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在三国竞争的时代,远夷进贡有利于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于是魏明帝仿效光武帝旧例,册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又封赏正使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副使都市牛利为“率善校尉”,还赏赐了大量的宝刀、铜镜、黄金、真珠、布匹染料之类。此后九年间,卑弥呼先后五次向曹魏遣使进贡,曹魏也命令带方郡三次派人去邪马台国回访。结成了相当密切的关系。靠着曹魏的物质支援和精神加持,卑弥呼成了日本三十多个小国的盟主。

但邪马台国称霸后,南方的狗奴国不服,一直煽动各部抗衡卑弥呼。公元247年,卑弥呼派人到带方郡告状,控诉狗奴国侵犯邪马台。朝廷就派使者携带诏书去调停。谁料第二年卑弥呼就死了,继任女王为感谢曹魏的帮助,就派二十名使者护送魏使回国,并贡献三十个奴隶、二十匹杂锦和五千枚珍珠。

卑弥呼死后,邪马台和狗奴国继续交火。狗奴国之所以能和邪马台抗衡,很可能是经由东吴获得了对应的物资支持。

三国孙吴政权一直致力于海上交通,曾派康泰和朱应出使南海各国,撰成《吴时外国传》一书,其中明确记载驾驶七帆大船,只要一个月可以航行到大秦(东罗马帝国)。隔壁的日本当然不在话下。早在公元230年,孙权就派人去寻找夷洲和亶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岛;亶洲是秦始皇的求仙使者徐福留居之地,也就是日本列岛。

不过,孙权的目的可不是求仙问药,而是抓奴隶!

在战争年代,人力是最宝贵的资源,史载孙权听说“亶洲有民数万家”,就想全抓回来做劳工。名将陆逊认为“万里袭取,风波难测……欲益更损,欲利反害”,孙权不听,派了一支万人大舰队东航。舰队顺利抵达台湾,掳获数千土著,但随后就遭遇风暴和疾病,未能抵达日本,否则很可能就成为对日本主张领土主权的历史依据了。

孙权舰队没去成,东吴商人却带着物资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日本南部地区。直到几百年后,日本古书《古事记》、《日本书记》等还把中国南方称为“吴国”,连和服也叫作“吴服”。

位于邪马台以南的狗奴国,正好位于东吴贸易线上,从中一定大有获益。两国打了一百多年后,其中一方(到底是谁获胜,学术界一直有争议)最终统一了日本,史称“大和国”,成为今天日本民族和王室的来源。

根据日本最早史书《古事记》记载,大和国的开国之君叫“神倭天皇”(稍后成书的《日本书纪》觉得伤自尊,就改称“神武天皇”),既然带着“倭”字,可能与东汉光武帝册封的“汉倭奴国王”有点关系。当然,更可能是日本人杜撰的神话人物。无论如何,大和国统一日本后,就迅速重启与中国的朝贡关系。公元413年,倭王赞向东晋遣使进贡,此后直到公元502年的南梁时代,大和国连续五任君主向南朝各代进贡达十三次,史称“倭五王”。

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倭五王相当于从应神天皇到雄略天皇的时代。这也是统一后的日本野心勃发,欲图向朝鲜半岛扩张的时代。倭王之所以频频向中国称臣请封,正是打算狐假虎威,获得征战朝鲜的权力。

自从中国因为五胡乱华退出朝鲜半岛后,半岛地盘逐渐被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家瓜分。其中高句丽和新罗结盟,打得百济丧师失地,连王子都被抓走。公元399年,复仇心切的百济王就和新兴的大和国结成军事同盟,还把南部四县之地割让给倭军驻扎。于是倭王赞派出数万大军登陆朝鲜,和百济联军入侵新罗。公元400年,高句丽出兵五万援助新罗,倭军大败,一直溃退到南部海滨。虽然出师不利,但征伐朝鲜继续成为日本扩张的国策。倭军盘踞在半岛南部四县,建立了殖民政权“任那倭府”,以此为基地参与半岛战争。公元404年,倭军甚至航海远袭,打到了高句丽占据的带方郡故地。

和朝鲜半岛类似,当时的中国也处于五胡乱华后的分裂混战之中。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分裂的中国仍然是公认的老大,高句丽、新罗、百济、日本纷纷向中国进贡请封,竞争正统名份。其中,日本因为从东汉、曹魏获得过国王封号,就把继承了魏晋正朔的南朝各代视为宗主。

但是,南朝希望拉拢高句丽来牵制北方胡人势力,所以一直不愿表态支持倭国。面对热脸贴上冷屁股的窘境,倭王赞发扬了“要钱不要脸”的传统作风,十七年间就进贡了四次,就古代交通条件而言,已算殷勤卖力到极点了。到了公元438年,他弟弟倭王珍继位后,继续进贡,宋文帝实在过意不去了,就打算给他个官当。

倭王早有准备,立马乐颠颠地献上所求的官职名号。谁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然是“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贪多求长倒是不要紧,关键是两个名号:一是“使持节”,就是可以代表皇帝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吏;二是“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就是赐予了倭王统治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权力,连新罗、百济也一起成其附庸。也就是说,倭王可以打着中华帝国的旗号,堂而皇之地侵入朝鲜、斩杀敌将了。

此时的刘宋刚经历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失败北伐,当然不愿抛弃高句丽这样的北方盟友,于是来了一着“虚与委蛇”,只授予倭王珍“安东将军、倭国王”之职。倭王珍不甘心,又死皮赖脸地为重臣显贵求得了平西、征虏、冠军、辅国将军等十三个官号。

到公元451年,因为高句丽向北魏称臣,刘宋转而明确支持日本,把“使持节”和“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赐予了倭王济。倭国这叫一个举国欢腾。但好景不长,公元502年,南朝梁朝又恢复了均势外交政策,分别赐封高句丽王、百济王、倭王武以同级别的大将军职位。到头来日本人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失望的倭王武就此停止入贡,直到中国也将进入又一个大一统时代:隋唐王朝。

这个倭王武,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雄略天皇。此人性格严酷,日本史书评价为“强bao无度,喜怒无常”,他在内为了稳固王位杀尽兄弟,在外频繁入侵朝鲜半岛,并因为不满梁朝的平衡政策而断绝了中日宗藩关系。但经历了五代倭王的华夏文化输入后,雄略天皇又精通文化,被誉为日本“和歌”之祖,日本最早诗歌合集《万叶集》(类似我国《诗经》)的第一首就是雄略天皇用汉字写成的。

顺带提一句,不能正视历史是日本人从娘胎里带来的毛病。后世的日本史书对于“倭五王”称臣之事百般避讳,竟然记作“吴国遣使贡献”之类,把南朝各代的天朝册封使诬蔑成“贡使”,其无耻无赖之举,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