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春花秋月,化为西域高原的朔风凛冽。经过一路的行军作战和饥寒交迫,远征军只剩下数千人马。等到翻过这峻岭雪山,抵达大宛国以东的藩属郁成国(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乌兹根市)时,汉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其实一开始就不是强弩。李广利勉强指挥将士攻城。该城扼守着进出中亚的山口,本来就建筑在山岭上,易守难攻;郁成王又曾受大宛王指使袭杀汉使,自然是后退无门,只能顽抗到底。这一打就是十余日,两军僵持不下。眼看就要到隆冬时节了,再要僵持下去,不要说大宛援军抵达,只等大雪封路,汉军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对于汉朝军令的严酷,李广利不是不知道;对于武帝刻意栽培的好意,李广利不是不明白。但在生与死、荣与辱之间,他现实地选择了中间道路:撤军回国。战死异国虽然壮烈,但全军覆灭更会辱没国威;无功回军固然属于失败,但还有来日雪耻的机会吧。

公元前103年初,远征军退到敦煌关外,李广利上书请罪,并请求允许残余将士入关。此时汉朝流年不利,赵破奴的两万精锐骑兵刚刚败于匈奴,全军覆没。汉武帝正在火头上呢,脾气大得很,搞得大臣都惶恐不安,就连公孙贺这位多次追随卫青北伐的铁汉,竟然都被吓得下跪流涕,死活不愿接受相位。

对于李广利这位小舅子,汉武帝也没给好脸色,严令“入关者立斩”,原地准备第二次远征。这次朝廷反对的声音更大了,都说应该停止远征大宛,集中力量对付新胜的匈奴。汉武帝认为,匈奴已失去漠南草原,光靠一次胜利不足以翻盘,而征服西域才是压缩匈奴生存空间的长远国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他关押了异议官员,再次乾纲独断,动员全国力量二次西征。

汉武帝的火很大,但头脑还是很冷静的。为了战则必胜,他不但给李广利补充了恶少年、赦免刑徒之类杂牌,还送来了货真价实的边郡精骑,诸军共计六万。考虑到第一次西征被后勤拖垮,他还征调十万头牛、数万只骆驼,驮运了大量军粮武器。情报工作也做得很充足,探听到大宛都城只靠城外的河流供水,汉军还配备了专门的工程兵部队,专门负责断绝敌军水源。汉武帝还向敦煌郡调集了十八万甲卒,以威慑那些不友好的西域城邦:你们再敢阻挠我的西征军,就灭了尔等!

这回啥都有了,没话说了吧?汉武帝信心十足,专门找了两位相马高手随军担任“执驱校尉”,任务就是攻破大宛后挑选天马。

这一回,李广利确实必须豁出去了。因为就在前不久,他的四弟李季竟然私通后妃,给汉武帝戴了绿帽子!结果连累得李延年也被灭族。这次二次西征,其实也是汉武帝给李广利最后的机会:若还失败,就去陪你的弟弟们吧。

公元前102年,李广利再度远征大宛。有意思的是,第一次出征时人是越走越少,这回汉军从河西走廊一路开拔西去,竟然越走人越多。原来很多百姓听说大军要西征雪耻,竟然自己带着武器就跟着来了!原来秦汉时期民风悍勇,私人皆可合法拥有兵器(除了铠甲),颇似今日美利坚,所以老百姓们都能随时提刀上战场。结果走出国境边关的时候,自愿随军的民兵竟然也达到了三、四万之众!

这里插一个故事,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曾以治安为由建议禁止百姓持有弓弩类远程武器,但遭到朝廷否决。时任光禄大夫的吾丘寿王的发言很有代表性:“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可以说,修习武备是先秦两汉数百年的社会风习,全民习武的程度不亚于游牧民族,堪称秦汉帝国武力优势的社会基础。到了后世兵民分离、文武殊途,防民甚于防贼,连菜刀也要搞实名制,国家不挨打才怪呢。

面对浩浩荡荡的汉军,南疆各国是彻底吓趴下了,纷纷开门劳军、纳款投诚。个别斗胆投机的,也被轻轻松松一砖头拍扁。比如“以前一边倒、如今墙头草”的楼兰王,本来接到了匈奴密令,要他抄汉军后路,和匈奴军来一个南北夹击。李广利就派了一个小分队去质问,他就主动坦白自首了,然后被押送长安治罪;天山南麓的轮台国仗着临近匈奴,不给汉军让路,结果被攻破灭国,永远变成了汉朝的军垦农场,还设置了西域都护的前身——“使者校尉”直接管理。

