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血战天下》

第二十一章 秦灭巴蜀(2)

在上当受骗之后,蜀王很生气,一怒之下,又派人把五头石牛给拉回到秦国去,并骂秦国是“东方牧犊儿”。按道理说,这个事件之后,蜀国应该对秦国有更多的防患心才对,可是秦惠王又抓住了蜀王的另一大弱点大做文章:好色。如果说秦国送给蜀国会下金蛋的石牛是彻头彻尾的骗局,那么献上的美女可就是货上价实了。

秦惠王并不在乎几个美女,多送几次后,蜀王就忘了当年上当受骗的事,反倒对秦王感恩戴德——人就是这么容易就忘了耻辱。有一年,秦惠王答应要送五名女子嫁给蜀王,蜀王十分高兴,便又派五位大力士前往迎接,没想到却遭遇到一场灾难。据野史所记,五位大力士在护送五名秦女时,路上遇到一条大蛇,大蛇窜入山洞中,有一位大力士拉着它的尾巴,但拖不出来,便唤来其他四人相助,结果五个人拖着一条巨蛇,居然搅得山崩地裂,五位大力士与五名美女都被压死了。这个故事编得过分离奇了,真相大概是当他们行经此山时,忽然发生地震,结果十人全部丧生。蜀王得知后,心里很悲伤,便把此山称为“五妇冢山”,后也称为“五丁山”。后来伟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地崩山摧壮士死”,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秦惠王对蜀国早就垂涎三尺,只是因为秦国的战略重点仍然是向东发展,故而对蜀国的征服迟迟没有行动。但是在秦惠王后九年(公元前316年),蜀国发生内乱了。

事情是这样的:

蜀王有个弟弟,名叫萌葭,被封于汉中,称为“苴侯”。苴侯这个人喜欢交朋友,他与巴国国王称兄道弟,交情好得不得了。可是偏偏巴国一直以来是蜀国的敌人,蜀王对此相当愤怒,认为弟弟胳膊肘向外拐,便亲率军队讨伐苴侯。苴侯落荒而逃,逃到了巴国。蜀王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军队开进巴国,蜀、巴战争爆发!

巴王自忖打不赢蜀军,怎么办呢?只能向秦国求援了。于是巴国的求援书翻山越岭,抵达了秦都洛阳,交到了秦惠王手中。

秦惠王这时犯难了,张仪已经筹划进攻韩国的战略,而这时突然冒出了个巴、蜀冲突,是征韩优先呢,还是伐蜀呢?他思考再三,还是拿不定主意。先伐蜀嘛,一来道路艰险难行,打起仗来难度很大,而且倘若秦国致力用兵于西南,韩国有可能乘虚而入,进攻秦国。那先征韩呢?打韩国固然有把握,但打完韩国后,再回过头来伐蜀,说不定巴国都被蜀国给吞并了,那时要打掉蜀国,难度就更大了。

这时秦国的朝廷文臣武将也分为两派。一派是征韩派,以张仪为代表;另一派是伐蜀派,以司马错为代表。这两人也舌枪舌战,互不相让,在秦惠王面前争议不休。司马错说:“应该先伐蜀。”张仪说:“不如先征韩。”秦惠王插话了,他对张仪说:“您详细说来听听吧。”

于是张仪又滔滔不绝地大说自己的征韩战略:

“如今魏国投靠我们,只要再拉拢楚国,就可以进兵三川(韩国战略要地),封锁韩国重要的交通要道。到时让魏国出兵攻打南阳,楚国出兵威胁南郑,秦国的军队猛攻新城与南阳,韩国势必无法阻挡。只要我们控制了韩国,就可以把二周(东周与西周)掌控在手心,周天子穷途末路时,必定要献出国家宝藏、象征权力的九鼎。到时我们占据了九鼎,又可以得到周室所藏的全国地图、户籍资料,挟天子而号令天下,天下诸侯,谁敢不听从呢?这才是王者的事业呀!至于蜀国,那不过是西部偏远的国度,又是戎狄这样的蛮夷之地,就算兴师动众去攻打,也不可能赢得什么功名,得到那片荒凉的土地,也不能带来什么好处。我听说争功名就得在朝廷争,争利益就得在市井,现在明摆着周室、韩国的地盘不去争,而去争蛮夷之地,这真的不是王者所做的事啊。“

张仪满脑袋是“中原中心论”,完全看不起周边的蛮族,在他看来,还有这么傻的事吗?不去争夺中原,反倒去争夺边边角角、不值一提的地盘,这不是很令人纳闷吗?

其实张仪所想的,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这是因为中原的文明确实比周边蛮族要高出太多了。可是司马错却有自己的看法,面对张仪的滔滔雄辩,他并没有乱了阵脚,从容不迫地对秦惠王说:“不是这样的。”跟铁嘴张仪辩论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张仪可是凭一张利嘴混到宰相的高位啊。

司马错寸步不让,他并非泛泛之辈,思路极为清晰:

“王者的事业,必须有三个坚实的基础:第一,要使国家富裕,这必须要扩大国土面积; 第二,要使军队强大,这必须使百姓富有; 第三,要称王就得广施恩惠。这三点做到了,那么王者的事业就具备条件了。可是现在秦国土地还不够大,百姓还不够富有,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先解决这两件事。蜀国是西部偏远的国家,又是戎狄之长,国内面临危机,现在秦国如果能乘势发动进攻,就如同狼对羊群发动突袭一样,必定是手到擒来。

夺取蜀国的土地以扩大秦国的地盘,夺取蜀国的财富来充实秦国百姓的腰包,改善军队的装备。蜀国实力不强,我们不必付出重大伤亡,就可以令他们举国投降。我们救援巴国,师出有名,灭掉蜀国,天下人也不会说我们残暴;捞足了好处,可是天下人也不会说我们贪婪;这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举多得、名利双收。

倘若是攻打韩国、挟持天子,背上不义的恶名,还未必能得到多少实际好处。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听我的分析:周在名义是天下诸侯共尊的王室,而韩国与齐国是盟友。如果周王室面临丧失九鼎的危险,韩国面临丢失国土的困境,必会困兽犹斗,向齐国、赵国借兵,谋求与楚国、魏国和解。楚国人一直觊觎周室的九鼎,要是周天子情急之下把九鼎送给楚国,那楚国必定会一马当先出兵相救;魏国一直想得到韩国的三川之地,韩国迫于无奈之下,将三川之地拱手相送,魏国势必会与韩国联手对付秦国。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第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