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皇帝无心恋战,手下人自然不缺软骨头,但硬骨头也是有的——北地王刘谌。当他听说父亲刘禅居然打算不战而降,更是怒火中烧:如果国家灭亡真的不可避免,我们就应该背城一战!

战?老子一听说打仗就血晕!刘禅自然不理会儿子劝解。

刘谌一看此事已经无可挽回,当天就跑到刘备庙前,先杀死妻子,然后悲愤自杀。

名节与生命,孰轻孰重?刘谌用实际行动给予了阐释。

张绍北上,在雒城(四川广汉)遇到了邓艾大军。邓艾喜出望外,立即回信,对刘禅卖国求荣的“远见卓识”表示高度赞赏和热烈欢迎。同时勉励他再接再厉,争取在投降派的岗位上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

刘禅接到邓艾的回信,更是感激涕零,他特意派人给前线的姜维等人下令:我都已经是魏国的人了,你们也放下武器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不久刘禅正式派尚书郎李虎向邓艾移交蜀汉的档案:户口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军队共计十万二千人;吃皇粮的公务员队伍四万人……从今天起,这些全部属于你们的了。

邓艾迅速南下,抵达成都北郊,刘禅反绑自己,带领六十余名官员到邓艾大营负荆请罪。为了表演更加逼真感人,刘禅除了带人,还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棺材。

谁说刘禅糊涂?

他明白,当皇帝呼风唤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从现在开始,自己只能做一个演员,一个会装孙子,装糊涂的演员,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头上的那颗脑袋,才能保住自己荣华富贵。

面对如此低调、诚恳的家伙,邓艾想生气都不可能啊。

邓艾亲切接见了刘禅一行,并亲自为他解开绳子,而且故作惊讶状地说道,哎,你带这些家伙是干啥,你是大魏国的功臣啊,应该受到朝廷大力表彰啊。

那个棺材,放这里多不吉利啊,烧了吧。

为了稳定人心,邓艾进入成都后,开始着手制定政策安抚百姓,恢复成都的正常生活。除了百姓,对蜀汉的遗老遗少更不能冷淡了。

由于投降有功,蜀汉朝堂的大多数同志的投机行为都得到了不错的回报:比方说刘禅同志虽然不会打仗,邓艾却大方给了三个职位:代理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一个人身兼数职,也算是他劳动所得。

混得很不错。

值得一提的,蜀汉政坛另外一个大腕儿黄皓,虽说也紧跟领导步伐投降了,但邓艾实在很厌恶这种祸国殃民的家伙,一度下令把他逮捕归案,准备砍了做成宣传片警示群众,但黄皓反应很快,对邓艾的左右亲信发动银弹攻势,最终来了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话说诸葛瞻战败的消息传来剑阁,姜维马上意思到情况的严重性,敌人都打下绵竹了,下一站雒城估计是防不住的。

十万火急。

现在最尴尬的莫过于他了,如果撤退吧,钟会会步步紧逼,如果不撤吧,成都将受到直接的威胁!皇

如果死守剑阁,万一成都有失,自己将摊上大事儿啦!

权衡一番,姜维决定,退守巴中,伺机增援成都。姜维撤退,剑阁前线空虚,钟会趁虚而入,兵锋直指涪城(绵阳),同时他派胡烈继续追击姜维。

由于姜维挂念成都的刘禅,因此他无心恋战,也无心死守,因此,他从巴中退兵,继续南行准备驰援成都,当他抵达郪县(四川中江县)时,突然接到刘禅投降的消息,同时接到的还有刘禅要他投降的命令。

蜀汉文官虽然都得了软骨病,可武将却有不少铮铮铁骨,将士得知消息,个个气得义愤填膺,他们纷纷拔出佩刀,“砍石明志”。

将士们虽然可以砍石头,但姜维却不能冲动,也不能砍石头,作为一军主帅,最迫切的事情是在最短的时间为大家做出选择。

国家都没了,大家该何去何从?

