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同样是此王非彼王,晋朝王爵比曹魏王爵的含金量不知要高多少倍。晋朝的王爵虽然封地也是一个郡,但是要养兵的,而根据封国大小不同,军队配额也不同:二万户人家的封国属于大国,设上、中、下三军,可以养兵五千人;一万户人家的中等封国,设上、下两军,养兵三千;五千户人口的小国,只色一军,养兵五百。考虑到维稳等因素,西晋王朝规定,所有的藩王不住封地,而到京师洛阳集中居住,以便加强管理,但后来的八王之乱有力地证明,这样企图靠分封宗室而维护自身统治的做法根本不靠谱。
实事求是地说,司马炎的一生同志有两张面孔,统一中国后,他荒淫无耻,是昏君;而统一中国前,他却是一个开明、积极进取的好帝王:他一改曹魏时代重赋税的政策,而变成了宽松与无为的治理,晋朝的综合国力更加强大。
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的势力已超过蜀汉、东吴,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司马炎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对付一个最后对手东吴的身上。此时的西晋蒸蒸日上,它的对手东吴却日渐衰弱。
263年,对东吴而言,内忧外患,流年不利:这一年盟友蜀汉帝国灭亡了,这一年交趾郡官员吕兴起兵反叛朝廷……到第二年,更大的事情发生了,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东吴的命运。
264年年仅31岁的东吴皇帝孙休病重,于是他召见丞相濮阳兴进宫准备托孤。
孙休他一边拉着濮阳兴的手臂,一边让太子孙湾出来参拜,此时的孙休已经不能说话,他指了指太子,眼里满含殷切的希望。
丞相,太子就交给你了。
濮阳兴虽然身负托孤之重,但他却不想按既定立年幼的孙湾为帝,而是另有打算。
他认为东吴国家内忧外患,必需一位成年的皇帝来主持大局,从这个角度看,孙湾肯定是不合适的。
此时一个叫万彧的大臣站出来推荐了一个人——孙皓。
濮阳兴只知道孙皓是前太子孙和的儿子,其他的事情就不太清楚了,但万彧和孙皓关系不错,多次向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推荐,说此人精明强干、奉公守法云云,说的次数多了,自然有效了。
既然没有合适人选,那就把他迎进宫吧。
于是,孙皓正式成为东吴的第四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
孙皓刚刚即位时,表现还可圈可点,比方说抚恤百姓、开仓赈济灾民,本人也不好色,宫里多余的宫女全部遣散回家,而且本人热心公益,从不滥杀野生动物等等(皓初立,发优诏,恤士民,开仓禀,振贫乏,科出宫女以配无妻,禽兽扰于苑者皆放之)。这样的好同志哪里去找!全东吴上下都一致庆幸自己遇到了好皇帝,但这些东吴人还没高兴多久,情况就打不赢了。
孙皓变脸的原因比较简单:刚刚即位地位不稳,当然要做做秀拉拉人气了;现在老子彻底掌权了,扬眉吐气了,那就该本色出境了。
我是皇帝我怕谁!
其实孙皓同志也没怎么变,就只有三大爱好:好色,好享受,好杀!
好色不消说,君王都好那一口,而三国时代的君王以孙皓后来居上,最为有名。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不断地派宦官到各地去遍访美女,除了民间美女,地方官的大家闺秀也不放过,孙皓特意下文件规定,太守(二千石)以上官员,每年都要搞一次美女资源普查登记,到了十五六岁,他们必须参加后宫海选,只有落选的女儿,才能出嫁。
吴国不大,人口不多(280年吴国人口才230万),后宫竟然有数千嫔妃!
当皇帝了,孙皓胆子也粗了,尤其喜欢杀人,而且动不动就杀人,包括自己的恩人也不放过!比方说把他送上皇帝宝座的张布、濮阳兴二人,对他而言,可谓是恩比海深,怎么报答都不过分。但由于两人不满他的所作所为,私下里聊了几句,传到孙皓耳朵里,孙皓不念旧情,立即将他们免职并对二人的未来做了重新规划——发配广州(广州是东吴分交州新成立的州)。
从将军到奴隶,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遇到白眼狼了,两人也只好认栽,带着郁闷的心情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但事态却远远比他们的想象更严峻,两人出发不久,公差又追上来了。
什么事?两人一脸的疑惑,该不是孙皓良心发现,要大赦我们吧?
想得美!
公差一脸的肃杀,奉令送你们上路!另外,追加处罚,诛灭三族!
这回是真的完了。
孙皓已经嗜杀成性,比方说265年3月他曾经派一批使者出使魏国,但半道上有路边社消息说,使者团中一个叫徐绍的人曾经发布反对言论说魏国的好话。
孙皓立即上纲上线,下令召回使者,也不听当事人徐绍的辩解,直接下令把人家给砍了!
除了朝廷杀人,在宫廷里他也大开杀戒。比方说前任皇帝孙休的妻子朱太后,论起辈分来是他婶娘,当初立他为帝时,人家可以反对却没表示反对,对他实在够意思,可孙皓就是看这个太后不顺眼,随便找了个岔子就逼迫人家自杀;而朱太后的儿子孙湾兄弟俩,虽然都还是屁大孩子,但也被孙皓视为潜在威胁,全部诛杀。
在孙皓统治下的东吴,只有一种人日子比较好过——拍马屁的小人,而好人是比较难做的,说不定哪天脑袋就搬家了。
比方说散骑常侍王蕃,为人正直,说话直来直去,也不拍皇帝的马屁,孙皓一直看人家不顺眼,总想找机会修理人家一番。恰好,在一次酒宴上王蕃醉酒倒地,孙皓疑心人家是装醉,下令用轿子把他送走。一会儿,又下令让王蕃回来。
孙皓再次召见,王蕃知道不是什么好事,吓得酒早醒了一大半,回到孙皓身边时,行礼、问好一样不少,神态也恢复了常态。
王蕃认为这样孙皓应该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可孙皓阴阳怪气地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装醉欺君啊?”
“没有啊?”王蕃一头雾水。
“没有,那你为什么现在好好的, 不是装是什么!”孙皓气咻咻地吼了出来,“来呀,拉出去,砍了!”
可怜王蕃,还没明白怎么一回事就掉了脑袋,而孙皓还觉得不解恨,竟然让手下人扮作虎狼,把王蕃的头颅抛来抛去,争相啃食,实在血腥之极。
只有极其变态的君主,才做得出极其变态事情。
孙皓好酒、贪色、本人脾气暴躁、心胸狭窄,这些都不算什么,更搞笑的是孙皓作为皇帝,还有一点心理疾病——自卑,而且这种心理负担还很重。
他自卑的原因,史书上没说,但皇帝自卑,不应该是金钱、权力等等身外之物,那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专家们一致推测,可能是孙皓本人的长相比较对不起观众,属于猥琐型的,心理才如此阴暗。
有根据吗?
有!
比方说他下令,未经许可,不允许任何人注视他,包括朝廷的大臣,即使在汇报工作时,也不敢轻易抬头,说完事情埋头走人。他们明白如果胆敢偷窥龙颜,小心你脖子上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