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当然是穷奢极欲的皇帝曹叡!根据大臣奏章我们知道,当时朝廷有两笔大开销:军费、后宫花费。而后宫花费居然和军费差不多。

这个国家除了皇帝是富翁,全部是穷光蛋,包括国家!

老百姓的现实是很惨的,以前免税的,重新上马,开始五折征收,还名曰优惠。除了“优惠”的,更多的新增加的名目,什么像牛肉,都要想方设法收税。如此搞法,老百姓不要说小康生活,就是温饱都解决不了,因为家家户户没有一石以上的存粮!

老百姓的日子如此凄惨,而政府官员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曹叡为了自己享受,把手也伸向了这些公务员。具体做法是,在职的大臣减薪、克扣薪水;退休的,更惨,像退休金、养老金、低保金统统没有,肚子饿了,就喝西北风吧!

老板克扣员工工资,历来都是遭万人切齿痛恨的,谁还有心思为你卖命!事实上,曹叡是曹叡帝国的转折性人物,他执政前期,国运走到了顶峰,到了后期,由于不停地瞎折腾,国运盛极而衰,曹魏帝国由此一步步地滑向了灭亡的边缘。

现在要说一下曹魏的决策机制,有人会说,废话,国家决策不是皇帝的事情吗?当然是皇帝的事情,但皇帝忙于娱乐,忙于修豪宅,非常辛苦,对朝廷的大小事务也是分身乏术。事实上,东汉的决策机构是尚书台,而曹魏建国后,尚书台脱离宫廷成为行政机构,成称为尚书省,尚书省的主官依然是尚书令,属于第三品;而尚书令的助手尚书仆射也是第三品。尚书台成为行政机构后,而新建立的中书省取代了它过去的职能,主管决策。中书省的主管分别叫中书监、中书令,都是第三品官衔儿,但中书监的地位略高一点。到了曹叡执政时期,又要对付蜀汉,又要对付东吴,国事繁忙,因此,管决策的中书省地位尤其重要。此时中书省的两位主官分别是刘放、孙资,他们分别掌握国家机要,权倾一时。

有人说,你说得不对,此时司马懿应该是权臣,和诸葛亮对峙时,他是的官阶为骠骑将军领雍州刺史、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管作为骠骑将军已经位高权重了,还兼雍州刺史,还主管两个州的军事,权力够大了吧;230年成为大将军,后来征讨公孙渊,司马懿是太尉,看来是位高权重,但有一个事实是,司马懿虽然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却经常驻扎地方,先是宛城、后来长安,严格说来算是执行皇帝命令的地方大员,并不能经常参与朝廷决策。而刘放、孙资这两个才能一般的小人物却掌握了国家的中枢。

刘放(?-250)三国时魏大臣,字子弃,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汉末先是在本地当普通的公务员,在渔阳的地方豪强王松手下做事。

如果生活如此平静发展下去,刘放也撑死就是一个混官场的普通公务员,但偏偏不平静的社会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

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后,刘放审时度势,认为以曹操目前的气势,王松是不能守住自己的地盘,还不如主动归顺曹操,换取荣华富贵。

王松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他也觉得归顺曹操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但大家以前不熟,怎么才和曹操搭上线呢?

恰好此时,在南皮征讨袁谭的曹操也早就记起了王松这个土老肥,于是给王松写了一封情深意长的劝降信……

这是王松巴不得的事情,于是王松准备带上全部家当如手里雍奴、泉州、安次等地来依附曹操。

王松知道自己文化水平有限,于是让笔杆子刘放替王松给曹操回信。据说这封信文词华美,朗朗上口,曹操一看更是喜上眉梢。

后来曹操了解到王松这封信是王松同志捉刀,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刘放同志的才干大为欣赏,当他还听说刘放劝王松归顺的先进事迹后,更是对该同志刮目相看。

这样的好同志,别荒废掉了,到我身边来工作!于是刘放同志鲤鱼跃龙门,从一个地方豪强的幕僚一举成为堂堂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司空府的官员。

孙资同志的童年是比较悲惨的的,三岁时父母就去世了,被兄嫂抚养。虽然家庭很不幸,但他年幼时就表现得很聪明,而且被他的同乡中有个名人很欣赏他——王允。

名人看好的人,出名也更容易,不知怎么的,孙资同志的名声传到爱才的曹操同志耳朵里,曹操当时是司空,发通知让他到朝廷任职,但孙资此事因避仇人而搬家,没有赴任。

其实孙资同志的脑袋是很好使的,他除了认识王允,还有另外一个朋友,他也是名人——贾逵,在他帮助下,孙资同志终于顺利出仕,先是在地方上当县令,参丞相军事。

魏国初建之际刘放与孙资一起担任秘书郎,两人成为了同事,220年曹丕继位,刘放、孙资又分别转任秘书左右丞。几个月后,刘放转任秘书令。后来,魏国进行机构改制,秘书省成为中书省,刘放任中书监、孙资担任中书令,一同掌握机密。

两个小人物终于爬到了人生的顶峰。

曹叡执政后,对这两个三朝元老更是信任有加,先是给他他们散骑常侍的加官,接着给他们加官侍中,甚至还封县侯爵位(这个爵位大体相当于是丞相待遇了)。由于刘放擅长写书信和檄文,因此魏国的很多重要诏命文书,都交给他刘放办理。其实从工作任务看写文书只是小儿科,最厉害是几次对外作战的谋划全部交给他们了——说白了,皇帝是总司令,他们两个都就是皇帝身边的总参谋长。

顶峰有风景,也有风险,但由于两人都很会揣摩领导意图,虽然深得领导好评大,但人民群众却看不惯了,他们纷纷上书,提醒曹叡注意,但曹叡不为所动。

曹叡可能永远也想不到,这两个小人物居然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