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出宫门,恰好遇到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司马昭手下有兵,皇帝也有兵,大家短暂地对视了。毕竟是皇帝的阵仗更大,曹髦左右大声呵斥道,皇帝陛下在场,你们敢挡道吗?

当然不敢。司马伷手下的人一哄而散,司马伷自己一看不行,自己也快速跑开。

第一个对手是打发了,但真正的对手还在后头。

此时,司马,司马昭的死党中护军贾充得知消息,急忙招呼太子舍人骑督成济兄弟,他把情况简要地一说,如果司马公失败了,我们全都完了!要带兵出发(司马家事若败,汝等岂复有种乎?何不出击)。

于是大家带兵冲入南宫门,恰好曹髦的队伍相遇。

贾充有备而来,也不和曹髦答话,上来就直接开打,双方发生混战。

曹髦拔出宝剑,大声命令,放下武器!

贾充手下听见皇帝命令,还是有点心虚,纷纷放下武器,打算撤退(帝曰:“放仗!”大将军士皆放仗)。

和贾充一起来参战的太子舍人成济一看局面有些怪异,问贾充道,情况紧急,我们该怎么办(事急矣。当云何)?

贾充恶狠狠地训斥道,大将军厚待你们,就为今天,还有什么好问的(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

那要死的还是活的(当杀邪?执邪?)成济还是有些吃不准,他进一步请示道。

死的!

那就动手——弑君!

成济拿起长矛,对准曹髦直刺过去,曹髦一下倒在车辇前。

皇帝终于死了。

在家里的司马昭得知曹髦被杀的消息,大吃一惊,史书上说他立即做万分痛苦状,从床上滚到地下。

如此完美的艺术表演,直追他的父亲司马懿!

陛下啊,您怎么就去了啊?天下人将如何看我啊!

除了他,还有一个人很痛苦——太傅司马孚。他得知皇帝被杀,立即跑来把皇帝抱在自己的大腿上,极其悲痛地说,皇帝被杀,是我的罪啊!

现在才说,马后炮也来得太迟了吧。

国家发生那么大的事情,光在家里干嚎表演是不够的,还必须司立即进宫,办事善后事宜。司马昭命令,全体文武百官都得马上参加会议,商讨国家大事。

该来的都来了,文武百官大多数都很自觉地参加了,经过父亲司马懿和哥哥司马师的刻意培训,朝廷中的官员大多数都变得非常听话了。只有一个人例外——陈泰。

陈泰,是陈群的儿子,他不想参加。但司马昭派他的舅父荀顗出面劝说,非要他参加不可。

陈泰苦笑一声说,一般人都说我不如舅父,但现在(从原则立场上)看来,是你不如我啊。

除了荀顗,陈泰的家属、子弟都在劝他要识时务,司马大将军的会议,点名要你参加,不去影响多不好啊。

陈泰想想终于明白了,如果不参加,和司马昭接下了梁子,后果实在难以预料。司马昭不就是要我当花瓶嘛,我去,看他怎么表演。

想到曹髦作为一个皇帝,居然说没就没了,陈泰十分哀痛。

司马昭也再次向世人展现出他惊人的表演天赋,眼泪大把大把地往下流。

玄伯,你看手下人背着我干这事,我该怎么办啊?司马昭惺惺作态地问。

陈泰说,只有把罪魁祸首贾充法办才能平民愤!

那你再往下想想,司马昭循循善诱。贾充是他的心腹,他当然舍不得忍痛割爱了。贾充一下的,想办谁,想杀谁,大胆地说嘛。

司马昭希望陈泰揪出几个无名英雄,以杀一儆百,但陈泰想了想,我只能说到这里,不知道有下面……

怎么这么不识相呢。

司马昭知道和这人没法辩论了,于是不再和他说话。

司马昭明白,要堵住天下人的嘴,对此次事故的定性相当重要,皇帝被杀,他是负有领导责任的,但如果是位昏君被正义的剑杀死呢,那司马昭不但没错,还为民除害呢。

因此,真像不重要,话语权才最重要。说你黑你就黑,不黑也黑,说你白你就白,不白也白。

现在司马昭就需要把曹髦说得很黑,很黑。

于是司马昭让人搞了一个曹髦的黑材料,然后通过太后发布(此时太后不敢不从),公布曹髦的种种罪状,宣布撤销他皇帝的称谓,贬为为平民!用平民的规格安葬。

的确很黑。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曹髦是一个好皇帝,他利用有限的权力,尽量做好事,做事实:登基不久,他就下令后宫节约开支,禁止奢侈浪费。此外他不时派员考察地方官,奖优罚劣;他还多次下诏,安抚军烈属。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针对曹魏一直实行的,军属连坐办法(前方将士家属当人质,如果将士叛逃或者投敌,家属都要连坐),曹髦也做了大胆的改革,凡是在西线的将士家属,无论前方表现如何,他们都不受株连(十一月甲午,以陇右四郡及金城,连年受敌,或亡叛投贼,其亲戚留在本土者不安,皆特赦之)。

的确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

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新丰放鸡犬图》传于代,又有《黔娄夫妻图》。

唯一遗憾的是,他出生在帝王之家,遇到一个心比天高的野心家。毫无疑问,站在幕后那个黑影就是司马昭。

戏演得差不多了,到了庚寅(初八),太傅司马孚又出来求情,请求以藩王的丧礼安葬高贵乡公……太后同意了。

需要说明的是,那个告密的王沈因有卖主求荣,得偿所愿,被封为安平侯。而不愿意同流合污的王经就惨了了,司马昭拘捕了王经及其家属交付廷尉处置。

不向权贵低头竟然是这种结局,

王经知道自己必将一死,但连累了母亲,他觉得很惭愧,他向母亲谢罪,但母亲脸色不变,笑着回答说:“人谁能不死,只恐怕死的不得其所……”

当然,朝廷出这么大的安全事故,黑锅总得有人背,260年五月初六,司马昭下令,把狗胆包天、目无法纪弑君的人渣成济法办。

杀人灭口,丢车保帅,显示了最高领袖打黑除恶的坚强决心,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又堵住了大家的嘴,这办法就是好。

曹髦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来又到了策立新君的时候了,按规矩,应该在曹丕的孙子中另外选一位合适的人选,这次司马昭偏偏乱点鸳鸯谱,选择了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曹璜(后来改名为曹奂)。燕王曹宇是曹操与环夫人的儿子,他与曹丕是兄弟关系,也就是说,司马昭选择没有选择曹丕的后代作为皇位继承人。

资格不够这也罢了,更荒唐的是这位曹璜辈分也不对,曹芳是曹叡的养子,曹髦论辈分也是曹叡的侄儿,而曹璜却是曹睿的堂弟,也就是说这位未来的皇帝和郭太后是平辈的!

太离谱了。

但国家已经离谱到如此境地,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以前郭太后还要力争一下,但现在她知道自己已经是过气的人物了,也无力抗争,索性不再发言。

曹魏帝国进入曹璜时代。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