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魏明帝,初登舞台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三国发生的故事,现我决定先介绍一个传奇人物——司马懿。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家庭,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家、军事家。

青年时代的司马懿照现在的话讲就是人很聪明,很有学问,同时有远大的理想,而且有点忧国忧民的味道太守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出身名门,学问又好,这样的人,自然是不缺人捧场的。

前面说过,东汉当官靠察举,要想被人察举,就得靠掌握舆论话语权的专家帮你炒作,正所谓的品评人物。专家说话了,一句顶万句,你名气有了,前途无忧。这也是当初曹孟德同志不惜使用下三滥手段也要逼着专家说两句的原因。

第一个赏识司马懿的是南阳太守杨俊。这位杨俊,既是体内的人物,也是品评人物的专家,他,见了不到二十岁的司马懿,开口就说,这个人不同寻常,前途无量以(为非常之器)。

第二个欣赏司马懿的是尚书崔琰。选与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是朋友,一天两人很随意地谈到了司马懿,崔琰说得很直接:“你弟弟又聪明又帅,反正你是不能超过他的(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崔琰也是体制内的人,专门负责做组织考察工作,他的话无疑是很有分量的。

两位大师品评过后,司马懿的名气渐渐地大起来。很快,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201年出任河内郡上计掾。

郡里上计掾,工作类似于现在的市统计局,每年年底要把各县报上来的人口情况、钱粮收支情况做好汇总,然后向中央汇报。现在的统计局向中央汇报工作比较简单,只需要动一下传真、电脑,复杂的工作轻松搞定;而那时没有这些高科技手段,要汇报,得派人跑到京师去当面汇报。

实话实说,上计掾跑京师既是汇报领导政绩的,也是跑项目要拨款的,因此,做这种工作的人必需自身条件过硬,如嘴才好、形象气质佳、脑袋反应快,在京师有人脉资源等等。司马懿同志的自身条件不消说,牛高马大,形象魁梧,脑袋好使,而且他的父亲、哥哥都在朝廷做官,这样的人不当选谁当选?

由于上计掾工作相当重要,因此,待遇也非常优厚,进京出差,往往享受领导待遇,住在本地的驻京办的豪华宾馆(郡邸寓)。某些运气格外好的上计掾,晋升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比方说在向领导汇报时,一不小心让中央首长留下来,前途就更加灿烂了。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司马懿同志当上计掾的时间是公元201年,曹操虽然已经挟天子,但还不能完全令诸侯,官渡之战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北方四州依然在袁绍手上,天下群雄割据,依然动荡不安,因此当上计掾跑许都是一件苦差事。

司马懿跑没有跑过许都,跑过多少次许都我们不清楚,但我们清楚他是一位就幸运儿。

他被朝廷第一号实权人物曹操,看上了,想征聘他到自己身边工作!

这可是许多人做梦也想不到的好工作啊,但司马懿同志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身体原因。

什么病?

风痹,也就是重症的风湿病,而且司马懿说得还非常严重,生活不能自理,估计活不了几天就要进棺材的那种。

当然是装病。

司马懿同志为了把演得更逼真一点,他索性辞掉郡里的上计掾职务,安安心心在家里“养病”。

这件事是比较蹊跷的,司马懿同志连郡里的上计掾都要做,怎么到首长身边工作反倒不乐意了?

什么情况?

《晋书》给出的说法是司马懿同志品格清高,忧国忧民,知道曹操要取代汉室,所以不肯同流合污。这样一来,司马懿同志的形象便光彩照人了。

这当然是不可信的。要知道,那时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父亲司马防都已经在曹操手下打工,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你忧国忧民起屁用!

还有人说,司马懿装病是想待价而沽,汉末的文人常常那么干。何况曹操早期的五大谋士如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等人早已是劳苦功高的元老,如果曹操下个文件,司马懿就屁颠屁颠地前去报道,是不可能得到多大重用的。

因此,精明过人的司马懿想抬抬身价。

但曹操不信,当然不信,这让好端端的一个大活人,怎么能说病就病了呢。

曹操本人是天才的表演艺术家,他当然不相信司马懿说的的鬼话。

一定有诈,一定要派人弄个水落石出才行。

话说司马懿回绝曹操后,他也明白,随随便便报一个因为健康原因就不去报道上班,是绝对忽悠不了曹操。依照曹操多疑的性格,他一定会派人来实地查看的。

既然已经放话出去了,就只有硬起头皮一条路走到黑了。

病人就要有病人的样子,司马懿开始躺在床上一心一意装起了病号。说是一心一意,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司马懿同志充分发扬把床板躺穿的精神,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好几年。

曹操派来蹲点的使者来了,经过耐心反复观察,他始终看到的一幅画面就是:一个二十来岁躺在病床上,病若游丝,吃饭、洗脸、拉屎拉尿什么都要人伺候,别说按时上班,就是连起床的精力都没有。

的确可怜啊。

使者如实上报,但生性多疑的曹操依然不相信,不会吧,以前怎么没听说过他有老毛病啊,你该不是被那小子给糊弄了把。

这次他派使者继续观察,同时叫他一定亲自检查,鉴定真伪,而且是晚上去,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

同时还教他一个具体办法,用针刺(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

他不是风湿麻木吗,看他怕不怕,如果他不怕针刺,那就是真的;如果他喊疼,那就是假冒病人。

使者当然不敢怠慢,一一照办。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