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到后来东吴的将士遭遇风暴,损失惨重(后权遣将士至辽东,于海中遭风,多所没失),孙权想起了耿直的虞翻,于是命人到交州找寻虞翻,考虑到虞翻此时应该七十岁了,于是特别嘱咐,如果找到就护送他回建业;若已死,则送还会稽,并让儿子仕官,但此时虞翻已经带着满腔的遗憾驾鹤西去。

虞翻同志的事迹生动地告诉我们,职场中管好自己的那张乌鸦嘴有多么重要。

一句话,虞翻之所以出事,实在是因为像孔融、祢衡之流太爱出风头,而并不是因为他是江东派,他是士人——我们可以具体假设一下,假如他性格不改,身份变成流亡派,或者淮泗派,他的命运就会变好吗?

当然不会。

决定命运的是性格,而不是身份。性格不讨领导喜欢,自己自然走不了多远。

身份未必决定命运,而性格一定决定命运,古往今来,莫不是如此。

………………………………………………………………………………………………

等邓芝第二次出访吴国时,气氛就轻松多了。孙权很乐观地说,如果我们团结一致,吃掉了魏国,事情就简单多了,那时两个皇帝,分别治理自己的国家,和平共处,岂不是一件乐事!

邓芝不愧是直肠子,他不会随声附和,只会直来直去地说,而且语调就不像孙权那么乐观:大王啊,你天无二日,如果消灭了魏国,我们之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呢,说不定会刀兵相见啊。

孙权呵呵大笑,你很直爽,说的完全是大实话!

和东吴关系彻底恢复了,诸葛亮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刘备驾崩后,他成为蜀汉事实上掌门人,总设计师,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诸葛亮务实,也有战略眼光,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但曹魏强大,因此以前他为实现这个理想设计的框架是蜀汉自己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现在曹魏依然强大,诸葛亮他设计的框架依然是两路出兵,只不过不是蜀汉自己唱独角戏,他希望把东吴拉过来,帮自己一把,具体说,就是希望孙权有事没事在合肥方向闹点动静。

自己从汉中出兵,北伐中原,然后利用孙权从东边出兵,牵制魏国,两路夹击,搞掂魏国。

因此吴国发展关系,实际上就是利用吴国,所谓的外交,其实就是互相利用,算盘实在打得很精。

但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候,对于病人而言,最迫切的不是剧烈运动,需要的是休养。

223年到224年,他都没有大的动作,对内休养生息,苦练内功。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挖掘人才,诸葛亮的用人方针我已经说过了,用人唯贤,说白了就是道德水平高的人优先考虑,宁缺毋滥。但问题是诸葛亮虽然求贤若渴,某些同志就是死活不肯,该怎么办?

请,诚心诚意地请。

224年,诸葛亮已经是蜀汉丞相、益州牧,这次他打算请一个叫杜微的同志担任丞相府的主簿,没想到却碰了一个软钉子。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今四川绵阳东)人,少受学于广汉(今四川广汉北),是个比较有学问的人。刘璋时代辟他当从事,后来因为健康原因辞官。刘备定蜀后,也想请他出山,但没想到却他微称耳聋为由婉拒邀请。

这次诸葛亮见到杜微,人家还是借口身体不好,不肯出山。诸葛亮到很有耐心,您老不是耳聋听不见吗,好办,我写条子,咱们通过笔墨交流。

杜微还是老调重弹,我身体也不好,听也听不见,做官实在有损政府的光辉形象。

诸葛亮大度地说,没事儿,你身体不好,不用做军事谋划之类太伤神的事情,只需要发挥你的影响力在政府随便顾问一下,参谋一番就可以了。

这下杜微不好推迟,只好半推半就就接受谏议大夫的职务。

诸葛亮爱惜人才,但对某些不守规矩的人才,他也会毫不犹豫废掉的,而廖立就是其中的典型。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沆(今湖南常德西)人,生卒年不详,廖立这个人是比较有才的,刘备荆州牧时,曾经提拔他担任治中从事,后来提升为长沙太守。刘备入蜀地后,留下诸葛亮镇守荆州,孙权派使者与诸葛亮通好,使者问,当今的士人,谁具有定国安邦的才干?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回答,廖立、庞统是楚地英才,能成大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话可能只对了一半,庞统是一代英才,而从廖立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实在有点名不副实。

汉建安二十年(215),吕蒙袭长沙,廖立抵挡不住对方的攻势,逃回益州大本营,刘备也不追究他的责任,反而让他担任巴郡太守。刘备称王后,廖立担任侍中。

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很高,而廖立也有点沾沾自喜了,他认为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凭自己的本事、名气应该是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最好但担任副总理一类的高官(立本意也逢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副)。

但现实是残酷的,刘禅时代的蜀汉帝国,诸葛亮地位最高,其次是李严,而他只是一个区区一个副部级的长水校尉,比他地位高的同僚更是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要想追上他们的步伐,看来是任重而道远。

既然追不上,索性不追了,廖立牢变得骚满腹起来,他先是把炮火对准两个绝对不能打击的前辈——刘备、关羽,对他们的战争失误大加指责。

在蜀汉,刘备、关羽的失误举国皆知,但都是蜀汉的伤疤,禁忌话题,是不能随便揭开的,更不能伤口撒盐。

点评完革命先烈,廖立的大炮性格并没有所收敛,他接着张开大嘴随意点评自己的同僚们,在他看来,这些同僚都是平庸之辈,唯有他自己怀才不遇。

廖立骂人就图过过嘴瘾,但他忘了,祸从口出的道理,很快诸葛亮知道廖立的所作所为,他很快下令免去廖立的一切职务,打发到偏远的汶山郡(今四川汶川西南)去种地。后来得知诸葛亮逝世,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复出了,不由得含泪哀叹道,这辈子我只有在少数民族地区当百姓的命了(我终为左衽矣)!

其实事情也没有他想象的那样悲观,廖立多少还是有点机会的,后来姜维率军经过汶山郡时,见了廖立一面,发现这位老兄毫无悔意,嘴巴依然那么不饶人(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他复出的事情才算彻底泡汤了,最后郁郁而终,死在汶山郡。

诸葛亮快刀斩乱麻一般理顺了了外交关系,但国内的局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南中问题,有加剧的倾向。

从建安二十三年以来,南中几乎连年都有故事发生: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越嶲郡高定组织叛乱……

时隔一年后的219年,益州郡豪族雍闿和东吴交趾郡太守士燮接上了头,突然发动叛乱,杀死了太守郑昂。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