胡发动叛乱,内迁关中的氐、羌人也群起响应,还拥戴氐族酋长齐万年称帝。西晋花了四年时间终于镇压下去,但原本富庶的关中地区已全然残破,战火余生的流民南奔四川,又把天府之国搅成一锅粥。天下乱局隐然已现,众人却还沉迷不醒!就像当年抨击浪费的御史中丞傅咸一样,太子洗马(太子属下文官)江充甘为孤胆,于公元299年上奏了著名的《徙戎论》。

《徙戎论》是宏篇雄论,在此只能简要摘录介绍:他首先指出夷狄的天性是“弱则畏服,强则侵叛”,是欺软怕硬、不可信赖的,并回顾了东汉以来诸羌内迁导致百年羌战的惨烈历史,作为佐证。然后指出三国以来各族人口大量内迁,导致“关中之人百余万口,戎狄居半”,在这样的基本面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人类天性必将酿出大乱。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案,也就是大迁移政策,把关中的氐羌、并州的匈奴及中原异族人口全部迁回原籍。

在奏章中,江充语重心长道“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夫圣贤之谋事也,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可恨可悲可惜的是,忙于政治斗争和糜烂享乐的西晋朝廷根本顾不上这些国家大事,江充的建议被束之高阁。两年后,流亡蜀中的巴氐族流民就举起叛旗,掀开了“五胡乱华”的血腥大幕,到了公元310年,并州匈奴横行中原、进逼京城,江充亲眼目睹自己的预断变成现实,于是发愤而死。他死后次年,匈奴军就攻破洛阳、俘虏了晋怀帝。

江充死不瞑目:这些年来,偌大的朝廷都在忙什么呢?无数的士大夫都在忙什么呢?

公元299年,就在江充奋笔疾书《徙戎论》时,执掌大权的皇后贾南风正忙着诬陷和毒杀太子(贾氏无子,太子是其他妃嫔所生)。然后赵王司马伦起兵诛灭贾后一族,再然后就是有名的“八王之乱”,司马家的王爷们自相残杀、混战不已。在这场自杀式的皇族内战中,士大夫们要么忙着随波逐流、投机政治,要么忙着明哲保身、吹牛清谈,总之没几个干正事的。

君臣如此,焉能不亡?!

在混乱的时局里,刘琨也经历了诸多磨难。他先是拒绝了贾后一党的拉拢,然后作为赵王司马伦的亲戚(他姐姐嫁给了司马伦的儿子)卷入了“八王之乱”。公元301年,他率军与反对司马伦的诸侯联军会战,却全军覆没,亲身见识了战争的惨烈严酷;随后几年,他逐一目睹了诸侯王之间因分赃不均而内讧厮杀,深刻体会了政治争夺的血腥;公元306年,刘琨的父母被敌军抓获,他闻讯亲自率领八百骑兵渡河死战,九死一生才救回双亲,切身理解了乱世为人的悲剧。

多年以后,刘琨曾这样回顾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横厉纠纷,群妖竞逐;火燎神州,洪流华域……哀我皇晋,痛心在目;天地无心,万物同涂!”

如今的刘琨,再也不是那个鲜衣怒马、纸醉金迷的风流美少年,也不是那个闻鸡起舞、野心勃勃的热血小青年。因为经历了人世的苦难,所以学会了悲悯世人;因为懂得了悲悯世人,所以找到了人生之志愿。

人生之志愿,不为沽名钓誉,不为一时功业,但求救国救民、无愧于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公元306年,三十五岁的刘琨终于找到了自己要走的道路:通往并州之路!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