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李家一门四兄妹,长兄就是李广利。当时卫子夫已年老色衰,她的亲戚霍去病、卫青也相继去世。李夫人受宠后,汉武帝就想扶持李广利成为卫霍第二。要说起来,卫、李两家的出身是半斤八两,卫氏是官家奴隶出身,李氏是倡家贱民出身,都因女子受宠而翻身解放,既然已靠卫霍击败匈奴、扬威北荒,为何不能派李广利去镇服西域呢?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公元前104年,又传来了汉使被杀的消息。凶手是远在万里之外、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大宛国。张骞第一次出使就到过这里,见其盛产良马,回国后便向汉武帝极力称赞。正所谓“宝马配英雄”,汉武帝既为了自己的喜好,也为了改善汉军骑兵的马种,多次向大宛买马。但大宛王也是个宝马控,死活不愿把最名贵的“天马”割爱。最后汉武帝下了血本,派使者带去与天马等重的一尊纯金马像。谁料大宛王信奉“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不但不交易,还杀死汉使、抢走金马。

有了楼兰、车师的前车之鉴,大宛为何还敢顶风作案?这就要交代一下当时中亚的历史形势了。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率领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推翻了亚述、米底、巴比伦等诸老大帝国,创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又称“第一波斯帝国”)。继任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使波斯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还向东征服了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各地,并按照从南到北的地理位置,设置了三个省级行政区:第七省管辖兴都库什山脉以南的犍陀罗地区(今阿富汗东南部和巴基斯坦大部),第十二省管辖兴都库什山脉以北、阿姆河以南的大夏地区(又称“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中部和北部),第十六省管辖阿姆河以北、锡尔河以南的河中地区(又称“索格狄亚那”,今哈萨克斯坦西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全境)。

这三个地区拥有整个中亚最为肥沃的土地,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精心经营下,发展为城镇密布、农田广袤、商业发达的定居居民区,并使得中亚的人种族群、文化宗教、语言文字等都波斯化了。然而,锡尔河以北的中亚草原一直是塞种游牧人的天下,波斯帝国无力染指,连开国之君居鲁士大帝也是被这些游牧民杀死的。

公元前三世纪早期,亚历山大的东征毁灭了波斯帝国,中亚三省也成为希腊远征军的地盘,建立起几个希腊王国,维系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安息王朝(又称“第二波斯帝国”)发起“波斯复国运动”后,与中亚希腊化国家激烈交战。持续长达数十年的波斯—希腊战争,让中亚又站到了波斯化还是希腊化的历史十字路口。

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正当波斯人和希腊人抢得头破血流时,来自北方的游牧人笑到了最后。汉朝初期,在匈奴人和乌孙人的追击下,大月氏逃到中亚,又把锡尔河以北的塞种牧民向南驱逐。逃难的塞种部落进入河中地区,彻底灭亡了希腊势力,又击败了波斯军队,杀死了两任安息帝王,然后大月氏又因乌孙的攻击而继续南下,打垮了塞种人刚刚建立的霸权。

于是,在这种多米诺骨牌式的游牧迁移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的势力格局被彻底打乱,中亚地区陷入暴烈的“混战台风”之中。但我们知道,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台风外围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反而不会进入台风眼,所以无论外面如何风大雨狂,台风眼却总是宁静的。

处于中亚腹心的河中地区,正是这个奇妙的台风眼。在它的东北方,雄踞伊犁河谷的乌孙人正忙着在汉朝和匈奴之间选边站队;在它的南方,占据了大夏的大月氏,一心想着远离匈奴,只顾着继续南下进攻犍陀罗;在它的西方,安息人也被西迁的塞种部落搞得焦头烂额。趁着几大势力扭打作一团,三不管的河中地区迎来了数百年来难得一见的独立局面。

此时的河中地区,除了零散城邦小国之外,主要有两支地方势力:一是统治费尔干纳盆地定居城镇的大宛国,有城镇七十多座、居民数十万、士兵六万,在新疆、中亚一带的三十六“城郭之国”中最为强大;二是游牧于锡尔河一带的康居部落(属于挺过大月氏迁移浪潮的当地塞种游牧民),拥有骑兵八、九万,总人口也有三十多万。大宛和康居两国结成了同盟关系,抱团取暖,一起享受着难得的独立自由。

所以,当张骞来访时,大宛王热情接待,一心盼望通过和汉朝的贸易来加强独立实力。本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认识,康居王也不去阻扰。但随着乌孙与汉朝联姻,与乌孙相邻的康居人感受到了威胁。为了联手钳制乌孙,康居向匈奴人臣服,开始敌视汉朝。作为盟友的大宛国自然也改变了对汉朝的态度,直到发展成“杀使劫财”的恶性事件。

那么,对于大宛的侮辱,汉朝该如何应对呢?

大臣们都认为,四年前赵破奴的攻击只是打开了西域的院门,广袤的西域腹地仍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当下应该按部就班地步步推进,和匈奴人争夺相邻的南疆各国,而不是搞什么万里长征,穿越去打最远最强的大宛。

但汉武帝的口号是“不捏软柿子,要啃硬骨头!”

他的看法很独到:西域各国长期匍匐于匈奴威势之下,又自以为距离遥远,所以不鸟大汉。如果按照先近后远的顺序去做,就会陷入西域各国和匈奴联手设下的战争泥潭。正所谓“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若能直接打垮距离最远、实力最强的大宛国,其他小国必然望风归降、不战而定,

于是汉武帝乾纲独断,决定出兵惩罚。恰好此时匈奴贵族内讧,“西域作战”的老前辈赵破奴正在塞北备战策应,抽不出身来。汉武帝就把机会给了刻意栽培的李广利。因为大宛国的“天马”产于贰师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所以汉武帝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公元前104年八月,他正式率军出征。

由于赵破奴只率七百骑兵就降服了楼兰、车师两国,汉武帝就作了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按照大宛的人口兵力,给了李广利六千“属国骑兵”,外加上万“郡国恶少年”。所谓“属国骑兵”,就是臣服汉朝的少数民族雇佣军;所谓“恶少年”,就是今天的街头蛊惑仔。无论如何,就靠雇佣军和蛊惑仔组成的杂牌军,就想跨越从未经历的漫长征途,征服一个万里之外、强兵数万的敌国,汉武帝确实有些大意了。要知道,当年他给卫青、霍去病的可都是“羽林郎、六郡骑士”之类的精英武士啊。李广利就领着这支杂牌军出了敦煌郡,踏入西域的大漠之中。

远征军进入南疆后,沿着塔里木盆地的沙漠边缘行军,很快就消耗完了随身给养,接下来就只能依靠沿线的绿洲城邦了。而沿途各国又都在匈奴的唆使下拒绝供应粮草。李广利无奈,只得走走停停,沿路围攻城镇。但绿洲诸国极其分散,小者只有几千人口,还没有汉军的兵多,打下来也解决不了大问题;大者人口数万、粮足城坚,围攻多日也无法破城,汉军只好撤围离开,继续寻找下一个希望。就这样走走停停、挨饥受饿地耗了一年时间,终于抵达隔绝新疆和中亚的帕米尔高原。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