作出选择真难。

但再难也得选择。

考虑再三,姜维终于做出一个极端痛苦的决定——服从命令,向钟会投降。

征战沙场几十年,如今却被老板卖了,而且以投降结尾,这真是军人莫大的耻辱。

但最悲哀的是,即使是面临奇耻大辱,你也必需忍受,还得强颜欢笑!

姜维带领大家出降,最高兴莫过于钟会。

钟会(225-264年)字士季,颖川长社人,太傅钟繇的小儿子。

钟繇是魏国的名人,他的几个儿子都很成才,比方说老大钟毓年纪轻轻就做到散骑常侍,成为皇帝的亲信,但和弟弟钟会比,那就逊色多了。

钟会为人聪明机警,加之家庭出身好,关系过硬,因此年纪轻轻就出道了,16岁正式入官场了,240年,才正式成为秘书郎、254年成为关内侯。

此时魏国的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司马懿搞掉了曹爽掌握魏国大权,而魏国拥曹派不甘示弱,不断地发动讨伐司马氏的斗争(所谓的淮南三叛),朝廷大臣都面临一个重新选择站队的过程,有的人,选错了对象,身败名裂,而政治目光很敏锐的钟会选择了死心塌地地跟着司马氏。

255年毌丘俭叛乱,钟会也随大将军司马师东征,当时他还很不出名,只是一个机要秘书,打仗的事情他还帮不上什么忙,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对他刮目相待。

司马师平定叛乱后死于许昌,改由司马昭统领大军,各方面经验都很不足。魏国皇帝曹髦下令让司马昭留在许昌,这是一个把司马氏政权逐步边缘化的步骤,可惜被钟会等人识破,钟会于傅嘏商议后一致决定,让司马昭直接带兵回洛阳!

司马昭控制朝政后,成为辅政大将军,而为他献计献策的钟会升也获得提升,迁为黄门侍郎、东武亭侯。钟会由此成为司马昭核心圈子的人。

此后,钟会的表演更加出彩了。

257年诸葛诞在寿春发动叛乱,司马昭率领大军征讨,钟会随行。当时东吴右大司马全琮之子全怿、孙全端、全翩、全缉等率领大军来救援诸葛诞。钟会秘密作书,巧妙离间,结果全怿等闻讯,开城投降。后来攻破寿春,钟会功劳最大,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张子房。

钟会的确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将领,但缺点也很突出,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心术不正,心胸狭隘。此次讨伐蜀汉,就数他的力量最多,有十万人之众,吞并诸葛绪的部队后,队伍更是有十三万之多,可悲催的是这么多人,竟然对剑阁城里的姜维一筹莫展;而邓艾这个家伙,只有三万人,却出奇兵,走阴平偷袭江油,拔得头筹,然后斩杀诸葛瞻,还成功地逼降了刘禅,打下了益州的半边天,实在让人眼馋啊!幸亏有姜维来降,可以稍稍弥补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他立即向司马昭请功。

钟会手里的军队多了,他也开始有点飘飘然了。

蜀汉灭亡了,敌人也没了,于是他转而把目光瞄准了邓艾——谁让你那么优秀呢!

此时成都城里的邓艾也有点飘飘然了。

蜀汉灭亡后,曹魏帝国立即提拔钟会为司徒、提拔他为太尉,两人一下子步入国家领导人的行列,这种殊荣,换谁也激动啊。

偷渡阴平,长途奔袭,一支偏师就让敌国的皇帝束手就擒,实在创造了的奇迹。现在他俨然就是成都城里的主人,什么都是他说了算。对蜀汉的遗老遗少们,他更是以恩人自居:“你们辛苦遇上了我邓艾,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遇到喜欢屠城的吴汉之辈(公元36年,吴汉灭成家帝国,血洗成都),恐怕早就血流成河了。”

接着,邓艾开始对蜀汉的顶梁柱姜维大加挖苦:“这个姜维啊,好歹也算个人物,但遇到了我邓艾这个克星,就彻底不行了(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