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立即有条不紊地下了四步好步棋:第一决定假托郭太后的旨意,关闭首都洛阳的所有城门;第二占领军械库,分发武器给自己的部队;第三,占领洛阳城外的浮桥,阻止曹爽回京;第四:任命自己的支持者高柔代理大将军职务,任命交通部长王观为中领军,取代曹爽弟弟曹羲的职务,最后两招,相当于直接废掉曹爽的武功。
一切布置妥当后,司马懿立即给城外的皇帝曹芳上书,指控曹爽的罪恶。曹爽同志身上的缺点一抓一大堆,要想挑毛病那是很容易的,什么独裁、专制啊,什么任人唯亲啊,什么罪名好使就安什么罪名。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说,历史是让权贵随意涂鸦的白纸,只有权力才有资格在纸上乱写乱画。
截止目前,司马懿占据洛阳,手里有京师的军队,有太后;而曹爽地处郊区,虽然军队不多(祭拜陵园不可能带大部队),但手里有皇帝,而且可以号召控制其它地区的军队,因此认真比较一下,两人是半斤八两,旗鼓相当,如果硬碰硬,鹿死谁手实在难以预料。
奏章送到曹爽那里,曹爽才知道城里出大事了!
司马懿没有病!司马懿复活了!司马懿展开了绝地反击!这个消息如同与五雷轰顶,一下子把曹爽同志打蒙了。
怎么办?
要么反抗,要么妥协,只有两条路。反抗是可以死,也可以活,妥协是死路,其实只有一条路。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曹爽同志却犹豫了。
他认为反抗可以活,但也可以死。
他不敢把这个重要的消息告诉皇帝,想来想去,鉴于自己手里人数不占优,只好征集了几千屯田的士兵来参与警卫。
天很快就黑,按原计划回京师是不行的了,曹爽暂时安排皇帝在野外宿营。
虽然有黑夜可以掩盖一切,但这对曹爽而言,绝对是一个不眠之夜,问题来了,他还没有想好应对的策略。
司马懿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知道,这次自己发动高平陵政变,实属万不得已,他也明白,自己虽然控制了洛阳,但更多的地方没有掌控,而最关键的人物皇帝还在曹爽手里,如果曹爽破釜沉舟,通过皇帝号召不明真相的群众兴兵勤王,鹿死谁手实在难以预料。
因此,绝对不能让曹爽想入非非,一定要稳住他。
锅里的青蛙,最好用温水慢慢煮,才能致它于死地,司马懿相信,曹爽同志就是一只青蛙,没长脑袋的青蛙。
的确,曹爽同志就是一只没有脑袋的青蛙。
为了稳住情绪不稳且随时都有可能做傻事的曹爽,司马懿经过精心策划,派出了自己的特别使者,也就是忽悠团成员,前往曹爽大营,探听虚实。
第一批人主要有两个,陈群的儿子陈泰,侍中许允,他们两个此行的主要目的就一个,要曹爽承认现实,反省过去,主动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争取宽大处理。
对此,曹爽没有表态。认错就意味着认输,曹爽还不想认输。
紧接着,第二批人其实只有一个,他是曹爽最信任的人,名字叫尹大目。看到自己的亲信走过来,曹爽感到多少有点温暖,但他不知道的是尹大目同志已经被司马懿成功策反。
从后来的事实看司马懿是一个影帝,尹大目也不错,至少可以获最佳配角奖。尹大目把城里的情况说了一个大概,最后好言劝慰道,其实此次事件并不严重,司马懿实并无更多的恶意,他只是想剥夺你们兄弟的军权而已,只要你们交出军权,一切都平安无事了。
当真?曹爽多少有些半信半疑。
司马太傅可是绝对认真的,对这点,我可以拿自己的人格做担保,还可以发誓!最佳配角奖获得者尹大目同志为了进一步调动观众的情绪,竟然真的跑到洛河边上,像模像样地发起誓来。我尹大目对我所说的一切负责,如果我做了虚假陈述,欺骗了领导,误导了群众,我不得好死,我全家死光光等等。
反正你爱听什么,我说什么,只要有效就行。
重大事项,为显得庄重才发誓,有时誓言就如同一个屁,来无影,去无踪,完全不靠谱,但曹爽同志并不这么认为,他已经完全被尹大目同志声情并茂的表演所迷惑,毕竟尹大目同志曾经是自己人啊,不信他信谁?
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抵抗,有生,有死两种结局;如果投子认负,可以保住荣华富贵。人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前者的希望只有百分之五十,而且一旦失手,万劫不复;后者的利润虽然少一点,但却是百分之百。
毫无疑问,如果司马懿带兵相逼,曹爽一定会反抗到底的,而现在司马懿是好言相劝,曹爽同志的心一点点地开始动摇了。
看来城里的人基本上都被司马懿收买了,但也有例外,比方说农业财政部长(大司农)桓范同志,既是曹爽老乡中的长辈,也是司马懿加欣赏的人,两边都吃得开,这次司马懿发动政变后,准备拉他一把任命他为中领军,让他加入自己的团队。
现在全洛阳市的人民都知道,司马懿必胜,曹爽必败,精灵一点的,早就开始找后路,尤其是曹爽系统的人,人人自危,恨不得削尖脑袋往司马懿那边挤,面对司马懿递过来的橄榄枝,一开始桓范也有点动心,但儿子三言两语就打消了他的念头,哎,父亲,你可不要站错队哦,皇帝可是在城外!
政治斗争的边缘人物,其实就是一个站队的问题,站错了,满盘皆输,站对了,平步青云。曹爽不打紧,紧跟皇帝总是没错的。
桓范奔向城外,但城门已经关闭,好在守城的人是桓范的老部下。桓范举起木板,对他说,快点开门,我奉旨外出有紧急公务!
以前说过,汉朝已经发明纸张,但直到晋朝才普遍采用,三国时代,用木板诏书的比较多。
老部下说,那你把皇帝的诏书拿出来我看看。
桓范手里那块本来就是假冒的东西,自然不敢拿出来让人欣赏。桓范耍起了老资格,他板起脸痛斥对方,你是我的老部下,怎么不相信我,要翻脸不认人了!
老部下被呛了几句,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只好讪讪地说道,我哪敢对老领导不敬啊,我马上打开城门,您请便。
桓范一出城,立即变脸,对老部下说,司马懿谋反,你还不给我走!
老部下大惊失色,但桓范骑马,自己靠两条脚丫子是追不上了,只能望马兴叹了。
司马懿得知桓范居然溜了,也吃惊不小,他对自己的心腹蒋济说道,糟糕,一个聪明人跑到曹爽那边去了。
蒋济不慌不忙地说,呵呵,曹爽是什么人,我们还不清楚,他不就是贪图小便宜的嘛,给他一点想头,他自然不敢与我们摊牌。
桓范马不停蹄来到曹爽大营,他劝曹爽立即带着皇帝赶到许昌,同时以皇帝的名义征调军队围剿司马懿,那司马懿和皇帝作对,必然完蛋。
曹爽面色狐疑,这个办法真的就那么好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