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同时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向猇亭靠拢,配合陆逊的行动。

吴军四处点火,加上是夜间,蜀军辨不清虚实,十分慌乱,四处乱窜,根本组织不到一块儿。

乱了,也就完了。

此时被围困多时孙桓部也解困了,向蜀军发动反击。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

吴军发动全线反击,蜀军全线崩溃,刘备虽然打仗水平很烂,但跑路的本事绝对上乘,他一口气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手下人就地组织防御。

但陆逊不乐意放过大好时机,他带兵四面围攻,又是杀人,又是放火,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

实在不能打了,趁着夜色掩护,强行突围,撤退吧。

刘备虽然逃离了马鞍山,但手下的士兵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降的降,已经成了彻底崩溃之势。

人只顾逃命,军用物资、车船理所当然地被陆逊笑纳了。

逃离马鞍山,并不意味着安全。

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刘备又遇到贵客——吴将孙桓,以前孙桓被刘备包围了好几个月,差点成为俘虏,这次脱困了,更是憋足一股劲儿要报仇。

孙桓猛追猛打,刘备毫无还手之力。

还是只有逃。

最后幸亏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衣物、盔甲等堵塞山道,刘备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蜀军溃败,但不怕死的好汉还是有的。比如断后的傅肜(róng),被吴军追赶,身边的人全部战死,吴军要他识相一点,赶紧投降。

就你一个人了,反抗是徒劳的。

就我一个人了吗?

是的,但哪怕是最后一个人也只有一种活法——战斗。

战斗!

面对敌人劝降,傅肜痛快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吴狗,大汉将军哪有投降的道理(安有汉将军而降者)!”

壮哉!

冲!

傅肜冲入敌阵,壮烈牺牲,如此表现,实在是铮铮铁骨,令人肃然起敬。

除了傅肜,还有一个将领面对死亡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坦然面对,他的名字叫程畿。

程畿是从事祭酒,刘备兵败后,他带领船队从西撤退。由于回撤是逆流而上,进展速度比较缓慢,此时吴军的水军已经追上来了,手下人劝他,追兵来了,应该换乘一条快船。

程畿却不紧不慢地说,我自从军以来,从来不习惯临阵脱逃。

面对战败的结局,各人有各自的选择,有人牺牲,但有人投降,比如杜路、刘宁等将领卸甲投降东吴。

相比之下,同样是投降,有人可恶,有人却情有可原,比如黄权。

当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带领部分水军,正在江北防御魏军,但战事开始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进退维谷,他不想向东吴投降,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蜀汉虽然没有扣押将士家属做人质的习惯,但投降敌人也是要受到军法处置的,有关部门依照法规,准备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反而很大度地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

没有参战的魏文帝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一支水军,简直是意外的惊喜,他非常高兴,封黄权为镇南将军,加侍中。魏国的侍中是加官,只有受皇帝特别恩宠的人才有资格得到它。

此时传来一个惊人的坏消息,有人说黄权的家人已经被刘备给杀了,来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年曹丕同志都深信不疑,他让黄权发丧,黄权却不肯轻易,也不急于发丧,因为他知道刘备、诸葛亮为人。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刘备病逝,魏国上下举国欢腾,大家纷纷上表庆贺而唯独黄权不这样做。魏文帝曹丕想故意吓吓他,于是派人召见他。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在道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下属官员、侍从都吓得魂飞魄散,以为大祸临头,而黄权却举止自若。

对刘备,黄权是了解,但对诸葛亮,黄权就是钦佩了,这从司马懿给诸葛亮的一封信就可以看出:“黄权为人爽快,他谈论其你来,经常是从坐位上起身,赞不绝口。”

黄权后来成为魏国的车骑将军,跟随他一起到魏国的儿子黄邕继承了他的爵位。值得一提的是,黄权虽然跟了魏国,但他另一个儿子黄崇却视魏国为敌人,他先在蜀汉担任尚书郎,后来跟随卫将军诸葛瞻(诸葛亮之子)抗御魏国的邓艾,阵前殉职。

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谡的哥哥、诸葛亮的好朋友。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名,而马良又在兄弟几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马良的眉毛中有白眉,故得名白眉)最良”的赞誉。这次跟随刘备参战,刘备给他的任务是去武陵郡招纳那些少数民族兄弟,协助行动。马良还错,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夷陵惨败后,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步骘截击而死”

话说刘备逃到白帝城后,东吴内部对后继的军事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种是激进派,主张乘胜追击,活捉刘备,扩大战果,持这种观点的人以吴将潘璋、徐盛等人为代表;而另一派属于保守派,主张见好就收,以陆逊和朱然、骆统等人为代表。

面对诱惑,谁都会动心,但抵制诱惑,更需要一种理智,而这种理智,陆逊等人才有。

分析一下对手就明白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加上赵云带来的援兵,对手永安驻军接近两万,白帝城已经难以攻克。更何况陆逊身后还有一个更危险的敌人——曹丕,他可一直在身后虎视眈眈,等着坐收渔利呢。

还是见好就收吧。

至此,历时一年有余的夷陵之战终于结束。

对孙权而言,经过此战,他们已经牢牢地占据荆州,彻底打了一个翻身仗;而蜀汉就凄惨了,短短三年时间,便经历襄樊战役、夷陵之战两次大战,一次比一次败得彻底,蜀汉元气大伤,盛极而衰,它的国运由此而定。

有人说,刘备根本就不应该发动夷陵之战,我的看法有点激进,现在为一个钓鱼岛都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你死我活的,何况是那么大的荆州?荆州对蜀汉太重要的,失去那么大一块地盘,还奢谈什么友好,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肯定应该夺回来——只不过,刘备发动战役的时机太过匆忙,应该等到国力强盛、然后选择一个懂军事的高参随行,才有胜算。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0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0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