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魏明帝的幸福生活

现在要说一说曹魏帝国建国以来,慢慢形成的一种新的学科——玄学。要说玄学,就得说一种魏晋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清谈。大家知道,东汉宦官、外戚轮流专权,文人受到排挤,他们没事就互相标榜,品评人物,针砭时政,形成了所谓的清议。

清谈和清议虽然都是士人搞的文化活动,但它们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东汉的清议是一种好使的武器,专门谈论政治的,目的是为了参政议政。而经过汉末三国时期的战乱,一些人深感生命的渺小、政治想凶险、他们似乎已经看破红尘,志同道合的几个人聚在一起,相当于是举办沙龙,大家没事讨论一些哲学问题,时人称之为清谈。

值得一提的是清谈有一点是禁忌话题——政治,谁要是在研讨会上说什么治国理念,一定会引来口沫横飞:俗气,真是俗气!

不谈政治谈什么?

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什么都谈。而且他们还不是一般的吹牛侃大山,而是以虚无缥缈为核心的老庄哲理,对宇宙万物进行广泛的理论研究。

清谈研究的东西就是魏晋时期赫赫有名的玄学问题。

清谈也是一个圈,和清议界的老前辈一样,他们里面的人物也喜欢互相标榜炒作,一些人经过炒作也就慢慢地红了了,因此他们中也出了一些大碗人物,如诸葛诞、邓扬人等结为党友,诸葛诞等八人号为八达,夏侯玄等四人号为四聪,刘熙等三人号为三豫,此外还有: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也是清谈派的代表。

研究玄学问题的清谈派文人,虽然不谈政治,但还是喜欢参与政治的,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朝廷做官。夏侯玄、诸葛诞等人都在朝廷的尚书省、中书省等要害部门工作,由于他们崇尚虚无缥缈的生活,喜欢沽名钓誉,因此大多数人把他们定义为浮夸虚化之士。

所谓的清谈误国,实干兴邦,曹叡提倡的儒家理论,现在猛地冒出一大群庄子的传人,占据尚书省、中书省的要害位置,还不住地给人灌输所谓的心灵鸡汤,皇帝当然 不能容忍。

朝中的大臣许多都是学儒家经典长大,他们自然也看不惯这些成天夸夸其谈的玄学之辈,元老董昭率先发难,认为这些玄学家伤风败俗,实在应该予以严惩。

曹睿也早就看这些人不顺眼了,于是听从了董昭的建议,230年把这个集团定为“浮华案”,把夏侯玄、诸葛诞、邓飏、何晏、李胜、丁谧、毕轨、刘熙、孙密、卫烈等15人撤职下狱。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以曹叡的胜利暂且告一段落,而到了234年,是绝对值得庆贺的一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来自西边蜀汉的威胁就少多了;东边的孙权几路大军也是无功而返,也成不了什么气候。诸葛亮在世时,尚且不能突破魏国防线,诸葛亮病逝后,情况更加乐观了,估计蜀汉也闹不成什么大动静来。

三国鼎立已经形成,谁想突然之间采取行动吃掉对方似乎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多看少动,维持现状。对此,蜀汉的刘禅明白,孙权明白,曹叡也明白。

威胁少了,魏明帝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不少。以前他担心蜀汉、吴国联手进攻,现在看来,他们两国虽然还是盟友关系,但对手要发动联手进攻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

警报解除了!魏明帝不由得长长出了一口气。

既然危险警报已经解除,那就尽情享受人生吧。

魏明帝和他的祖父曹操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方说,都是文学家,也有不同的地方,比方说曹操的简朴是一以贯之的,而魏明帝的人生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富于战略眼光,精明强干、励精图治,是帝王的楷模,后半生也是榜样,不过是反面的——荒淫无耻,腐败透顶。

其实对于皇帝这份工作,曹叡的认识是很到位的也很“深刻”的:皇帝嘛,不就是有事工作,没事娱乐吗?

魏明帝首先搞的房地产,为自己修豪宅(皇宫)。自己组织兴建了许昌宫,又修复洛阳宫,建起昭阳太极殿……修这些上档次的豪宅不但花钱,而且很耗人力。

但对于皇帝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老子搞的是国家重点工程,钱嘛,国库里随便拿,人嘛,全国抽调。

三国时期人口本来就少,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魏国人口最多,也不过440来万,除开老弱病残,除开妇女儿童,精壮劳力恐怕就一百来万,再刨去三四十万当兵的,刨去屯田的,剩下能有多少?现在又要抽调人去搞房地产,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农活谁来干(农桑之事几乎停顿)!

对曹叡同志标新立异的改革,这时许多老臣看不下去了

元老司空陈群率先站出来反对,他以刘备占领益州后大兴土木,为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要求曹叡多反思一下。

但魏明帝的态度是,你是元老,你有说话的权力,但我就是不听;反正我事业要干,豪宅也要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王业、宫室,亦宜并立),而且为了有力地说明搞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曹叡还把西汉名人萧何修未央宫的事迹也搬出来了。

一句话,现在大家是辛苦一点,困难一点,但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就罢兵防守,连劳役也给大家免了,大家都轻松了(当罢守御耳,岂可复兴役邪)。

明显是强词夺理,陈群当然不依。他指出,从前汉高祖只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已然被灭,而宫室都被烧毁,所以萧何修建了武器库、粮库,都是紧急需要,然而高祖还责怪修建得过于华丽。而今吴、蜀两国还没平定,实在不应与古代等同并论。人们要想满足私欲,没有找不到托辞的,何况你是帝王,是黑老大,谁敢说个不字!

陈群是托孤元老,对他的意见,曹叡不予表态,但接下来修宫殿的事情一点没放松。

还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除了喜欢豪宅,曹叡还非常好色。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