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有限,追求却无限,好战喜功,悲剧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延熙十六年(253年)三月,发生了一件对蜀汉比较有利的事情——吴太傅诸葛恪发兵20万进攻淮南。
东吴、蜀汉联动,不管是出于道义、还是国家的实际需求都应该这么做,这一点,连以昏庸闻名的刘禅同志也看得清清楚楚的。
好,抓住机遇,玩一把大的!
卫将军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魏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司马师征西将军郭淮、雍州刺史陈泰尽起关中兵解南安之围。但此战并没有真正打起来,原因比较老套,还是缺粮。
当陈泰进至洛门(今甘肃武山、甘谷间),发现姜维已经退兵了。
这次双方都白忙活,内线作战的魏军,没啥损失,而作为外线作战的姜维,带兵数万,自带酒水、自带路费,却颗粒无收,应该算是失败的北伐。
没关系,如果想打仗,今后有的是机会。
一年后的254机会来了。
这一年,魏国政坛又发生了政变,魏中书令李丰、夏侯玄等人被司马师诛杀,魏国一时陷于混乱。
恰好此时,西边狄道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
有内应帮忙,这可是机会啊。
6月他带兵进军陇西(今甘肃陇西东南)。十月,坏消息传来,前军将领荡寇将军张嶷被魏将徐质斩杀。
姜维对付郭淮没有绝对的把握,但对郭淮手下还是信心十足的。张嶷的死,反倒激起了姜维的斗志,他立即带兵,包围襄武,对魏军还以颜色——斩杀徐质,同时还攻占河关(今青海同仁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地。
姜维的胃口也不大,人我要了,地盘我不要,赶在魏军援兵到来之前,把几个县的老百姓全部迁入蜀地。
这次战役,基本上属于游击战的打法,打一闷棍子,捞一笔就跑路。虽然俘获百姓若干,但自己损失一员大将,算起来这笔买卖并不划算。
实事求是地讲,蜀汉的几位当家人执政风格是各自不同的:诸葛亮时代力主北伐中原,属于进攻,蒋琬就改为防守反击的打法,费祎比蒋琬还保守一点,基本上只防守,不反击,而两人大体上属于中规中矩的保守派;而到费祎死,姜维已经51周岁,他对前任的策略做了大调整——积极进攻。
姜维撤军后,耐心等待新的机会。
他始终是一个执着的人,而执着有时是会换来丰厚的回报的。
第二年,延熙十八年(255年),魏国那边发生了两个重要的情况,对蜀汉相当有利:首先,魏国的野心家、阴谋家,司马师在闰正月28死了;其次,姜维的老对手郭淮也死了。
一直竖起耳朵听动静的姜维,喜不自胜,他决定抓住机遇,玩一把大的——他还想打仗。
但蜀汉的文武百官对此已经兴趣索然,甚至可以说是无比厌倦。
战争连绵不绝,胜利遥遥无期,换谁都没兴趣。
大家都意识到,姜维在赌博。赌徒最终会输得一无所有,会害了国家,也害了自己的。
在朝堂之上,征西大将军张懿当着皇帝刘禅的面和姜维争得脸红脖子粗,张懿的观点是,蜀汉国力衰弱,实在不应该主动发起战争,这样 对国家一点都没有好处。
还有一点张懿没有说,你姜维北伐打了N次,结果如何呢,自己技不如人,就不要丢人现眼了!
虽然有人反对,但固执姜维依然不听。
司马师死了,郭淮也死了,这么好的条件都不去拼一拼,实在可惜。
刘禅原本是昏庸之辈,听两人的争辩,觉得姜维的理论似乎也没多大的错,我们蜀汉就应该抓住机遇,放手一搏啊。
就让姜维同志去试一试吧。
有皇帝的支持,姜维的胆子就更壮了。
而魏国这边情况的确有变化,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班,但魏国并没有发生政治动乱;而主管雍州、凉州军政事务的老对手、征西将军郭淮死后,继任者变成了陈群的儿子陈泰,他由雍州刺史提升为征西将军。
八月,姜维蜀汉卫将军姜维带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到达枹罕,直指狄道。
魏征西将军陈泰坐镇东面的陈仓,陈泰的策略有点类似于司马懿,他知道蜀军的软肋,也知道蜀军急于求战,因此他战术指导思想是防守反击。
此人经常配合郭淮作战,经验也比较丰富,水平也还凑合,听说老顾客姜维上门,连忙命令新任雍州刺史王经向狄道驰援。
考虑到王经同志不是姜维的对手,他还特意嘱咐,姜维凶猛,你不要等闲视之,你到狄道守好就算合格,其它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想,也千万不要盲动,等我带援军过来,大家东西两边合力夹击姜维。
但王经同志,并没有按领导的指示赶到狄道防御,而是擅自改变了行军路线,他带兵沿洮水移动。
不久他遇到了部分蜀军,接触了一下,但蜀军迅速撤离。
他刚想追击却就看见河对岸的姜维大军。
这时候,他有两个选择,要么就地组织防御,防止姜维渡河,同时等待援军;要么另一强行渡河,与姜维来个亲密接触。
但性急的王经觉得自己手里有好几万人,如果认真和姜维比试一番,未必会失败。
于是不等陈泰大军汇合,王经就决定立即渡河与姜维大战,以雪初战失利之耻辱。
渡河很顺利,但姜维以逸待劳,迅速击垮了王经的大军,数万人灰飞烟灭(经众死者数万人);他只好带着余下的一万多残兵败将仓皇逃窜到狄道。
姜维紧追不舍,紧紧地包围了狄道城。
此时王经战败的消息已经传遍朝野,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十分震惊,他急忙提拔长水校尉邓艾代理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
邓艾大军出发后不久,司马昭还是放心不下,他又加派自己的叔父太尉司马孚带队作为后援。
此时姜维气势正盛,而被包围的狄道城里粮食已经不够十天开销了,守军奄奄一息,王经同志连上吊的心都有了,
但魏军决定不走大路,而是绕过高城岭,迅速抵达狄道东南山上,并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
城里守军猛地看见援军,真比比亲人还亲。
战况一下逆转了。
值得一提的,在朝堂是和姜维吵嘴的张翼也参加了此次北伐,两人吵嘴后,他原本不想去,但姜维偏偏点将要他去,他也推不掉,只得依着头皮上战场。在洮水之战中,他曾经劝姜维见好就收,免得夜长梦多。但姜维对他的唠叨已经厌烦透了,你劝我不要进攻,我偏偏要进攻。
狄道城小,攻下应该没有造原子丨弹丨难。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远比想象的更严重,城里城外敌军随时可能联手出击,外加驰援的凉州援军、司马孚大军也即将到达,再加上自己大军长途远征,粮食也很成问题,诸多不利因素摆在一起,选择只有一个:如不及时撤退,只能被人家包饺子。
255年9月25日,姜维主动解除狄道之围,退到钟提(甘肃临洮)。
此战歼敌数万人,是姜维历次北伐取得的最辉煌战果,刘禅很高兴,于次年提拔姜维同志为大将军。
但志得意满的姜维并不满足,他还想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是继续打仗,继续北伐。
经过前次的激战,他信心倍增,勇气倍增,看来,魏国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强大,魏国人也不是老虎那么可怕,他们也是可以被他人打败,而且可以被人打得很惨的。
因此,他决定再接再厉,寻找机会再次讨伐魏国。
这是第几次进攻了?
记不清了,唯一可以算得清楚一点的是,从250年以来,这是第6次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