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只有更乱

5月初五,司马师让弟弟司马昭留守洛阳,自己命令东西北三个没

自从孙权、曹叡两大强人驾崩后,两个基本上陷入混乱之中,权臣、政变、冲突此起彼伏,十分闹热,东吴帝国的事情比较复杂,主角换来换去,大家粉墨登场,曹魏帝国略有不同,配角换来换去,配角不断地反动攻击,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又不断地发动攻击,而戏剧的绝对主角司马懿那一大家子人却是越演越精神,越演越威风。曹魏帝国开始慢慢向司马帝国过渡。

虽然敌不过主角,但配角们的反抗也是非常激烈的。

255年淮南三叛的第二次叛乱又开始了。第一次是王凌,这次的主角有两个:文钦与毌丘俭。

249年发生的高平陵之变后,什么鱼儿都浮出水面:比如扬州刺史文钦,该同志是曹爽的老乡,与曹爽关系不错,高平陵之变,虽然没有牵连他,但想到曹爽的下场他还是非常恐惧。文钦同志虽然作战勇敢,但却喜欢虚报战功,以前在曹爽手下什么都可以忽悠,曹爽也不会计较,但司马师就不同了,此人精明过人,却不好忽悠,他常常对文钦的邀功不予理会,这让辛辛苦苦造假的文钦心里很不痛快。

而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文钦的情况差不多,而他的功劳还要大一些,他的镇东将军头衔不是靠关系,而是靠战功挣来的。

他的战功,是东征高句丽。高句丽与辽东郡的公孙政权是邻居,由于牵涉彼此的利益扩张,因此两个邻居关系很不友好。考虑到自身的实力有些,恐怕不是公孙家族的对手,于是高句丽采取远交近攻的手段,为自己找朋友对付公孙政权。

要说高句丽的搞外交手段还真有一套,它一下子居然找来两个朋友,魏国、吴国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然,吴国这个朋友和它不搭界,交上孙权,基本上是靠“缘分”——233年,东吴曾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等人到辽东公孙渊处发展关系,后来公孙渊想和曹魏复合,于是一脚蹬开东吴,并且杀死两个外交大臣。其余使者团无路可逃,只好跑到高句丽。虽然以前没和这些陌生人打过交道,但搞外交的人,脑筋很好使,嘴皮子也是很油的,他们假称奉东吴皇帝之命前来特意与兄弟的高句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今后大家还可以一道对付可恶的公孙渊!

这个条件是诱人的,高句丽人激动了,热情接待了东吴来客。孙权在辽东郡虽然处处碰壁,能交上高句丽这个远方的朋友,也算是意外之喜,孙权高兴之余还赐予高句丽的实际统治者东川王一个“单于”的称号。此时的高句丽与曹魏也处于满月期,曹魏当然不满高句丽脚踏两只船的行为,于是多次派人出使高句丽,敦促东川王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玩火自焚,与东吴断交。此时的高句丽面临与公孙渊一样的抉择,思前想后,高句丽只能选择魏国做靠山,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们还杀掉吴国的使者胡卫等人,并送首级与幽州。

这才像话嘛。

对高句丽的表现,魏国是很满意的。

237年,司马懿率四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征辽东,并要求高句丽出兵相助。高句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派出主簿大加率数千精兵帮助魏军作战。几个月后,襄平城破,公孙渊走死于梁水,公孙氏在辽东的势力土崩瓦解。魏军随即潜军浮海,又收乐浪、带方二郡。

魏国大获全胜,而作为盟友的高句丽却没啥分红,心里自然不满。

你们不分红,我就学习辽东的公孙渊,自己抢。

恰好此时,魏明帝驾崩,曹魏边要与东吴,蜀汉作战,内部司马氏与曹爽要玩窝里斗,自然顾不上偏远地方的高句丽,东川王趁机与曹魏翻脸。他带兵四处出击,拿下了辽东几个小城,更觉得不可一世,野心急剧膨胀。

