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年,姜维同志又按捺不住内心的寂寞,准备对曹魏开战了。姜维作为一个外地人,不远千里,投奔蜀汉帝国,深受历代领导的重用,但却无所建树,反而不断地损耗国力,自然引起志之士强烈抨击。右车骑将军廖化就愤然警告说,玩火必自焚,你这样不停地挑起战火,势力不如敌人,能力不如敌人,迟早会把自己埋葬掉,这就是你姜维的真实写照!
但姜维像中了魔是的,依然不为所动。
廖化还算是文明的,只是口头批评他,而且出于善意,而其他政敌就没那么客气了,比方说黄皓。
黄皓已经准备找人联手做掉他了。
黄皓找的那个人叫阎宇,虽然名气比其他蜀汉名将要差点,但也并非是无能之辈,按史书的说法是“宿有功干,於事精勤”。由于有点能干,再加上与黄皓关系不错,他很快爬上了右大将军的宝座。
黄皓的如意算盘是运用技术手段,让姜维下课,扶阎宇同志上马。
姜维得到消息,吓了一跳,他原以为自己这个大将军就是朝廷的二把手,没想到朝廷竟然还有更狠的角色!
事不宜迟,他马上向皇帝刘禅打报告,请求皇帝诛杀黄皓。
但刘禅轻飘飘的都说,黄皓嘛,就是我身边一个听使唤的小人,他掀不起什么大浪的,以前董允同志一提起他就咬牙切齿的,弄得我心里很不舒服,你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呢。
姜维听懂了,黄皓是不能随意动的。
很明显,黄皓的关系网已经形成,他手眼通天,如果与黄皓翻脸,自己的处境会很不妙。于是姜维识趣地向刘禅道歉,自己的确不应该说这些不负责任的话,请皇帝多多原谅云云。
刘禅也表示,其实黄皓以往也有许多不对的地方,这些我都批评过他了,以后我让他给你陪个不是。
不久,黄皓在刘禅指令下向姜维赔罪。
事情看似就这么过去了,但事后姜维却后怕不已,他知道,得罪了黄皓这个卑鄙小人,自己今后就不要想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是军功!何况打仗带兵,谁也动不了自己。
因此,他还准备北伐。
因此,所有人反对都是无效的。
战争就是他的工作,战争就是他的事业,战争就是他的全部,尽管这丝毫不能给他带来快乐!
262年10月,头顶着巨大的压力,姜维再次出兵了,这次他准备魏国的洮阳(甘肃临潭县),这也是他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北伐,对手依然是邓艾。不愧是老对手,彼此知根知底的,邓艾提前在侯和(地名,甘肃卓尼县)恭候,将远道而来的蜀汉大军击败,姜维只好退守沓中(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又失败了。
无言的结局,不得不接受。
成都自然是不能回去了,黄皓随便罗织一个罪名都够自己喝一壶的;明哲保身的办法就是拥兵自重,只要有枪杆子,别说是一个黄皓,就是十个黄皓也奈何不了自己!
于是姜维向皇帝刘禅打报告,大意是说,前线军情吃紧,敌人狡猾狡猾的,千万大意不得呀,因此,我打算扎根沓中边疆,一边种麦子,一边注意敌人的新动向。
姜维同志这样说,也这样做,他果真就在沓中呆了下来。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姜维同志不是野心家,他在沓中种麦子,并不是拥兵自重,而是为了避祸,明哲保身而已。
姜维屯田虽然保住了自己,但他不明白,这样却保不住日益衰弱的蜀汉帝国。
因为,不久之后,一场新的暴风雨即将袭来。
而这次,掀起暴风雨主角更加大牌——魏国大将军司马昭。
司马昭之所以要对姜维下手,说起来也是姜维同志自己一手造成的,正因为他连年侵犯魏国,把司马昭也惹毛了。
这个姜维是不是欠收拾啊,如果不给他一点教训,他还以为我们魏国软弱可欺呢!
收拾姜维那是肯定的,至于怎么动手,司马昭有多种选择。
手下有一个叫路遗的军官提出,从费祎遇刺中受到启发,他大胆建议,启用刺客,对付姜维!蜀汉就姜维一个狠角色,他倒台,蜀汉也差不多。
这是一个省时、省力且节约成本的的方案,但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明公是天下至尊,威震四海,对付强敌,应该名正言顺地予以讨伐,不应该用这种不地道的手法,以免遭人耻笑。
呵呵,刺杀行不通,那就名正言顺地进攻!
当然,司马昭决定发动战争,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他是有充分理由的,第一姜维连年征战,把蜀汉也折腾得差不多了;第二魏国自从平定淮南叛乱后,已经养精蓄锐多年,国力更加强盛,打仗不成问题。
司马昭提出自己的设想,当时朝廷大臣,除了钟会,基本上都是反对的声音。许多人认为,蜀汉山高路险,连曹操都觉得难于征服,我们还不如那软柿子东吴开刀。
司马昭耐心解释道,我们和东吴交手多年,他们有长江天险,水军强大,我们难以征服;不如先征服蜀汉,然后顺着长江顺流而下,东吴也可以一战而定。
接着,司马昭还分析了对蜀汉的军事优势,蜀汉的军队总数也不过九万人,保卫成都及其他地方的至少是四万,剩下的不过五万人,姜维现在在西边的沓中,只要我们把他拖在那里,然后出奇兵袭击汉中,事情就算成功了一半。蜀汉国内人才少,刘禅昏庸,怎么能抵挡得住我魏国大军的攻击!
不久,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具体筹划关中防务。
此时征西将军邓艾也获知司马昭即将征讨蜀汉的消息,作为和姜维交手多年的老将,他深知讨伐蜀汉并非易事,因此他多次上书表示反对。司马昭估计文件上也和他说不清楚,于是给他派了一个叫师纂参谋(司马),就近解释,邓艾这才想通。
魏军在关中地区频频调兵遣将,很快引起了姜维的警觉。他着急地向刘禅打报告,说明,关中军情紧急,魏国可能会主动发动进攻,因此应该派左车骑将军张翼、右车骑将军廖化带兵驰援阳安关以及阴平桥头。
报告送到成都,却在黄皓哪里卡壳了。黄皓接到报告,没有直接向刘禅报告,而是找来巫师问卦。
大师啊,魏国到底会不会进攻啊。
巫师摇头晃脑半天说,不会的,那都是骗人的把戏,魏国人不会傻到把自己投入到那种险地去的。
于是黄皓这才乐滋滋地把结果汇报给刘禅,贪图享乐的刘禅当然不希望战争打搅他的美梦,此事就这么压下来了,朝廷的其他大臣一无所知。
从后来的事实证明,封建迷信真的害人不浅。
263年对蜀汉、对曹魏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五月,曹魏兵分三路,正式出兵!
魏国的具体部署是这样的: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带三万人从狄道出发,直指沓中,牵制姜维;另外一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带兵三万,攻击武街(甘肃成县),切断姜维的退路;第三路是主力部队,由镇西将军钟会带兵十万,分别从褒斜谷、骆谷、子午谷出发,攻击汉中。同时,任命卫瓘为监军,协调各路大军的行动。
山雨欲来风满楼,魏国真的动手了,狼来啦!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