远征军在南疆搞了一场漂亮的武装游行,把各个绿洲城邦收纳为汉朝小弟后,再次抵达郁成城下。虽然和郁成王结怨颇深,但李广利显示出了军事家的智慧,没有在山高城险的郁成城纠缠,而是亲率三万精锐直扑数百里外的大宛国都贵山城(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附近)。

大宛王不知道汉军已经“鸟枪换炮”,大大咧咧地集中数万主力出城迎战。汉军结成严整的战阵,用硬弓强弩密集射击,这叫一个酣畅淋漓!大宛军哪里见过这种暴雨般的箭阵,顿时人仰马翻,攻势顿消。李广利立即指挥精锐骑兵出击,冲垮了大宛军的阵列,然后大军群起击之,直杀得敌人溃不成军,抱头窜回城中。

大宛王大为震恐,一面派遣飞骑向西北方的康居盟友求援,一面拼命组织守城。贵山城是中亚第一名城,历经波斯、希腊统治者的历代修缮,城池高大,守备完善,仓促之间不可能攻破。李广利先命工兵断绝了城外河流向城中输送水源的水渠,又造起各式攻城器械,四面包围攻打。一时间火箭漫天、砲石横飞,向大宛人劈头盖脸地砸去。大宛军拼力坚守了四十多天,日夜祈祷着康居骑兵的到来。

就在大宛快撑不下去时,数万康居骑兵终于出现在战场边缘。站在残破不堪的城墙上,大宛人甚至可以看见那汹涌南来的马队。然而,康居军却远远地停了下来,没有和汉军交手的迹象。原来,康居王早已从匈奴人那里听说过汉军的厉害,眼见得汉军武备精良、战意昂扬,心下早有了怯意,故而不敢硬攻强上,只盘算着等汉军筋疲力尽再作谋划。

谁料汉军越战越勇,就在康居军眼皮子底下攻破了贵山城,还俘虏了大宛守城大将煎靡。汉军大队人马开进城门后,大宛的高官显贵和残兵败将纷纷躲入城中心的王室城堡,妄图负隅顽抗。这城堡非常高大雄壮,强攻确实棘手,恐怕还要费些时日。李广利正在沉思对策,却听得三项情报传来:

一康居军眼见得盟友陷入灭国绝境,有了强烈的唇亡齿寒之感,于是派了侦察骑兵近前观瞻,似乎要有所动作;二是乌孙国本来说好了派军助汉、牵制康居,现在似乎不愿见到汉朝独霸中亚,派来的乌孙骑兵转而采取作壁上观的态度;第三项最为重要,就是王室城堡里出来一名投降的使者,献上了大宛王的人头!

原来,大宛贵族们眼见得汉军攻城掠地,不但他们在全国各地的田庄财畜都损失殆尽,连自己也命在旦夕,就把帐都算在了挑衅汉朝的大宛王头上。他们一合计,干脆就杀了国王,向李广利请降了。

李广利当即召开军事会议,为众将分析了眼前的形势:见好就收,可以名利双收;拒绝投降,则内有顽敌残余,外有康居、乌孙之军,形势难以预料。大家一看这人头也送来了,天马也献出了,国家也臣服了,咱自己的洋财也发够了,那就饶了他们吧!

于是李广利接受了大宛的降表,又册立亲华派贵族当新国王,然后赶着数十匹天马、数千匹其他好马,凯旋班师也。直到这时,康居骑兵也不敢造次,眼睁睁地目送汉军东去。这里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郁成王真是狗胆包天,竟然偷袭了汉军的一支分遣队,李广利大怒之下,新帐老账一起算,派搜粟都尉上官桀率军攻破郁成,又千里追杀郁成王,直到锡尔河畔的康居国中。康居王早已胆寒,赶紧把这个烫手山芋献给上官桀。在押送途中,年青的骑士赵弟快意恩仇,亲手斩下了郁成王的首级,最终了结了这段宿怨,他也因此被封为西汉历史上最年轻的侯爵。

西征回国后,满意的汉武帝大封将士,三名军官高居九卿之职(国务院副总理级),一百多人升任二千石高官(副部级),局处级官员更是有一千多人。李广利是最大的功臣,被封为海西侯,正式确立了卫霍之后新一代统帅的位置。

志得意满的汉武帝还作诗道:

天马徕,从西极,

涉流沙,九夷服。

确实,西征之后,九夷宾服,汉朝开辟西域的战略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但西域三十六国纷纷投向汉朝的怀抱,连匈奴单于也大为震恐,向汉武帝示弱道:“我是您的儿子,哪里敢窥探大汉天子您啊!”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