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极狠毒,也有见地的战略规划,如果曹丕采用,那孙权可真的就完蛋了,三国的历史将就此改写。刘晔,也由此进入三国超一流的谋略家行列。
刘晔的计策的确好,但一向很狡诈的曹丕这次却非常厚道,人家孙权真心投降,我们却打人家的主意,说出去影响多不好。还不如攻打蜀汉,胜算更大一点。
攻打蜀汉?山高路险坑深,你老子曹操都无可奈何,你差得更远。
刘晔再次分析说,如果攻打蜀汉,刘备一定回师,大家将缠斗不止,孙权反而坐收渔利;如果攻打孙权,刘备内心一定很高兴,即使孙权求援,他一定不会救援的。
机会就在眼前啊。
但曹丕放弃了,看来离优秀政治家的距离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差一点点,也是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曹丕不但不打黑枪,反而决定,给孙权加官进爵。221年曹丕准备派礼仪部长邢贞前往武昌封孙权当吴王。
又是 刘晔再次表示反对。
让他当吴王?他明明是诈降,当个将军就可以了,即使我们送礼如此大方,也将来他打败刘备一定会与我们翻脸的。
曹丕沉醉在孙权归顺的喜悦之中,对此毫不理睬。
221年8月,曹丕以皇帝的名义正式封孙权为吴王。虽然曹丕很大方,很仁义,但孙权手下似乎不大领情,他们认为一个区区的吴王怎么够味,孙权的职务应该是上将军、九州伯。
那时全国只有九个州,也就是说,天下的领土全部归孙权管辖那还差不多。
孙权倒是看得很开,九州伯也罢,吴王也罢,不就是一个虚名吗?大丈夫能屈能伸,还在乎这个!
孙权接受了曹丕的封爵,他也派了一个叫赵咨的人去洛阳答谢。
曹丕亲切地接见了他,并饶有兴趣地问,吴王是怎么一个人啊?
赵咨说,我们吴王聪明、仁慈、睿智、而且富于谋略。
曹丕继续追问,何以见得?
赵咨说,吴王在平凡人中提拔鲁肃、吕蒙,那是聪明;得到于禁而不诛杀,那是仁慈;兵不血刃收复荆州,那是睿智;虎踞三州(扬州、荆州、交州),却屈身于陛下,那是谋略!
曹丕换了一个话题问,那吴王喜欢读书吗?
赵咨说,吴王虽然日理万机,但一有空就喜欢读书,吸收营养,不像是一些读书人,读死书,死读书。
曹丕又问,那吴国是不是可以征服?
赵咨说,大国虽然兵多将广,但小国也有自己的策略,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曹丕又问,那你们吴国有没有能力攻击我们?
赵咨虽然使者,但却毫不客气地说,吴国有百万雄师,而且有长江、汉水作为依托,想向北进攻,似乎并不是难事。
这个人铁齿铜牙,虽然是吹牛,但曹丕还是很欣赏。他问,吴国像你这样聪明的人多不多?
赵咨接着吹牛,我们吴国无比聪明睿智的人士,起码有八九十人;至于像我一样的人,那更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
既然吴国已经俯首称臣了,曹丕也毫不客气地开出一大串礼品清单要求对方进贡。
吴国的人不想进贡,但孙权却是视金钱如粪土,照单奉送。
我送出去的东西,今后会收回来的。
孙权也不得不送,因为蜀汉的进攻咄咄逼人,形势逼人啊,如果曹丕此时与他翻脸,那他什么都完了。
现在说说夷陵之战。
话说襄樊战役后,吴国与蜀汉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
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4万人(后来有沙摩诃加入)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
战事一开始进展还算顺利吴班等人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
狼真的来了,孙权知道这场战争是躲不过去的了。
该派谁做统帅呢?
以前有吕蒙倒是个将才,但他已经病死了,吕蒙死前倒是推荐过一个人——朱然。朱然是朱治的义子,是一个能干的将领,但孙权总觉得他缺少一点什么,对他多少有些不大放心。
东吴人才济济,难道没有比朱然更合适的人选了吗?
有的,一定有的,孙权猛地想到一个人——陆逊。
这个人在白衣渡江攻克荆州的战役中,他牛刀小试,战果辉煌,给孙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陆逊吧。
风度翩翩,满腹经纶,是一员儒将。
孙权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于刘备决一死战,同时派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镇守益阳(今湖南益阳),以防止武陵(湘西、黔东、鄂西南)少数民族趁机捣乱,帮助刘备。
陆逊(183-245),东吴著名军事家,本名陆议,字伯言,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江东大族背景,父亲曾经担任九江郡的都尉(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应该说,有个掌枪杆子的父亲做靠山的人往往都是很牛气,但他这个官二代,却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父亲很早就撒手人寰了。
父亲死后,十岁的陆逊只好投奔到从祖父庐江郡太守陆康那里,继续读书,但两年后,袁术因为向陆康借粮未可,挑唆孙策进攻庐江郡,一个月后也驾鹤西去了。
幸亏开战之前,深谋远略的从祖父把已经把自己的儿子陆绩与陆逊等人送到江东,这一年,陆逊才12岁,而比他高一辈的陆绩年龄却更小,陆逊只好小鬼当家了。
二十一岁时,陆逊加盟孙权旗下,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一开始陆逊也是从小官吏做起的(西曹令史),由于工作突出,很受赏识,于是孙权给了他一个更重要的担子——把他外放到海昌县担任县长,同时兼任屯田都尉。
一边抓管理,一边促生产。
应该说,这些担子是比较轻松的,但海昌县的情况特别一点,县里连年旱灾,要做好这些工作并不容易。
陆逊一到,便开始赈灾,稳定了人心。
至于屯田,他也有办法,当时由于战乱,流民很多,一些人依附于豪强地主,一些人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反正是不服国家管理,陆逊便带兵采用清查户口,凡是精壮劳力都收编到自己营中当兵(部曲),其余的人,参加农业生产——屯田,不服的,也好办,武力伺候。
都说陆逊是书生,但他实际上很早就初露锋芒了。
比如一个叫潘临的人,带兵顽抗,陆逊上去,几下子就没收了对方的全部武装,自己的队伍也扩充到2000人。
在陆逊早起的军事活动中,他的主要对手是山越人。
前面说过,由于山越人时常搞暴动,东吴的后方是很不稳固的。由于陆逊在海昌县表现还不错,能文能武的,孙权打算把他派出去试一试。
没想到这一试,试出一位平叛专家。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阳的贼帅尤突作乱,影响甚大,陆逊率军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将其讨平,斩首数千。陆逊因功被拜定威将军,屯兵利浦。
陆逊表现不错,孙权便将孙策的女儿嫁与陆逊,大家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在三国中,蜀汉对少数民族主要采取怀柔政策,给胡萝卜;曹魏主要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分而治之;而孙权主要给大棒,发现一批,打击一批,绝不留情。
孙权打击得厉害,山越人反弹得也越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