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期间,虽然庞统加盟,但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地位也不及诸葛亮,进军益州后,有个法正,他是军事高参,刘备打仗时常把他带在身边,的确非常信任,但这也丝毫不影响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在刘备平定成都后,给自己一群元老,如简雍、孙乾等人很高的地位,看似高于诸葛亮的军师将军,但他们都是挂个虚名,吃闲饭而已,论实权,论重要性比诸葛亮差远啦,因为诸葛亮要代理的是左将军府的大小事务!

因此,刘备称帝后,直接提拔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丞相主管国家政务,相当于总理,有人说,诸葛亮的丞相是不开府的,没西汉的丞相实权大,但不要忘记了,诸葛亮的头衔里还有一个录尚书事,蜀汉的官制和大体和东汉差不多,尚书台负责决策,录尚书事,就是参与国家决策,因此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录尚书事,就是货真价实的丞相,国家的总理。

其实,诸葛亮的权力远远不止这些,张飞死后,刘备又让诸葛亮兼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管京畿地区的行政,司法、治安,当司隶校尉,就相当于监察了群臣,你说牛不牛?

因此,对诸葛亮的才干刘备是信任的。

有人说,你说话不是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刘备信任诸葛亮,一会儿说刘备是在考验诸葛亮?

不矛盾。

且听我慢慢道来:虽然刘备对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但还没到把国家的产权全部交给他的地步,刘备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希望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才干辅佐好太子,

一句话,要试探他、考验他,也要重用他。

只要没有野心,你要权力、地位都好说!

因此诸葛亮表态了,刘备就放心了一大半,于是刘备诏书命令儿子刘禅,进一步明确诸葛亮的地位:“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如果不信任诸葛亮,他写这个遗照岂不是多此一举。

当然,与诸葛亮同时接受托孤的还有李严。

前面说过刘备集团由三股势力组成:刘备带来的荆州派,刘璋以前的东州派,益州本土派。

李严是东州派,能力还行,尤其是打仗方面,自刘备入主成都以后,他多次以带兵少胜多平定大规模的叛乱,但这个人是有点问题的,一个他不是刘备的嫡系,另一个他的品行也有点问题,刘备为照顾东州派,特意把他作为托孤大臣“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一般说来,托孤大臣是不分正副的,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刘备为了让李严牵制诸葛亮,但我认为,恰恰相反,根据刘备和诸葛亮的感情来看,刘备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给李严打招呼,注意你的是身份,你是副的,什么事情都要听招呼。

还是那句话,如果刘备真的不信任诸葛亮,如果刘备真是要牵制诸葛亮,那就根本无需让刘禅“事之如父”了。因此,诸葛亮的地位实在不一般。

现在对托孤的争议有两个尖锐对立:一种观点是刘备原本不信任诸葛亮,他的托孤是表演,是想牵制诸葛亮;另一方面把刘备说成是大公无私的神人,对于信任的诸葛亮,似乎连江山都可以赠送。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还是那句话,刘备非常信任诸葛亮,但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赠送江山的地步!

之所以长久以来这些争议不绝于耳,我的看法是,和国人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审美观点有关,喜欢一个人,把他捧成一朵鲜花一样,什么事情都乐意往最好的方面去,恨不得给他全身镀金;不喜欢一个人,把他当作臭狗屎一样,什么事情都往最坏的方面去设想,恨不得踩上他几脚。千百年来,刘备一直被某些人喜欢,也一直被某些人讨厌,因此,产生这种对立的观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我始终认为,这世上除了黑白外,还有更多的色彩,许多时候我们实在不好把它们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人是复杂的动物,政治家更是最复杂的动物,我们应该跳出历史看历史,只有这样分析的历史才是客观、公正的。对于刘备托孤,我依然坚持我自己的观点。

当然对李严同志,刘备应该也是信任的,不然也不会给个托孤大臣的名分了,只不过有限度有条件信任罢了,诸葛亮是正职,又是刘禅的相父,恐怕李严托孤大臣的地位自然要低得多了。

4月,刘备驾崩,17岁的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丞相、武乡侯,并领益州牧,并且开府治事。这相当于是说,诸葛亮有了自己的一套政府班子,由于遗诏上有交代,刘禅自然大胆放权,

蜀汉的政府机构大体上继承东汉,不同之处在于,东汉只有三公,没有丞相,权力在尚书台手里;而诸葛亮主政时期的蜀汉实行丞相制,有三公,有尚书台,但没有大将军。和东汉一样,蜀汉的三公没啥实权,和东汉不一样的是,蜀汉的尚书台只是普通的秘书机构,因此,东汉大将军的权力、尚书台的决策权,加上丞相的行政权、执行权,全部集中到诸葛亮手里,因此,诸葛亮这个丞相的权力实际上是和皇帝差不多的,什么事情都是他说了算(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军事才干可能并不是非常突出,但他治国的才干却是举世公认的。

作为蜀汉的总理,我们都知道他诸葛亮下的第一步棋是关闭边界,休养生息。此外,诸葛亮除了大力发展农业,还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比方说,对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他派了一千多名士兵去常年维护,而在首都成都,他组织修筑九里堤,抵御洪水。

由于诸葛亮权力巨大,因此一些亮黑常常把他和野心家曹操相提并论,但我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

其实有权是好事,爱权也没错,关键是怎么用。

我们对比一下三国时期的两大权臣诸葛亮和曹操怎么当丞相就知道了:曹操拥有权力,主要是谋私,为自己的儿子当皇帝铺路搭桥;而诸葛亮虽然拥兵,但不自重,虽然集权,但无野心,虽然爱权,但不谋私,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同志虽然大权在握,却比较开明,比较民主,他曾经发文件给下属,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希望大家对时局畅所欲言,只要不是反动的言论,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一个谋私,一个为公,这也是千百年曹操一直被人唾骂,而诸葛亮一直深后人尊重的原因。

要做事业,就需要权力,有权力,而不滥用,不营私,这是一种品格,这世上,能做到的,有几人?

诸葛亮权力很庞大,副手李严的权力则很袖珍,托孤前李严是尚书令,托孤后,封他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同时让他镇守永安。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