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过曹魏时出于文学的浪漫和对雅号的喜好,曹操时代,王后之下分后妃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文帝增五等: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除去除顺成这一级,到明帝时代,后宫嫔妃不连皇后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等一共12级,如果加上皇后,恰好13级。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我根据史料《三国志明悼毛皇后》的某些记载(帝游后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推断,明帝时期的后宫还有一级嫔妃——才人,这样看来,好色的明帝后宫的嫔妃一共有十四级。
级别多,人数当然不会少,人数一多,问题自然也不少,大家争风吃醋问题那是免不的了。而曹叡处理这些事情来也和他老子曹丕一样,采取的是铁腕手段,毫不留情。
明帝的皇后姓毛,但她并不是曹叡的原配,曹叡做平原王时,娶的第一个妻子是河内的虞氏,也就是虞王妃。但原配虽然来得早,地位高,却不一定是最受宠的那位。曹叡继位皇帝后,按说虞王妃身为正妻,理所当然的应被立为皇后,但此时曹叡已经另有新欢——毛贵嫔,曹叡对虞氏冷处理,偏偏不立她为后。
对此,深感失望虞氏心里自然不爽。后宫的老寿星,祖母级的元老,太皇太后卞氏就去给她做思想工作,劝她一颗红心两手准备,鼓起生活的信心,但虞氏不知是压抑得太久,还是昏了头怎么的,居然对老太后抱怨说:“你们曹家自来就喜欢立出身微贱的人作皇后,从来就没有能以德义为重立过什么人……恐怕大魏的亡国丧祀就要从这里开始了吧!”
什么你们曹家喜欢——要知道,卞皇后可是歌伎出身,你敢哪壶不开提哪壶,打老奶奶的脸!
出言不逊,语言相当反动,态度相当恶劣,性质相当严重,后果也相当严重,不惩罚不足以平民愤!
卞太后听得脸色大变,她对这位晚辈的同情之心霎时间化为憎恶,她立即转身转身将此事转述了孙子曹叡。
曹叡大怒,虞氏于是被废黜,打发邺城行宫闭门思过。
虞氏被废,走运的自然是毛贵嫔。毛贵嫔是河内郡人,黄初年间被选入东宫,当时曹叡还是平原王,对这个毛氏却宠爱有加,两人进出都坐一辆车,显得十分恩爱。曹叡继位后,封她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嫔,花心的曹叡并没有立皇后,贵嫔嘛,就相当于是皇后替补,随时可以上位的。
虞氏孤零零地离开辉煌的洛阳皇宫,太和元年,也就是曹叡继位的第一年(227年),毛贵嫔顺理成章地升格成为毛皇后,但她绝对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命运会比 被废的虞氏更惨。
爱屋及乌,毛皇后进步后,她的父亲、兄弟也以坐火箭一般的速度非常爬升,毛皇后的父亲毛嘉出道以前是造车的工匠,
以前是骑都尉,现在改任做了奉车都尉,没几天,又爬升到光禄大的位置,同时封为嘉博平乡侯;同父异母的兄弟毛曾以前只是一个郎中,后来做到了驸马都尉。值得一提的是毛嘉同志出道以前原本只是个造车的工匠,突然成为了暴发户,小人得志的嘴脸便暴露出来了。有一次,明帝下令朝臣们都到毛家去聚会饮宴,毛嘉的言谈举止显得十分白痴,动辄就对大臣自称“侯身(类似自称侯爷),简直让这些非富即贵的大臣们心里直冷笑。
毛皇后虽然地位崇高,很受宠,皇帝后宫的美女很多,竞争相当激烈,稍不留神,好日子就没了。之后,曹叡移情别恋喜欢上一个姓郭的嫔妃(即后来有名 的郭皇后),毛皇后就日渐失宠了(帝之幸郭元后也,后爱宠日弛)。皇帝后宫不同普通百姓家庭,夫妻不和,过一段时间感情还可以重修旧好,而皇帝后宫的美女特多,皇帝看你不顺眼,基本上你的一生就得与寂寞为伍,几无翻身的可能。
237年9月的一天,曹叡带着一大群嫔妃新欢游北园(宫廷后花园位于洛阳城北),这次游园活动举办得比较隆重,一边听曲一边唱歌,异常闹热。异常蹊跷的是,皇帝举办大规模的娱乐活动,连低级别的才人都在邀请之列,偏偏就没有请皇后到场。
很不正常。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皇帝心中已经彻底没有皇后这个人了!
皇帝没把皇后放在眼里,但手下的嫔妃可不敢随意放肆,要知道,皇后毕竟是后宫的领导,千万得罪不得的。
郭夫人虽然受宠,但也怕自己成为皇后嫉恨的对象,因此他她机灵地主动请皇帝邀毛皇后一道游玩,但曹叡一听毛皇后就火了,请她干什么!
接着,曹叡转身对身边的人说,今天的事情要严格保密,不准让她知道!
但毛皇后的消息很灵通,她很快就得知此事。第二天,她见到皇帝,故意地问道,陛下昨天北园的宴会尽不尽兴啊。
曹叡听到的是,是一股酸味。
他脸色突变,原来手下人居然敢不听招呼,简直胆大包天,给我好好地查一查,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这一道命令下去,十多人的脑袋立即搬家,而贵为一国之母的毛皇后,命运也立即发生逆转,9月27日,曹叡翻脸不认人,绝情地地下令她自杀。
为一句戏言杀皇后,看来曹叡的冷血程度比他父亲曹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曹叡杀死了毛皇后,但他还假惺惺地给自己的皇后封了个“明悼毛皇后”的谥号。
毛皇后死了,受宠的郭夫人成功上位,成为郭皇后,好在她玩宫心计之类的有一套,一直得以善终。
曹操是好色的,曹丕也是好色的,而晚生后辈曹叡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好色的名声更加响亮,除了良家妇女,连某些已婚少丨妇丨也不放过。
237年,曹叡下了一道奇怪而荒唐的命令:已经结婚,但丈夫地位低微的(包括一般老百姓、低级官吏),都必须改嫁给守边将士!当然,如果你是有钱人,那就可以商量的,只要拿出一些牛马上缴,老婆就保得住了(时有诏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听以生口自赎)
表面上看,这是为了关怀那些为边防事业献身的将士们,实际上还包含曹叡同志的一个险恶用心,因为这项命令还规定,其中漂亮一点,送到后宫,为尊敬的皇帝大人服务(又简选其有姿首者内之掖庭)!
你看,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明帝后宫的人数虽然不如汉灵帝、汉桓帝时期的那么庞大,但也十分可观:据史书记载,自贵人以下到担任宫廷洒扫的宫女有千人,尤其是其是待遇问题,解决不好,影响和谐后宫建设,政治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