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第一章 战国序幕(1)

没有谁是永远的强者。

春秋史证明了这点,曾有将近一个世纪,中国大地是晋国与楚国争雄斗霸的舞台,其余百十个诸侯国只是在背后摇旗呐喊,充当小喽啰的角色。然而当春秋的大幕徐徐拉上之时,吴、越两国却令人瞠目结舌地异军突起,令老牌强国黯然失色。楚国差一点亡于后起之秀吴国之手,晋国命运虽不致于如此惨淡,却也狼狈不堪,不仅众叛亲离,失去霸主的宝座,甚至后院起火,自相残杀,遂使国力一衰再衰。

高傲且自尊的晋国人绝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有着一流雄心与军力的大国,岂可沦为二流的混混呢?带领晋国走出低谷的关键人物,正是内战英雄赵鞅。

如果不是赵鞅,晋国恐怕早就四分五裂了。晋国的强大得益于独特的政治制度,国家权力并不掌握在君主手中,而是在几大家族手中,即所谓的“六卿制”。到了春秋晚期时,执掌权柄的六卿分别是知氏、赵氏、韩氏、魏氏、中行氏、范氏,六大家族轮流作庄。这种灵活且富有竞争性的制度确保了晋国的政治活力与领袖的才能,在历代晋国元帅或执政中,几乎没有谁是庸才。不过这种制度却难以称得上尽善至美,它的负作用是各大家族间相互倾轧与血腥内斗,每积蓄一定时间便有一次大爆发,每次爆发势必有一个或数个大家族从权力舞台上消失。

公元前497年,晋国陷入大分裂的危机,六卿中的中行氏与范氏两大家族与其余四大家族矛盾激化,终于爆发内战。晋国的内战很快演变为中原的大战,试图摆脱晋国控制的齐国、郑国、卫国等联手支持叛乱的中行氏、范氏武装,这是消弱晋国实力的良机。树倒猢狲散,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幸灾乐祸地看晋国的洋相,可是他们却低估了赵鞅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率晋国政府军以一已之力挫败叛军与齐、郑、卫国联军,捍卫了军事大国的荣誉并挽救了国家的命运。

凭借着无人可及的功勋,他当之无愧地在知跞去世后,成为新一任的晋国元帅与执政。可是要恢复晋国的霸主地位,任重而道远。一来是齐国缓慢地复兴,虽然国力不如晋国,但也足以领袖东方;二来是小喽啰见风使舵,一旦察觉到晋国没有以前那么壮了,便纷纷扬长而去,寻找新的靠山;三来是吴国在东南不可遏制地崛起,大有称霸中原之志。

赵鞅心里十分清楚,晋老大一呼百应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内战的巨大损耗与创伤必须用时间去恢复与愈合。显然,晋国的对外政策要作出调整,称霸已经不是首要的目的,休生养息与积蓄力量才能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事实证明,没有晋国领导的中原成了火药桶,“弭兵之会”后的和平局面渐渐被打破了。宋国与郑国爆发了十四年战争(公元前495年—前482),在此期间,宋国还顺手牵羊灭了曹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实力不算强大的鲁国也偷鸡摸狗,攻破邾国并俘其君主。最有雄心壮志的,当属后起之秀吴国,吴王夫差显然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东南一隅,他野心勃勃,要驾驭马车凭陵中原。

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终于迫不急待地发动对齐国的进攻,兵分两路从海、陆齐头并进。被吓破胆的齐国人借国君的人头乞降,他们杀死齐悼公以换取吴国的退兵。以“仁君”自诩的吴王夫差慷慨地放齐国人一马,可是齐国人还没来得及庆幸,就从边疆传来消息:晋国的战车已轰隆隆地开到了。

自从平定内乱后,赵鞅除了两次象征性地讨伐卫国与鲜虞国之外(此两国在晋国内战中均支持叛军),在对外关系中,晋国始终保持低调。其实卫国与鲜虞都只不过是小角色,在中原敢地叫板晋国的重量级对象,只有齐国。在赵鞅平定内乱的八年战争中,齐国不仅一而再地出兵干涉,而且在叛军失败后,又收容了叛军领袖中行寅与范吉射,扮演着反晋联盟领袖的角色。赵鞅早就想报仇雪恨,好好教训一下齐国人,可是心有余却力不足,一方面晋国实力的恢复尚待时日,另一方面敌人也太多了。如今机会来了,齐国在吴国的猛轰下,偃然成了落水狗,赵鞅也会做这种落井下石的勾当,此时不揩油,更待何时呢?

当被视为蛮夷的吴国人高举“不伐有丧之国”的传统道德旗帜时,长期领袖中原的晋国人竟然抛弃了文明的核心价值观,礼的原则遭到践踏也预示着一个更加实际、更加残酷的时代即将到来。晋国的战车长驱直入,在齐国境内横冲直撞,占领犁丘、辕邑后,又摧毁高唐城,一直攻打到赖邑才兴尽而回。

尽管这次复仇行动十分解气,但是赵鞅的风头很快便被吴王夫差盖过了。一年后的公元前484年,吴国大军又一次兵临齐国,并取得了艾陵之役的伟大胜利,齐国军队战死三千人,损失八百辆战车,前线五名大将成为吴国人的俘虏。凶悍的吴国兵团又一次证明了他们是天下至强,三大传统强国中的楚国、齐国都成为手下败将,只要再力压晋国,吴王夫差便可以实现号令天下的梦想。

晋、吴的交锋不可避免,但不是在战场上,而是谈判桌上。

第一章 战国序幕(2)

公元前482年的黄池之会,既是吴王夫差人生的顶点,也是他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晋、吴两国在嘴皮子上你来我往,争夺盟主宝座,双方僵持不下。低调隐忍的赵鞅差点失去了耐心,他愤愤地说道:“我们干脆击鼓列阵,跟他们干一仗,这样就可以分出谁先谁后了。”然而与吴国反目并不利于晋国恢复元气,在关键时刻,赵鞅强行咽下一口恶气,把盟主宝座让给了吴王夫差。

事实证明,赵鞅的隐忍是对的。吴王夫差并没有心情来享受盟主的快感,因为在黄池之会的同时,越国人乘机倾巢而出,进攻吴国的首都。吴国的命运由是开始直线下滑,一直到被越王勾践将其版图从地图上抹去。原来“以退为进”可以是一种战略,原来隐忍是为了等待强大对手遭到致命一击。

元帅赵鞅在外交战线上全面收缩,也是因为他预感到了晋国新一轮的内斗很快就会到来,赵氏家族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呢?

他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历史上,赵氏家族就曾经遭遇到灭顶之灾,并成就了“赵氏孤儿”的不朽故事。赵鞅就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他怎么会忘了家族的痛史呢?按道理说,如今赵鞅掌权,赵氏家族的势力如日中天,为什么他会有一种深深的担忧呢?尽管他见惯了大风大浪,可是每当他看到一张脸时,就会有几分恐怖感,这是一张英俊的脸,也是一张邪恶之脸,他有一种预感,这个人将是赵氏最大的敌人。

这个人名叫知瑶。

在那个时代,“知”与“智”是可以通用的,故而他又被称为智瑶。提到知瑶,不能不说到知氏家族,这个家族在晋国根深叶茂,是从荀氏家族中分出来的一支。知氏从荀氏中独立起来,始于荀首,他曾经担任晋国中军副帅,这是国家第二把手。知氏家族出过两位元帅(执政),一位是知罃(又称荀罃),另一位是知跞(又称荀跞)。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205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