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可惜他不是为功勋卓著的廉颇,而对手司马懿也不是海纳百川的蔺相如,对手是司马懿,三国时代的第一权谋专家的司马懿。再说老子都是演戏的专家,你这一套不管用!

要杀王凌随时都可以,但司马懿并不想现在就杀王凌。

司马懿按诏书旨意让主簿给他松了绑。

王凌既已得到赦免,再加上仗着与司马懿有旧交,也就不再疑惑,径直乘小船想要过去叙叙旧,加深友谊。

但司马懿并不买账,他派人迎上去挡住他,只准他把船停在淮河中间,与司马懿的船相隔十余丈。

注意你的身份!

王凌这才记起自己是待罪之身,就远远地对司马懿说:太傅想召我,发封书简就可以了嘛,没想到你会带人来(卿以折简召我,我敢不至邪,奈何引大军来乎?)

有用吗?你肯听我的话吗(以卿非肯逐折简者故也)。

王凌颇有些不服气地说:你辜负了我!

司马懿说:我宁肯辜负你,也不能辜负国家!押起来!

司马懿派步骑兵六百人“护送”王凌由西路回京师洛阳。半路上王凌想试探司马懿的意思,试着他开口向护送索要钉棺的钉子。

要那玩意儿干嘛?想找死啊,那成全他!

结果司马懿果真命人给了他棺钉。

信号已经很明确,自己绝无生还可能。

五月初十,深感绝望的王凌走到项县时,再也没有勇气往前走,他终于选择了一种相对轻松的离开方式——服毒。

王凌虽然死了,可司马懿还不满足,又把王凌,令狐愚尸体挖出暴露示众三日,参与政变者均诛杀三族,倒霉的藩王曹彪也被迫自杀,其亲属都远放平原郡。

当初,令狐愚还是普通百姓时,常常表现出一个有志青年的模样,当地人都一致看好,都认为令狐愚是家族的希望之星,必能兴盛令狐氏家族。只有同族的父辈弘农太守令狐邵却认为,心高气傲,处事张扬,必定会灭我宗族。令狐愚听了,心中忿忿不平。等到令狐邵担任虎贲中郎将时,令狐愚已经从政,而且官运亨通,已经多次提升,成为小有名气的政坛希望之星。

令狐愚不忘前辈对自己的挖苦,他不无讥讽地对令狐邵说:以前您对我的评价很不好,现在如何?

令狐邵久久地看着这个晚辈,并回答。深谙官场之道的他回家后然后对妻子说:令狐愚虽然当官了,但德行和从前差不多,以我来看,他终究会败灭家族,但不知我能否活到受牵连的那一天,不过你们将会赶上的。

一语成谶,果然令狐邵死后十余年,令狐愚家族被诛灭。

令狐愚一家是倒霉的,还有比他们更倒霉的人。在兖州时,令狐愚手下的别驾单固与治中杨康都是令狐愚的心腹,令狐愚搞政变的事情,杨康与单固都知道。等令狐愚死后,杨康应司徒的召聘到洛阳,泄露了天机。杨康告发的事情,与单固有牵连,于是司马懿到寿春,召见单固,问他说:“令狐愚谋反了吗?”

“没有啊。”单固矢口否认。

呵呵,你的同事都招供了,你还抵赖!也抓起来。

单固及其家属,都绑送廷尉处,拷问数址次,单固都坚持说没有这回事,而且自己不知情。

令狐愚已经死了,死人是不能作证的,于是司马懿收捕了杨康,让他与单固对质。

单固看见杨康就骂,你这狗东西,不得好死!

杨康原本认为自己举报有功,起码能能封侯的,没想到司马懿对他很不感冒,找了一个借口,也送他一个死刑。凑巧的,两人又是同一天走向刑场,杨康又遇到了这位老同事老冤家。单固逮着大骂一通:老东西,你死是活该,如果死者有知,看你有什么面目在地下行走。”

有人说淮南三叛中,司马懿最成功之处是把政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诛杀王凌、令狐愚三族,实在够阴,但我认为,司马懿做得最阴的是事后后续处理措施:6月,司马懿杀死了楚王曹彪,之后更是扩大打击面,下令全部逮曹魏的了各个王公并统一安置在邺都,派有关的官吏监视管理,不许他们与人交往(六月,赐楚王彪死。尽录诸王公置邺,使有司察之,不得与人交关)。

相当于是软禁了。

以前只是对付曹爽这样的权臣,现在祭出狠招,开始拿刀子对准曹魏帝国了。对司马懿这样搞权谋的人来说,要取代曹魏,必须彻底削弱曹魏宗室的实力,使他们无力对抗崛起的司马家族。

以前是的司马懿是权谋家,现在司马懿是野心家,我认为。

251年,以王凌的畏罪自杀为标志,“寿春三叛”的第一叛就这么落幕了。

251年,老一辈地主阶级权谋家、野心家司马懿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生前,曹魏的江山属于司马家族,他死后,曹魏的江山一样属于司马家族。

司马懿死后,接班的是,他的长子司马师。司马师继承了父亲过去抚军大将军的职务,继续执政,一年后,更是荣升大将军,当然作为权臣,司马师的头上顶着一连串耀眼的光环: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俨然是魏国的掌门人了。

司马师(208-255年),字子元,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而且名气很大,与当时名噪一时的夏侯玄、何晏齐名。何晏的狂妄是出名的,但他对司马师同志却另眼相看,

都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精彩,其实司马师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一开始司马懿策划政变时,就只找了司马师一个人商量,在史书上名气更大的司马昭竟然毫不知情,父子俩商量好之后,在行动的前夜才告诉他的。据说司马懿对兄弟俩还不太放心,特意派人去看兄弟俩的表现,结果弟弟司马昭担心革命不能成功,自己恐怕将人头落地,整夜失眠,而司马师不愧是搞阴谋的那块料,他的心理素质要好得多,像平常一样安睡(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司马师自己私下养有三千人的武士,平时分布在全国各地,现在需要时,竟然齐刷刷地跑到京师来聚合,众人都不搞不清楚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师虽然没有带过兵,但他的队伍阵容严整,连司马懿也不由得称赞道,这个小子还真行,是块办大事的料(此子竟可也)!

事后,司马懿论功行赏,长子司马师功劳最大,加封为长平乡侯,卫将军之职。

对曹魏皇帝曹芳而言,父亲曹叡指定的两个托孤大臣都不靠谱,曹爽大权独揽,司马懿野心勃勃,而他这个皇帝就是一个空架子,生活是非常痛苦的。

251年的曹芳已经20岁了,司马懿死后,接班人司马师把他盯得更紧。自从曹爽完蛋、王凌被诛杀后,忠于曹魏的力量越来越薄弱。

难道魏国的江山会在我手里完蛋?

曹芳当然不想坐以待毙。

唯一的出路在于想办法除掉司马师。

那就多找几个帮手,司马师虽然控制了朝廷,但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人心。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