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三国归晋

话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消灭蜀汉后,他本人也顺理成章地进步了,263年十月,魏国皇帝曹奂“被自愿”下令,提升司马昭为相国、晋公,享受加九锡的礼遇。九锡是什么东西,我之前已经解释过了,权臣享受皇帝才有资格享受的九种礼遇,那相当于是无冕之皇了。

如果你没有记错,213年的时候,汉献帝刘协也曾经封赏曹操为丞相、魏公、加九锡!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情节,同样的效果,唯一不同的是导演与演员!由此看来曹操的确是一位好榜样,好导演、好演员,而司马家族的人却是搞模仿秀的高手,如果曹操地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追求是无止境的,不到最后高丨潮丨,表演就远远没有结束。

216年,刘协封曹操为魏王;264年,曹操的孙子曹奂封司马昭为晋王;220年刘协禅向曹操的儿子曹丕让帝位;265年曹操的孙子曹奂向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禅让帝位!

此一时彼一时也,曹家辛辛苦苦经营的江山,最后竟然要拱手让人,岂非是命运的绝大讽刺?

其实和曹操遇到的情况一样,司马昭当晋王后,对立谁当太子是破费心思的。司马昭娶王肃的女儿王元姬为妻,王元姬为他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司马炎、次子司马攸。太子的竞争主要在兄弟俩之间展开(司马昭还有很多儿子,由于不是嫡子,故没有竞选资格)。由于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就把自己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哥哥当儿子,司马攸性情温顺、多才多艺、为人稳健,在当时的名声要高过他的哥哥司马炎。司马昭对司马攸非常喜欢,他曾经说,我们司马氏的江山,主要靠我哥司马师打下的,因此,我百年之后,应该把位子传给(哥哥的义子)司马攸!

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皇帝(即晋武帝)。

父亲司马昭这样表态,让长子司马炎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决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公关,为自己的竞选造势。

据说司马炎同志的长相特别“有型”:司马炎同志的头发垂下来,可以触地;此外,司马炎同志的手也特别长,双手垂下,可以超过膝盖,虽然头发长,当今社会,不是古惑仔就是艺术家,非常另类;而在古代,头发长、手伸得长,是大富大贵的象征,(参见史书刘备同志的双手的描述,也是可以超过膝盖),因此司马炎同志对自己的外表是非常自信的。

哥哥名声好,他决定另辟蹊径,靠形象取胜。于是他向父亲司马昭时代的的老臣、尚书仆射裴秀做了一番自身形象展示,然后幽幽地问:“裴公啊,你说,人是不是可以在外表上可以区分出贵贱来?”

裴秀是学问家,也是官场的老油条,他当然听得懂司马炎的弦外之音。很明显,在争夺太子职位的斗争中,这个司马炎比他弟弟司马攸更具心机、更具优势,不拥护他拥护谁!

一个好汉三个帮,司马炎不是什么道德模范,他明白要梦想成真,手下的智囊团成员一定不能少,比方说何曾、裴秀、贾充、羊琇、山涛等等,都是重量级的选手。尤其是那个叫羊琇的幕僚,和当初曹丕阵营里的吴质差不多,常常在幕后为司马炎出谋划策,为他夺取太子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司马昭原本是有意立司马攸的,但刚刚提出,迎面就是反对的声浪。这个说,晋公啊,废长立幼,违背礼法,可是不祥之兆啊(山涛);那个说,晋公啊,中抚军(司马炎)有人主的品德,不能随意更换啊(贾充);还有的说,晋公啊,中抚军智商高、情商高、人气高,而且一表人才,绝不是当臣子那块料(何曾、裴秀)!

众口一词,把司马炎吹成一朵花儿似的;而不会包装自己的司马攸就惨了,没有什么人为他说话。

司马昭同志一看,既然司马炎同志有如此好的群众基础,又是老大,这回不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怕是不成呢!

好吧,既然同志们都一致看好,这回就民主一把,让司马炎同志当太子,就这么定了!

265年,晋王司马昭病逝,晋太子司马炎担任晋王兼魏国的相国。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公元265年12月13日,那个从220年开始建国,经历五任皇帝,立国45年的魏国走到了它的尽头——皇帝曹奂被迫心甘情愿地把帝位“禅让”给德高望重的司马炎。

12月17日,司马炎正式称帝,12月18日,司马炎封懂事的曹奂为陈留王,所享受的待遇和下台的汉献帝刘协一模一样。同时,司马炎还让他搬到邺城定居——那里也是曹魏所有封王的集中安置点,曹奂去一点都不会觉得孤独。

一个短命的曹魏帝国灭亡了,一个看似强大的新帝国又站起来了。

考虑到曹魏之所以能被司马家夺权,之所以灭亡得那么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曹魏帝国对自己的亲人比方说那些藩王太过抠门,曹植同志就不消说了,他当这个藩王要自由没自由(不能随意出境),要兵没兵(怕造反),要权没权(不准参政议政),简直就是活受罪;其他的藩王待遇也好不了多少,也是没自由、没兵、没权,基本上属于三无产品,因此,外姓权臣夺权时,藩王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司马家族能够轻易革命成功。

这些都是教训,血的教训啊。

因此司马炎同志称帝后,认真吸取曹魏灭亡的经验教训,并对曹魏的一些制度作了重大的改进:第一,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除保留陈留王外,司马炎把以前曹魏的藩王全部降格为县侯;第二,对自己同姓近亲属大肆派发红包——封王爵,据史书记载,仅在265年末,他就一口气封司马攸、司马伷等17人王爵!而后来更是加封了40余个王,偌大的西晋,王爷满天飞,也算是西晋的一大奇观了。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