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上瘾了,真的上瘾了。

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不怕失败,不怕疲劳,不怕谩骂,不怕猜疑,不怕板砖……真让人对他那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叹为观止。

此时的姜维刚刚收获了一次大捷,声望如日中天,地球人已经不能他打仗了。

嗜战上瘾了,对于瘾君子,也只有战败的苦果才能让他警醒。

姜维咄咄逼人,魏国也及时做了人事调整,把不擅长打仗的陈泰调回朝廷,任尚书右仆射,而让姜维的克星邓艾开始主持雍州、凉州的防务。

此时魏国内部,对姜维的下一步举动也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普遍的观点是,姜维势穷力竭,能自保都不错了,是决不可能前来进攻的,一个体质羸弱的人,却天天想找高手打架,那不是找死吗?

但思维慎密的邓艾,一针见血地指出,姜维这个好战分子肯定是要来的,而且有五大理由:第一他们刚刚打胜仗,尝到了甜头,气势旺盛,而我们失利后,力量还比较薄弱;第二他们的士兵、将领长期打仗,配合默契,而我们这边士兵新召来的不少,将领也更换了不少,大家还需要多多磨合;第三,他们可以走水路,可以走陆路,进攻花样繁多,让人防不胜防;第四,他虽然只有几万人,看起来人数不如我们多,但我们是防守方,有限的兵力要分散到道、陇西、南安、祁山等地方,而他只需要攻击一路,在局部是取得人数的优势;第五,如果他从南安、陇西进军,可以早羌人要粮食,如果走祁山,现在的季节,数千顷麦子很快就可以收割若趋祁山,粮食安全不成问题,熟麦千顷,为之县饵。姜维可不是和平主义在,这么多好处他不来捞一把,那他就不是姜维了。

果然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两路出兵,在上邽会合。

这也是姜维自250年后的第六次北伐。

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听说邓艾已经有所准备,不得已舍弃祁山,改从董亭攻南安。

但邓艾总是先人一步,他提早抢占武城山,告诉姜维,此路不通。

姜维只能强攻,而攻坚一向不是姜维的特长,打了一会儿没啃动后,姜维放弃原计划,夜渡渭水东进,打算走山路抵达上邽(甘肃天水)。

邓艾紧紧咬住姜维不放,两军在段谷开展肉搏战。段谷在天水西南,如果胡济能够及时赶到,胜利的天平将向姜维倾斜。

但不知什么原因,胡济同志却没按合同办事,居然没来上邽!

这下孤军奋战姜维同志就惨了了,长途跋涉,军粮原本就少,再加上客场作战,士兵疲惫不堪,只能被迫选择后退,损失极其惨重。

此战姜维损兵折将,惨败而归,蜀汉舆论哗然,对姜维的怨恨之情也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国家的维稳形势十分严峻!

好在姜维有自知之明,他回来后,赶紧向领导申请处分以平息众怒。

如果综合姜维几次北伐的表现,来一个革职反省都算是轻的,可刘禅实在宽宏大量,没有深究,只是把他贬为后将军,但依然让他代理大将军职权(行大将军事)。

蜀汉只有这么一个稍微能干、会打仗的角色,如果把他给办了,谁来给你干活?

都说刘禅窝囊、保守,但从这一点看也未必,而此次只是给好战的姜维一个象征性的处分,而不是让他回家种地,那就充分说明,其实从刘禅同志内心来讲,还是支持姜维北伐的。

不然你很难解释为什么姜维北伐劳民伤财,却能够屡败屡战!而且有十一二次之多!

按一般人来说,如果皇帝给处分了,自己就应该安分一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和和气气地度过下半辈子,但姜维同志不是一般人,他的血管里流淌着战争,他的眼睛里燃烧着硝烟!一有机会,他依然会坚定地选择征战!

居安思危,打仗或许是没错的,但才能平平,没有能力消灭敌人,却穷兵黩武那就不对了。

姜维受处罚一年后,即公元257年5月,诸葛诞在寿春发动叛乱,(淮南第三叛),这次连东吴都搅合进来了,诸葛诞与东吴联军的兵力在十七八万以上,而司马昭也是下了血本,在全国抽调二十多万兵力,全力对付诸葛诞,西线雍州、凉州的兵力也在抽调范围。

12月,消息传到蜀汉,姜维如同如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异常,雍州的兵力抽走了,现在不是天赐良机吗?

此时不动,还待何时!

于是,姜维带数万人出骆谷,到达沈岭。

姜维认为魏国空虚,实际上魏国早有准备,更重要的是,司马昭并没有调走他的老对手邓艾,而且还给他加派了一个帮手司马望,加强领导。

邓艾早就预料到姜维同志会趁火打劫,所以魏国各处关隘积存了大量军粮,准备以逸待劳打持久战。

姜维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魏国虽然兵力不多,打野战不行,但搞防守是没问题的。因此知己知彼的邓艾等人完全抄袭了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策略——严防死守,死不出头!

不管姜维怎么叫骂,邓艾、司马望等就是不出来,人家不陪自己玩儿,这下姜维也没辙了。

打道回府吧,辛辛苦苦来一趟,差旅费都还没人报销,这样空手回去,会让国内的人笑掉大牙,实在没面子。

姜维决定等,等到对方回心转意那一天。

于是双方就这么耗着,而邓艾有的的耐心,有时间,也有粮食!

到258年二月间,诸葛诞败亡的消息传来,姜维知道大势已去,只能退军返回。虽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但刘禅实在够意思,依然让姜维再次担任大将军。

其实姜维出兵期间,蜀汉国内发生了很多事情,比方说有名叫谯周的益州官员,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姜维的北伐进行口诛笔伐。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仇国论》。

谯周(约201-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史学名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即出自他的门下。蜀汉灭亡后降晋,在晋官至散骑常侍。

谯周是益州本地人,以前我们说过,蜀汉的政治势力也分作几派,益州本地派,刘备带来的荆州派,刘璋以前的东州派。政治权力其实就是分蛋糕,派系多了,自然有个分多分少的问题,中间的东州派暂且不说,蜀汉政权,荆州派最吃香,像什么诸葛亮、关羽、张飞、蒋琬都是荆州派,费祎也是荆州人,也算是荆州派,姜维不是荆州人,但归顺蜀汉诸葛亮帐下,也算是荆州派,总之,荆州派掌握着蜀汉的政治大权,而益州本地派鲜有出人头地的人物。

诸葛亮执政期间,以身作则,执法公平,大家都没有什么怨言;蒋琬、费祎执政实行休养生息策略,对益州人是很有好处的,大家也没有什么怨言——问题就出在姜维身上。

他喜欢打仗,而打仗是很耗费国力的事情,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都很大,而这笔庞大的开销,是没有人赞助的,全靠益州当地的老百姓出。

一次两次或许可以忍受,但十多次出征,劳而无功,谁受得了。

作为益州本地人的代表,谯周站出来反对姜维也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他文章的观点基本上有理有据,未可厚非的。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