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越南史书的说法,当时交趾郡太守苏定为人贪暴,因为贪污索贿不成,逮捕处死了麊泠县的雒将(土司)诗索。诗索的老婆征侧、妻妹征贰就率族人起义反抗。这次叛乱迅速蔓延交趾、九真、日南、合浦(今广西北海)诸郡的六十五个城镇,征侧还自立为王。近代以来越共官方更评价其为“当地人长达一千年反抗中国统治的开始”,还把首都河内最大的行政区命名为“二征夫人区”。
但一百五十年的安宁被一朝打破,可不是一个贪官污吏的能量所致。究其根本,还在于朝廷对三郡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过百年来的统治与移民,西汉末年,朝廷已逐渐改变允许土司自治的态度,把触角伸向土著社区。王莽建立新朝后变本加厉,连匈奴单于都被改名叫“匈奴服于”,何况交趾的小小土司?他加大了移民力度,向三郡大量移徙内地罪人,使其与土著杂居生活,“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更要命的是,他还决定向土司们征收赋税、建立户籍,意图实现国家管理。这一来,岂不是要断了土司们的命根子?
大乱酝酿之中,幸好交趾郡太守锡光不满王莽篡位,割据自守,才让土司们渐渐平息。锡光又运用文化软实力,在土著社区“建立学校,导之礼义”,积极输入儒家文明,力图和平实现汉越一家亲的民族融合。东汉建国后,九真郡太守任延如法炮制,在辖地大兴学校教育和农田水利,还引入婚姻、财产等诸民事法律制度,史书赞誉道“领南华风,始于二守焉”。一时间,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一片大好之下,当地社会却已出现深刻分裂。既不愿接受朝廷管理,又不愿接受汉家文化的土司们,已被悄然排斥于主流社会之外,于是结成抗拒改革的利益集团。一旦锡光、任延这类“软硬两手都硬”的高手调走,换上苏定这种一味高压的庸才,土司集团就会趁机与朝廷摊牌。二征之乱,正是这种矛盾激化的产物。
话说二征起事后,很快就击败了郡兵,苏定吓得一溜烟逃到广州。当时的东汉刚统一全国,形势极不稳定。就在二征起事的同时,安徽发生暴乱,皖城失陷;四川也发生叛乱,叛军甚至攻占了成都。北方的鲜卑、匈奴、乌桓等也连兵入塞。因此,东汉暂时顾不上天涯海角的交趾。于是二征就蹬鼻子上脸,公元41年,征侧在各地土司的支持下称王建国,公然打出了越独的招牌。汉光武帝刘秀闻讯大怒,下诏华南郡县制造车船,准备军粮。公元42年,他一看安徽暴乱已被伏波将军马援平定,立即命他率领八千汉军南下交趾。
马援以海陆两军相依南进,又在交趾当地招募了万余军士,然后率这两万大军长驱直入千余里,在浪泊(今越南仙山)与敌决战。只见叛军先锋骑乘大象,排山而来。汉军弓弩齐射,一举破之。然后两边贴身肉搏,血肉横飞。马援乃东汉名将,麾下是百战雄师,岂是乌合叛军可比?一战斩首数千、降者万人。二征南逃,汉军穷追不舍,连战连捷,终于在第二年正月斩杀二征,传首洛阳。
刘秀大喜,向战地派遣使者,对马援火线封侯。在庆功宴上,诸将都祝贺他封侯,他却感慨地说:“年少之时,我的堂弟曾笑话我志向太大,说人生一世,能做个小公务员、开辆经济型轿车、吃饱喝足就够啦,何必自讨苦吃呢!这次远征交趾,瘴气肆虐、一路艰辛,不禁向往起堂弟说的那种悠闲生活。如今总算获得大胜,都多亏了大家的努力啊!” 马援这番铁汉柔情的感慨,道破了在热带地区行军作战的艰难。史载,此次南征,因水土不服而死的将士竟占到了十之四五。
碍于暑气,马援暂停了南下的脚步,就地转向民政建设。他梳理了汉朝法律和土著习俗的差异,重新制定了适合民情的法令;又整顿被战争破坏的农田城郭,恢复了生产秩序。收服当地民心之后,他才在年底气候凉爽之时,南下攻入九真郡,尽数消灭了叛军余部。
公元44年秋天,马援凯旋回京。同事好友都来祝贺,免不了大拍“功成名就”之类的马屁,他却说:“我这点功劳算什么!大丈夫应该继续战斗,直到马革裹尸,岂能躺在床上、老死于夫人和儿女面前?”
好一个“马革裹尸”!马援说到做到,直到六十三岁病死于战场。
但吊诡的是,交趾之战既让马援站到荣誉巅峰,获得侯爵之封,死后却令他落入小人的诽谤。话说当年他在交趾饱受瘴气之苦,吃了当地特产薏米才得以解毒。这种原产于越南的植物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有清热排毒养颜之效。于是马援回京时就载了一车薏米种子来栽培,流传今日已成为我国普及性的保健食材。但就是这一车薏米,却被京城的权贵误认为是马援在交趾搜罗的珍宝。马援病逝后,政敌就拿这来说事,诬陷他借战贪赃,搞得刘秀一怒之下削去了他的爵位。当然,真相大白之后还是得以平反。但此事也说明,当时的官吏普遍把交趾当作聚宝盆,巧取豪夺之事相当平常,就连马援这样的正人君子也难免被误会了。所以,二征之乱虽出于土司集团的私利,可能也有“官逼民反”的群众基础吧。
更有意思的是,关于马援平叛的故事,后世越南史书说得光怪陆离。比如说马援之所以获胜,是因为他见叛军头目及精兵多为女性,于是发挥“流氓作风”,让汉军赤身裸体冲阵,吓得娘子军们花容失色、转身逃避;比如又说乱平之后,马援在边境上立下铜柱,刻字曰“铜柱折,交趾灭”,路过的越南人痛恨切齿,都向其扔石头,天长日久,以至于都垒成了小山。这些后人杜撰的奇闻逸事,权当一笑。但另一些“后事”就让人笑不起来了:话说1964年7月,周总理访问北越,竟然向二征陵墓献花圈,还称赞她们是反抗中国封建统治的英雄……
如此如此,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