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明的冲突
伏波将军定风波,马援之后止干戈。
二征之乱平定后,东汉政府既然已经击垮了顽固土司集团,顺势展开大规模的改革。先是把俘获的数百土司酋长都流放到湖南境内,铲除作乱的首恶;然后借机废除了世袭的土司自治体制,大力推行郡县直辖、编户齐民、移风易俗,大步把三郡融入华夏文明体系。从此,三郡开始了长期的和平时代。据《后汉书》记载,到了东汉后期,不但北部的交趾、九真郡又有了长足发展,就连南部边疆的日南郡也有了户籍人口十万!
日南郡,位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当地土著与北部两郡的越族迥然不同,自称占婆人。这个民族在人种上据说是印度移民和来自印尼群岛的马来人的混合体,在文化上信奉印度传来的婆罗门教,在风俗上据载男女“赤身露体,不知为羞”、“贵女贱男,同姓为婚”,一切的一切,都和华夏文明格格不入。在汉朝看来,日南郡的占婆人是比交趾、九真土著更加野蛮落后的少数民族。但若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三郡的华夏势力才是中南半岛上的少数派,而包括占婆在内的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土著才是主流。
所谓中南半岛,旧称印度支那半岛,顾名思义就是位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半岛。从地理上来看,它是交通枢纽,处于东亚大陆和南亚次大陆之间;从文化上来看,又处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双重影响之下;从种族来看,半岛上更是民族林立,犬牙交错。在这片面积达两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生活着高棉人、骠人、越人、占婆人、马来人等诸多民族。在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的竞争中,印度拥有地利之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捷足先登,向半岛土著输入了大到婆罗门宗教、神权政治,小到文字词汇、建筑式样、咖喱菜系等一整套文明范式。等到三百年后,汉武帝大军姗姗来迟,才在半岛东北部的三郡地区建立起华夏文明的桥头堡。
自然而然地,三郡中最靠南的日南郡就成为两种文明体系的拉锯战场。直到东汉平定二征之乱,北部越人被逐渐同化后,日南郡的占婆人依然保持着自治地位,顽固抗拒华夏文明的输入。公元100年四月,日南郡象林县的占婆人举起叛旗,聚集两千人进攻汉人聚居的城邑,还烧毁了官衙。不过他们的行为更像是一群打砸抢的暴徒,一等到郡里派兵杀其首领,就作鸟兽散了。这象林县位于日南郡的南界,是占婆人聚居区,向来是群体性事件的策源地,而且拥有海上贸易路线的重要港口,无论出于政治还是经济考量,都不容有失。于是当年五月,报经朝廷批准,日南郡太守就在象林县设立将兵长史一职,专司屯兵守备。
大军一到,点头哈腰。在象林将兵长史的军事压力面前,占婆人只得屈服。经过不断的军事进剿,公元124年,长期在日南郡边界上捣乱的占婆部落投降内附。公元131年,连与日南郡隔海相望的爪哇国也闻风慑服,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但高压锅用久了也会爆炸,设置了三十多年的象林将兵长史也有大意失荆州的一天。公元137年,占婆酋长区怜联络各方部落,聚集数万大军发起突然袭击,不但焚烧了象林县城,连将兵长史的军营也被攻破。突如其来的叛乱吓坏了交州刺史樊演。他严令邻近的交趾、九真二郡立即派军援助日南。
要知道越南地形是典型的长扁担,从北部两郡到那边的日南足有千里之遥,承平日久的两郡守军不愿南下作战,群起兵变,当地的越独势力趁机推波助澜,竟然导致两郡大乱,连附近的广西郡县也被波及。日南郡因此外援断绝,孤悬南疆,郡城被占婆叛军围困了一年有余,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
消息传到洛阳,朝廷大惊,紧急召集御前国务会议。会上百官建议动员荆、杨、兖、豫四州之力,派遣大将率四万人南征。只有李固极力反对,劝告皇帝道:“如今西北地区的羌人正在叛乱高峰,湖南的武陵蛮也大举起事,中原本就不安定了。如果强行征调四州兵力远赴万里,只怕他们也会像交趾、九真郡兵一样闹事的啊!”
