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八月,孙权三路出兵攻魏:他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还有一路出兵寻阳,带兵的人名字不详。

以前和曹操、曹丕两代人打了个平手,孙权想欺负小字辈的曹叡。

三路大军来袭,如果刘禅之流遇上应该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了,但孙权的对手是曹叡。年纪很轻,但胆识过人。虽说父亲给他留下了四个指导老师,但曹叡和刘禅就是不一样,刘禅把托孤大臣当父亲当老师,什么事情都让相父做主,而曹叡虽然只有二十三四岁,但他只把托孤大臣当打工仔,继位没几天就甩开膀子单干了。

这里说一下江夏郡,赤壁之战前属于刘表,太守是黄祖;后来孙权杀掉了黄祖,占领了江夏郡一小部分地区,江夏郡的太守变成了刘琦。赤壁之战后,江夏被三方瓜分,北方大部属曹操,文聘驻守,西方,江夏首府夏口及其周边县城归属刘备,东方的鄂县,归属孙权。虽然是一个地方,三个政府,但从地盘大小来看,江夏主要由刘备,曹操双方划分。直到后面益阳会盟,刘备把自己势力下的江夏属地划给孙权。从此,江夏形成由魏、吴瓜分的局面。

孙权想独吞江夏郡,魏国的大臣都很担忧,纷纷表示应该派人支援一下,曹叡表示,孙权,他不就是想偷袭一把吗,而且他只是擅长水战,现如今已经和文聘处于胶着状态,他捞不到什么便宜,迟早得打道回府的。

曹叡不愧是玩政治的材料,他说得没错,孙权自己内部尚且问题重重,什么民族问题、交州问题,像一团乱麻一样缠绕在他心头,他是不可能放开手脚和曹魏死磕的。

援兵虽然没有派,但慰问团是少不了的。

谁也没有想到,起关键作用的恰恰就是这个人数极少的慰问团。慰问团的头领是治书侍御史荀禹,这个人还真有点头脑,他到了江夏郡,组织了一千人的队伍,偷偷趁着夜色,偷偷上山举火。孙权原本是偷袭的,看见山上火光,以为魏国增援部队来了,心里有些发毛,索性退军(禹到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吴王遁走)。

孙权还算是一个会打仗的主,而另一路的将领诸葛瑾,打仗基本上没怎么出过彩,更不巧的是,与他对阵的却是更加生猛的司马懿。司马懿虽然也是第一次带兵,但却换了一个开门红,“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三国志.明帝纪》)。有此战功垫底,司马懿年底顺利地升任骠骑将军。

两路进攻失利,另外一路无名英雄带领的队伍遇到了有名英雄曹真,结果就两个字——失败。

偷鸡不着蚀把米,孙权的确比较倒霉,但226年的孙权也并非一无所获。

他主要的成就,在外交上,对,我说得没错,是外交。

这一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至东吴,要求发展友好关系。扶南,又作夫南、跋南。中南半岛古国,字面意思是“山岳”。辖境约当今柬埔寨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

居然有外国使者前来,看来我东吴的影响力不小啊。

孙权很高兴,他也派康泰、朱应出使扶南,朋友要靠多走动,大家这么经常走动,就越来越熟络了。

除了扶南,还有林邑等国。林邑是古国名,象林之邑的省称,位置在今越南中部,秦汉时为象郡象林县地。东汉末,象林功曹之子区连自立为王。8世纪后改称环王。9世纪后期又改称占城等国也与东吴建交了。林邑,象林之邑的简称。故地在今越南中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秦汉时该国还是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属于象郡象林县地。直到东汉末,象林功曹之子区连自立为王,8世纪后改称环王。9世纪后期又改称占城。一个芝麻大点官的后代就敢闹独立,简直是世风日下啊。但东汉自己已经分崩离析了,也管不了那个忤逆的野小子要分家,林邑就那么轻而易举地革命成功,成为独立王国。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孙权也无心去追究什么大汉子民的国籍问题、政治信仰问题了,权当是国际友人吧。