不教训一下都不行了。

中国人虽然窝里斗很在行,但一旦团结对外时,力量也是惊人的。

公元244年,魏国派毌丘俭带领魏军步骑万人,东出玄菟郡,东征高句丽。

高句丽东川王亲自率领步骑2万人在梁口(通化市江口村)与魏军对阵。

面对比自己多一倍的敌军,魏军毫不畏惧,他们士气高昂,以死相搏,骑兵一下子突入高句丽阵地,对方的两万人一下子现出原形,东川王被打得鼻青脸肿,在阵地上留下数千具尸体后,带残兵败将逃回老窝丸都城。丸都是一座山城,易守难攻,东川王苦心经营多年,他相信这下总该安全了吧。

不,你小子的厄运才刚刚开始呢。

毌丘俭紧追不舍,到达城下。

面对坚城,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一边在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一边却偷偷派一些身强力壮善于攀岩运动的士兵,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为数不多的守兵,然后从山上空降到城里。

面对这些天外来客,高句丽人乱作一团,而领教了对手厉害的东川王更是发挥逃跑的特长,带少数人第一时间弃城逃跑。

他当范跑跑,丸都城很快落入敌手。

为了防止东川王死灰复燃,不久,毌丘俭带领手下人再征高句丽,斩杀对方三千余人。逃入北沃沮境内,毋丘俭派玄菟太守王颀紧追东川王,一直追过沃沮千多里,最后还找了一块石头,刻石纪功而还,据说毋丘俭刻石记功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不久,输得一贫如洗的东川王在逃亡中抑郁死去,高句丽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毌丘俭远征高句丽,战功赫赫,这样的人应该是前途无量的,但毌丘俭同志有两个好朋友叫夏侯玄、李丰,因为图谋政变254年被司马师诛杀,毌丘俭同志也没了安全感。

患有恐惧症的毌丘俭驻扎扬州,与患有忧郁症的文钦很快找到了共同语言。

他们发现,要想治好自己的病,必须除去病根——司马师。

一开始毌丘俭的胆子还比较小,但儿子毌丘甸在一旁给父亲加油鼓劲,最终让他下定了决心。

255年正月,毌丘俭与文钦于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为了争取更多的外援,文钦忍痛将自己的四子送入东吴为质,换取东吴外援。东吴人还真讲诚信,知道毌丘俭叛乱後,立即派丞相孙峻率领吕据和留赞领兵准备去寿春支援毌丘俭。

寿春三叛中的第二出大戏终于拉开了帷幕。

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为了壮大反叛的声势,毌丘俭又准备拉拢镇南将军诸葛诞,搞一个统一战线。这个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与夏侯玄、邓彪、田畴等人合称“四聪”,一生大起大落,明帝时代,因为浮华案被贬,第一次淮南之变后成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东兴战役后,转任镇南将军。

虽然毌丘俭是夏侯玄的朋友,诸葛诞也是夏侯玄的朋友,但两人却实在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接到毌丘俭的邀请,诸葛诞二话不说,就把毌丘俭的使者砍了,送到司马师哪里去邀功。

毌丘俭一看人头也不好拉,只好和文钦一道举起了反叛的大旗。两人带领五六万大军,向西挺进到项县(河南沈丘县),毌丘俭固守大营,文钦出击。

此时的司马师身患重病——他的眼睛长了一个瘤子,据说是刚刚割了一刀,非常痛苦。得到消息,不知如何是好,他连忙找河南尹王肃商量对策。

淮南这地方真邪门,251年冒出一个王凌,才几年功夫,又冒出毌丘俭和文钦,对王凌有父亲司马懿顶着,而对这两个淮南将领,司马师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王肃微微一笑,我们怕啥?!明公难道忘记了,大凡大军出征,将士的家属都留在内地做人质。我们只要像孙权同志那样善待关羽军属,前方的叛军军心自然土崩瓦解。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