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对前者,刘备派犍为太守李严前去镇压,好歹是摆平了,对与后者,刘备自己都无能为力,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很忙,忙着和曹操争夺汉中。

杀死朝廷命官,就是造反。

这还了得。

于是诸葛亮亲自南下,关注事态的发展,同时他派出了新任太守张裔,希望他能扭转局面,但益州郡实在乱得像一锅粥一样,换谁去也没法,张裔同志也被生擒,雍闿把他当作见面礼直接送给了东吴。

雍闿想投奔东吴,但隔着千山万水,雍闿不是飞人,他只能绕道交州,曲线发展。但他沮丧地发现,就是曲线发展也是很难的,因为功曹吕凯等人已经带兵封锁了边境,山高路险坑深,雍闿不是土行孙,可以打地洞。

看来此路还是不同。

直线不行,曲线也不行,雍闿索性哪里也不去了,就留在当地发展,把动静闹大再说。

其实对“敌后”工作的雍闿同志,东吴始终是很关心的。为了鼓励对方把叛乱事业进行到底,东吴特意封雍闿当了益州郡太守。

相当于在蜀汉在蜀汉安插了一把尖刀。高兴的时候,搅动几下,让蜀汉的人心口滴血。

事实证明,雍闿同志在益州南部是很吃得开的,他留下后,迅速和当地一个叫孟获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四处煽动那些少数民族部落造反。

事实证明。造反也有跟风一说,当时除了益州郡外,牂柯(zāng kē)(今贵州凯里西北)郡太守朱褒、越巂(xī)郡(四川西昌东南)的夷王高宝等都先后发动叛乱。

南中地区四个郡,有三个郡都在叛乱,换在平时,蜀汉早就出兵维稳了,但今非昔比,国家正经历大丧之痛(刘备驾崩),国力衰弱。

还是以安抚为主。

虽说诸葛亮对南中的孟获等人一直采取绥靖策略,但并不是毫无作为,让他们自由发展,对此他未雨绸缪,多管齐下:他首先安排越嶲太守龚禄到南中边界安上县作准备;从事蜀郡常颀行则直接南行,查清事件。

另一方面,他让李严给叛军头目雍闿写信,陈述利害,希望他早日悔悟,回头是岸。

李严同志心很诚实,但雍闿同志不知是忙于造反事业没时间,还是不懂礼貌怎么的,一直不回信。

其实诸葛亮让李严写信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和叛军很熟——李严当犍为太守时,曾经镇压过高定同志参与的叛乱。

熟人之间就不用那么客气,有事说事就可以了。

李严的信写得多,但中心思想就一个:回头是岸,不回头,就没有岸,只有军队。

但雍闿不回信是也有原因的:李严当犍为太守时,曾经镇压过叛乱。

因此李严同志想想也该明白,换我是雍闿,只要没得失忆症,我也不会给仇敌回信。

哼哼,懒得理你。

但李严毫不气馁,他不厌其烦地继续写信,反正是低成本运作,如果写几个字就能换来民族团结,那一字千金,性价比就太高了。

一共写了六封书信。

就希望你表个态,千万不要站错队哦。

最后雍闿实在没法了,只得懒洋洋地回了一封,而且态度很不友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世上只有一个中国,但有三个政府(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我们这些孤陋寡闻的民族兄弟也不知道改听谁的话,该跟谁走(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

一句话,你们蜀汉算老几,我凭什么听你的,要表态也有等你们三家几个分出胜负再说。

如此嚣张,活腻了。

雍闿想拖,诸葛亮却没有那个耐心。225年3月,一切准备停当后,诸葛亮终于决定,出兵南中!

这一年,诸葛亮45岁。

出兵,朝廷上下是支持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是,派谁带兵。

诸葛亮想亲自挂帅,但丞相长史王连认为,不就是一些民族兄弟闹事吗,成不了大气候的,派个大将去就可以了,犯不着丞相亲自去不毛之地冒险。

一句话,你是国家的舵手,路上的灯塔,万一你出了点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啊。

但诸葛亮同志一向是喜欢亲力亲为的,自己动手,自己才放心。

更何况是复杂的民族问题。诸葛亮同志早在隆中的茅草屋里就提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工作的指导方针——南抚夷越,他担心一般的将领武将,不一定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不能真正彻底地贯彻执行自己的少数民族工作思想。

因此,必须自己出马,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当然,诸葛亮也不是孤军深入,考虑到南中地区地盘大,情况复杂,诸葛亮特意派遣三路大军,一路由马忠带领,从成都出发,剑指牂牁郡;一路由李恢带领,从平夷(贵州毕节)出发,三路大军约定在益州郡会师。

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

参军马谡为他送行,一路上诸葛亮就问他,你看这次我们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最好啊。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熟读兵书韬略,有人根据他后来的兵败把他贬低得一无是处,实际上马谡但是块当参谋材料,只是不适合当指挥官而已。

他直来直去地说,南中叛乱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果只使用武力解决,往往是今天把他们击败,明天他们又抄起家伙重新造反,实在让人头疼。最好是对症下药,胡萝卜加大棒,一边镇压,一边安抚,让他们口服心服,才能上策。

七月,诸葛亮抵达南中,别看雍闿闹得欢,但遇到识货的行家,自己也就不行了,在越嶲郡,诸葛亮斩杀了雍闿、高定。

两个始作俑者已经上了断头台,只剩下一个孟获还在坚持斗争。

坚持就是胜利,有些事情,坚持是可以换来胜利的,有些事,是不能的,比如造反。

也该孟获倒霉,不久他就被诸葛亮活捉。

孟获以为自己死定了,但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诸葛亮早就定下了调子:鉴于这位仁兄在少数民族中有很高的威望,因此,对这个带头大哥级的人物,不能虐待,只能优待;只能活捉,不能杀害。

有这条特殊政策,孟获这个战俘的日子就比较好过:诸葛亮让他到军营随意参观考察,也不怕泄密。我想如果那时有照相机的话,估计让他拍照、录音都可以。

如此开放,就像当今的美军有什么新式武器总喜欢大肆宣传,广而告之一样——只因为自信。

有时,自信也是战斗力。

参观结束后,诸葛亮特意问孟获同志的观后感:

“你看我们的军队怎么样啊(此军何如)?”

那潜台词是,你服不服啊。

当然不服,孟获回答:

“以前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所以打了败仗(向者不知虚实,故败),现在我都看到了,不过如此而已。如果你敢放我回去,打一个胜仗不成问题。”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