除了周围邻居,还有一位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了东吴。

公元226年,罗马帝国商人秦论从海道至交趾,由交趾太守吴邈遣人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亲切地接见了这个国际友好人士。秦论被孙权的好客精神所打动,到处吃吃喝喝,游山玩水,结果在东吴一呆就是七八年,也算是乐不思蜀吧。

孙权以为曹魏的官三代曹叡同志好欺负,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他这才明白,曹叡,人如其名,实在是一个聪明之主。

事实上,曹叡继位不久就甩开几个托孤大臣乾纲独断了,尽管这几个元老都非常有本事。

227年,曹叡下令在全国重新推行五铢钱。

以前说过,曹操时代,由于物价飞涨,208年下令废止了董卓铸造的小钱,他试图恢复五铢钱,但或许是矫枉过正,或许是钱币发行太少的原因(没有证据表明曹操曾经铸造五铢钱,他下令恢复的五铢钱都靠民间的钱币流通),因此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与由于钱少谷多,谷物开始贬值,物价开始走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固然可怕,通货紧缩也是非常可怕的,战争时期,铸钱的金属都是战略物资,曹操要全力对付其他军阀,当然舍不得把大量的铜材都用于铸钱,无奈之下,他只好下令停止使用五铢钱。这时的民间交易,基本上实物货币,以物易物。

曹丕继位一年后的221年3月,开始进行币制改革,他下令恢复使用五铢钱,但情况和曹操时恰恰相反,钱多谷少,不久物价开始上涨,半年过后的10月,曹丕不得已再次废止了五铢钱改用谷物、布匹做货币(以谷贵,罢五铢钱)。

实物货币,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这样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实物货币的一大毛病就是人人家里都有货币,人人都可以掺假,人都是自私的动物,为了使自己家里的东西更值钱,换回更多的东西,大家纷纷发挥聪明才开始在可以当钱的东西上做手脚:你往稻谷里掺水,我就把纺织品织薄,反正拿出去换东西,能多赚一个是一个。法不责众,大家都这么搞,你皇帝总不可能把大家都拉出去毙了吧。

全民造假,成何体统!

于是在司马芝的建议下,曹叡下令,重新恢复五铢钱。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刘备的蜀汉政府铸行了大面额的“直百钱”,一枚当一百枚用,相当坑爹;而和更厚黑的孙权同志相比,刘玄德同志还算是有良心的,因为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孙权也独出心裁地造出了东吴版的大票子——大泉五百。

大泉五百因为钱币上分别印有“大泉”和“五百”四个字而得名,这玩意儿仅重约十二克,却相当于五百枚五铢钱用,如果用它去民间搜购东西,肯定是大赚特赚。

可能是尝到到了发行大钞票的甜头,孙权之后继续发行新的大钞票——大泉当千。

一枚只相当于过去的四枚重,却要以一当千用!

更搞笑的是这种政府造的大票子,一开始还有14克多重,后来越造越小,越造越轻,竟然造出了只有3.5克的袖珍型大票子!要知道一枚五铢钱差不多就有3.5克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久善于创新的事情又捣鼓出史无前例的大票子——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票子越来越大,物价飞涨,坑爹又坑妈,人们叫苦不迭之余,纷纷起来抵制这些搜刮老百姓财富的钞票。

如果不采取措施,怕要引起社会动乱呢。

无奈之下,孙吴不得不于赤乌九年(公元246年)下令停止这些大块头的市场流通,并作价回收。但覆水难收,有些人从中看到了商机,私下里铸造这些大钞票,并用于流通。

相比之下,还是曹魏的人厚道一些,祖宗三代人当政,都没有心血来潮地发行过什么大钞票,五铢钱就是五铢钱,即使改版了,还是实打实的五铢钱,童叟无欺,相当得人心。这是否暗示着某种必然的趋势呢?

或许吧。

魏明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继位伊始,抵御东吴,币制改革,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但他没有想到,很快他将面临新的威胁。

这个敌人,来自于西边——诸葛亮。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