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2004年9月,一批越南考古学家走进三星堆,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三星堆文明,尤其是比较越南长睛遗址出土文物与三星堆的相似性。长期以来,考古界一直认为三星堆文明曾经波及越南北部,对越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春秋战国年间,古蜀国亡国后,蜀王子安阳王率领三万蜀人远走越南,建立瓯雒国。

第四章节 以夏变夷:楚吴越和江淮地区的华夏化

1、南方的三国演义

春秋时代的南中国,小国林立,民族杂居,既有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也有异族建立的独立国家,其他散居杂处的蛮夷部落更是不计其数。这既是一片文明与野蛮并存的广袤大地,也是一个对抗与融合交织的激荡时代。

让我们的视线从西往东,依次看到的主要势力有:四川盆地的蜀国(异民族的独立王国)和巴国(异姓子爵诸侯国,夏朝分封);汉水领域的汉阳诸姬(姬姓诸侯国集团)和楚国(异姓子爵诸侯国);淮河中下游的淮夷诸国;长江下游的吴国(姬姓子爵诸侯国)和越国(姒姓)等。

位于长江上游的巴蜀地区,还要等到战国时代才融入华夏世界,有待下一章节讲述。春秋之世,列国争衡,南北都有着充沛的生命活力,北方固然是华夏文明的主体,但其政治和军事势力却也难以染指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上自成一体。在这个“南方世界”里,上演着楚、吴、越三国争霸的格局。

这场三国演义,肇始于春秋中期楚庄王称霸之后。当时楚国如日中天,北方诸候便在楚国后方扶持吴越作为制衡力量,从此南中国便上演了楚、吴、越三国演义的好戏。正是这三个国家的竞争角力,驱动着南中国的文明成型,并使最终的华夏化成为不可逆转的结局。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春秋的三国演义中,两个楚国人(巫臣、伍子胥)帮助吴国打败了楚国,另外两个楚国人(文种和范蠹)又帮助越国打败了吴国。看来在当时的南中国,楚国确实占有“以夏变夷”的文明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打到最后,还是楚国一统南方的原因吧。

2、筚路蓝缕 洪荒奇迹:四大发明让楚国崛起

对于楚国的艰辛开国,《左传》这样引述楚人自述:“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

这段话透露了三个重要信息,分别关乎地利、人和、天时:

第一,地利就是自然环境。楚国的开国之地在荆山(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的山区,大家知道“披荆斩棘”是形容艰辛,荆山就是因漫山长满荆条而得名,绝对属于蛮荒艰苦之地,由此可见楚人在此开国之难,决无地利之便。

第二,人和就是社会地位和名望。楚国的开国之君是熊绎,《史记?楚世家》记载“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熊绎祖上是五帝之一高阳氏,夏朝末年被商人驱赶到湖北,商末率部参与武王伐纣,而在西周初年被封为子爵派到楚蛮之地。所谓“公侯伯子男”,子爵属于很低的贵族爵位,地盘只有五十里,可见也无人和之利。

第三,天时就是时代形势。“跋涉山川,以事天子”是说楚人尊奉周天子之命,行使武装探险殖民的任务,这可是个体力活加技术活,《左传》说这里:“犀兕尚多”,竟然到处犀牛暴走,可见是如同今日非洲的狂野大地。更要命的不是犀牛而是人,这可不是无人区,而是各种异族蛮夷星罗棋布,个个不是善茬,再加上周王朝在附近汉水流域分封的申、吕、曾、唐等姬姓诸侯国监视钳制,天时也不顺。

天时、地利、人和,一条也挨不上边,换别人一头撞死得了,但楚国硬是拔地而起,发达了!

这是为什么呢?

各种原因众说纷纭,但鄙人以为《左传》的这段话道出了关键:“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意思就是,楚国天天教育官员:人民生活不容易啊,灾祸随时可能降临,不能懈怠放松警惕啊;楚国天天教育官兵:胜利永远是过去时啊,你看那骄傲的纣王百战百胜却断子绝孙;楚国天天教育百姓:我们的祖先创业艰难啊,等等……总结起来八个字:“居安思危,忆苦思甜”。

看,这是什么境界?楚国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发明者啊!

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楚国崛起的思想保障,县制的发明就堪称楚国崛起的制度保障——且慢,课本不是告诉我们郡县制是秦始皇发明的么?

错,秦国那种功利主义的国家,最大的长处就是“拿来主义”。

公元前722年是《左传》记载的第一个年份,注定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这一年,楚武王吞并权国后,打破以战利品分封贵族、功臣的惯例,把权国旧地设置为直属王室的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直辖代替贵族分封。此后把征服地区设置为直属县,就成为楚国正式制度。终春秋战国之世,楚国王族一直保持着稳定统治,没有出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类的权臣大乱,实有赖于县制发明对王室实力的保障也。后来各国相继学习,到了战国时代县制已成为主流。秦始皇所做的,就像他只是把秦赵燕齐修的长城联结起来一样,只是把各国已有的郡县设置重新整编确立而已。

除了思想政治工作和县制改革,楚国的第三大发明就是“夷夏和谐的民族团结政策”。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82岁生日宴会上留下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咱们都耳熟能详了,但更关键的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但发明创造的根本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这才是最重要的。”

楚武王发明县制的天才灵感,显然遗传自“集肌肉和智慧于一身”的爷爷:熊渠。

熊渠是楚国获得诸侯封号后的第四代国君。大家都知道西汉飞将军李广用箭射石头的故事,与李广同时代的古籍《韩诗外传》记载熊渠也有这本事。《史记?龟策列传》更怒赞道:“弈名善射,不如熊渠”,连射下九个太阳的后羿也比不上熊渠的箭术啊!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勇士的代称,比如《旧唐书》就记载唐时制度:“左、右武卫曰熊渠。”

但别误会了,熊渠可不只是个肌肉男,他更有着治国雄才。

楚国王族来自华夏文明,但下面的贵族、百姓却大多是荆蛮,周边也遍布杨越、淮夷等异族。按照周朝诸侯的老套路,楚国统治者应该是打着“尊王攘夷”的大旗,强制征服和同化蛮夷。但熊渠审时度势:一来蛮夷之人勇悍质朴、吃软不吃硬,与其弄得你死我活,还不如主动团结一起奋斗;二来汉水以北的姬姓诸侯国(史称“汉阳诸姬”)是楚国扩张的死对头,不但爵位比自己高,还是周天子的血脉亲戚,两方一有冲突天子就拉偏架,楚国继续扛着周朝子爵的名头就是自缚手脚。

于是他喊出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叶落如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