李固是东汉中期名臣,见识非同一般。他这一说吓出皇帝一身冷汗:一起小小的象林叛乱,差点成为引发东汉政权危机的多米诺骨牌!于是按照李固的建议,朝廷派遣素有声名的祝良任九真太守、张乔任交趾刺史,轻车简从南下平乱。
张乔一到任,就废除了前任刺史樊演的苛令,对乱军大开招抚之门,然后又把军吏士民、兵甲钱粮都集中到相对稳定的交趾郡,建立起巩固的平叛基地。稳定了北部形势后,祝良亲自领一支精兵直趋日南,与围城的占婆军对峙。
祝良在当并州刺史时处置过南匈奴叛乱,在处理边疆事务上很有经验。他见叛军虽然人多势众,却因汉军来援而意志动摇,就决定以攻心为上。而且要做就做绝——他竟然单人匹马直入占婆大营,从容劝谕。这一招单刀赴会大出占婆人意料,区怜佩服得五体投地,顺势借坡下驴、请降息兵。祝良也因此威震南北,至今在他的家乡长沙市还有个地名叫“祝威岗”,就是纪念此一事迹的。
张乔、祝良平定叛乱后,都得以拜将封侯,时人赞誉可比马援之功。但事实上,马援的武力镇压虽然成本浩大,但确能消灭越人叛乱的根基;张、祝的和平演变看似划算,却没能伤及占婆叛军实力。果不其然,等过几年他俩调走后,日南郡很快就动荡起来。
公元144年,千余占婆叛军又攻击了象林县城,还搞起了统一战线,派人去煽动九真郡的越人叛乱。幸好此时的交阯刺史夏方也是个厉害角色,很快搞定。要说起来,张乔、祝良、夏方的接力棒,跑得还算不错,几番整治后占婆人老实多了。
眼看着日南郡磕磕绊绊奔向了新世纪,谁知到了公元178年,又出了大乱子。祖居广西的乌浒部落大举起事,又勾起了占婆人的造反欲望。他们联军数万,攻没郡县,一直打了四五年才消停。
等这一仗打完,东汉也快进棺材了。公元189年,洛阳爆发“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宦官集团杀害,凉州军阀董卓入京篡政,拥立了历史上有名的悲情皇帝汉献帝。第二年,关东十八路诸侯联军反董,拉开了汉末内战的帷幕。此时的朝廷自身难保,再也顾不上遥远的南国边陲了!就在这一年,日南郡象林县的占婆人区方瞅准时机,鼓动族人发动叛乱,终于独立成功,建立“林邑国”,又称“占婆王国”。
占婆王国建立后,中国陷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乱世,数百年不得安生,此地遂永成异域。独立了的占婆人不改好战本性,频频进犯交州,和中国诸侯继续交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曾派大军南征,破其国都。光缴获的黄金就有数万斤;到了隋朝重新统一中国,隋文帝意图恢复日南旧地,又派兵攻破占婆国都,连占婆国王供奉的十一尊印度教神像都被充了公。后来隋炀帝干脆灭了占婆国,分其地为三郡。
正如隋王朝是昙花一现,日南旧地也转瞬再失。隋唐之交的乱世中,占婆再次复国。唐末五代,北方的交趾、九真二郡也独立建国,号为“大越”。此后的一千多年,就是越南和占婆的战争史了。一言以概之,正如历史学家冯承钧先生所说:一部越南历史,就是一部越南和占婆的战争史,质言之,中国印度文化交争史也。直到公元1720年,越南才彻底吞并占婆国。
如今,亡国的占婆人分布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已沦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少数族裔。他们的文化网站上挂着一句标语:“只要占婆的文化存在,占婆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