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诸葛亮对李严虽然有所警觉,但自己是丞相,宰相肚子能撑船,诸葛亮认为,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也是用人之际,抓小辫子,与其和他无休止的斗争搞内耗,不如包容一点,让他为朝廷好好工作(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

一切为了团结,一切为了大局,忍一忍。

虽然李严同志的工作态度很有问题,诸葛亮依然不计前嫌,

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发兵三路伐蜀,为加强汉中防务,诸葛亮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军。

诸葛亮知道李严喜欢追求进步,于是上表加封他为骠骑将军,实在给足了面子。

但李严爱面子,更爱实惠。

他依然觉得不满足。

他觉得自己这个二把手活得实在太窝囊了,一直没有参与朝政,现在诸葛亮需要他,该他要维权,提条件了。他以魏国的司马懿等托孤大臣都是开府的为由,希望自己也能开府治事。

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就可以和诸葛亮分庭抗礼了。

对这种挟敌人以自重坐地起价的敲诈行为,诸葛亮是深恶痛绝的,不过为了战事,他还是选择了部分妥协:上表其子李丰当交州都督,并让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代管丞相府事务。

放心,江州是你的,我丞相府的大门也是向你敞开的。

如此优惠条件,不答应是傻瓜。

李严这才羞羞答答地上路了。

…………………………………………………………………………………

扯远了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发现蜀汉面临的情况糟糕透了:突然之间两个国家都是仇敌,一个朋友都没有!

外部环境如此复杂,内部环境也不大好,国家一打败仗,什么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最突出、最紧迫、最揪心的要数南中问题,因为那里发生叛乱,而且次数很多,规模很大,完全不把政府放在眼里。

南中,在今天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一代,古代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古时候称南方的少数民族为夷人、越人。其中云南一带生活的叫南夷,四川一代生活的叫西夷,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基础设施极其落后,说白了吧,是极不发达地区。

因此,秦汉以前是政府是很少管的,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兄弟在自娱自乐,一个是中原本身都很乱,谁也不想管;其次在经济是很不划算,对这样的落后地区,拿到手还得花钱去扶贫,在实在是亏本的买卖。

当然,深谋远略的人还是有的。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他下令修五尺道,让南中与外界有了联系,而汉武帝更是深谋远略,他在先后南中设立了越嶲郡(今天四川西昌一带)、牂牁郡(贵州黄平)益州郡(云南晋宁),把南中正式纳入大汉的版图。

刘备接手益州前,南中已经不大服管了,刘备接手后, 夷越少数民族兄弟对这个外来政权更加充满敌意,他们常常用叛乱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因此,派一个得力的干将去镇守南中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情。

刘备、诸葛亮派出的第一任南中事务代表是邓方,他先是担任朱提郡太守,接着任安远将军、降都督,正式总管南中事务。

虽然邓方也算是一个人物,但他在位,南中也是险情不断,形势严峻。

邓方逝世,蜀汉改变思路,派出了本地人李恢。

李恢属于南中的大族,刘璋时代李恢在益州郡里当督邮,由于他的姑夫爨(cuàn)习是建伶的县令,有违法的行为,李恢差点连坐免官。

由于李恢的家族势力庞大,他们通过四处活动,让太守董和把事情压了下来,没有免李恢的官。

此后,太守把李恢推荐到州里当官,此时,恰好是刘备和刘璋翻脸的时刻,精明的李恢审时度势,认为刘璋成不了大事,于是乌纱帽也不要了,直接奔赴绵竹刘备大营,冒充是益州郡来洽谈合作事宜的使者,直接投奔了刘备。

刘备对李恢的到来很高兴,让他留在军中效力,包围成都后,又让他充当说客去汉中联系马超。马超归顺后,刘备开始把李恢当作自己的铁杆心腹,连有人诬陷李恢造反,刘备也置之不理,反而提拔他为益州别驾。

人有本事,加政治上可靠的,不派他派谁?

于是诸葛亮任命李恢为降都督,领交州刺史,驻扎平夷县。

这里说一下,三国时代,三个国加都视自己为正统,都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地盘,因此,一个叫遥领的任职、封爵方式应运而生。所谓的遥领,就是任命你为对方地盘的长官、或者把你的领地封在敌国。这种事情,效果相当于是画饼充饥,反正大家都在这么做,权当一乐吧。

交州是孙权的,因此蜀汉让李恢担任交州刺史就属于遥领,让马超担任凉州牧也是遥领,同样,刘禅同志封诸葛亮为武乡侯,有人说是在南郑县武乡谷,是乡侯,也有人说诸葛亮的封地在琅琊郡武乡县,是县侯,也属于遥领。除了恶心敌人,还可以激励自己人的士气,要想得到真正的实惠,坐收租金,先努把力把对方的地盘打下来再说。

其实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可以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来比喻,但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刘备这个董事长有目标无理想,而诸葛亮有理想,也有目标。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很简单也很复杂——恢复汉室。

诸葛亮是个有理想的人,但他更明白,现在奢谈理想还很远,需要做的工作是务实。因此,务实的诸葛亮决定对南中的少数民族兄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绥靖政策。

蜀汉再也经不起战争的折腾了,需要的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不怕你们闹得欢,秋后再给你们拉清单。

没办法,内外交困,当家作主就这么难,哪怕你是丞相!

这副担子就落在了诸葛亮的肩上,沉甸甸的。

我会退缩吗?

当然不会,我将践行对先主的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事实证明,诸葛亮同志的确很会吃苦耐劳,比方说上到批阅公文,下至检查账目,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

但国家大事,千条万绪,要想双休日、要想黄金周出去旅游放松估计是不可能了,他只能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否则怎么也忙不完。

领导热爱劳动,的确精神可嘉,但换着一种角度来看,可不可以解释为领导太过痴迷于权力,舍不得放权呢?

我认为,是可以的。

你一个人都是万能的,还要手下人干嘛。

事实证明,这世界上是没有人是万能的,人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是两码事。

而诸葛亮的问题,有一句现代流行语说就是管理问题。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