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兄弟,我们本是同根生,但为了权力,我不得不出此下策,你们要多多理解哦。

曹丕作为魏国的首任皇帝,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消除一切可能危及政权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宦官限制了,外戚限制了,宗室成员限制了,所有该考虑到的东西我都为你们考虑了,权力都在我们手中,魏国的江山应该无虞吧。

曹丕实在像一个精明的商人,事实证明商人也有失算的时候,魏国的国运相当短命,别说是万岁万万岁,千岁千千岁,就是一百年也是奢望。

只有四十五年,一百年打五折都不到。

曹魏灭亡,不是亡于宦官,也不亡于外戚,而且另外一个庞然大物——权臣。

权力的蛋糕就那么大,宦官没有、外戚没有,自己兄弟没有,就只有皇帝和大臣来切,皇帝如果不能掌控全局,那只有让权臣分享了。

记住那句话,什么东西都有保质期的,什么都有天意的,魏国的灭亡,实在是天意。

因为他想不到,一个比他还狡猾,还精于算计的人就出现在他背后——司马懿。

扯远了。

说了曹魏的许多好话,现在介绍一下魏国的政治特色——特务政治。

曹操同志的疑心病是天下闻名的,也难怪,像他这样这靠搞阴谋起家的人,虽然用人不拘一格,但骨子里却对谁都信不过,看谁都像是敌特份子,都需要好好监视监视,是个彻彻底底的怀疑主义者。

既要他们干活,又信不过他们,怎么办?

对付间谍的最好办法就是间谍,而敌特份子的克星就是特务!

派特务盯梢呀!

于是一种叫校事的职务应运而生了,这个校事,官儿不大,权力不小,三国时代,魏国吴国都有,而且吴国的名称还更加花哨,典校、校曹、校郎、校官等等,虽然叫法不一,但干的工作都大同小异:主要负责监视、盯梢群臣的表现,谁干了什么,说了什么反动的话,统统向领导打小报告,这样看来明朝东厂、锦衣卫那帮人把特务事业推向高丨潮丨的那帮人,也得叫他们一声祖师爷。

这下大臣们可苦了,天天上班,老是感觉被一双若有若无盯着,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但领导脾气很大,谁敢说个不字?

难道是你心虚了?

特务虽然很厉害,但也有大臣对它说不的,这个人就是高柔。

高柔是袁绍外甥高干的族弟,魏国的五朝元老。曹操平定北方四周的时候,高柔跟着高干投降曹操,成为是菅县长,后来高干反叛,高柔依然死心塌地地跟着曹操,但曹操觉得这个人似乎不大可靠,老想找个理由把他给杀了。

如果莫名其妙地杀人,似乎不能服众,最好是给他一份工作,然后随便抓住一个把柄把人剁了,天衣无缝。

于是曹操给了高柔一个刺奸令史的职务,让他负责搞司法。

司法这工作最难搞了,尤其要真正做到公正、公平一碗水端平,让原被告都满意,那是非常难的,因此,无论是要抓小辫子、大辫子都是比较轻松的事情。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这个高柔成功地接受了挑战,他居然做到了“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连一向十分挑剔的曹操也没抓到什么漏子,最后让他到丞相府上班,担任丞相仓曹属。

高柔的名字虽然很柔,却是柔中带刚,绵里藏针。

高柔心不虚,他决心向校事开炮,他认为这种叫校事的官,官儿小,能耐却比大,就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让大家没有一点安全感。

何以见得呢?曹操笑眯眯地问,曹操觉得特务就像自己的耳目,要建立魏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就离不开这些家伙的特殊贡献。

高柔趁机检举了一个叫赵达的特务,说他没有抱着一点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去工作,而是完全以个人喜好为标准,凡是对自己胃口的就是好同志,凡是和自己又过节的,都是内奸,长此以往,恐怕国将不国,臣将不臣啊。

曹操耐着性质听完高柔的演讲,然后答复他,哎呀,高柔同志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要知道,我设立校事的初衷就是为了预防职务犯罪嘛。我本人也没有三头六臂,火眼金睛,许多事也忙不过来,因此,校事就是我的第三只眼睛,没有校事的监督,你们怎么会有紧迫感呢?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我怎么知道你们的表现如何呢?所以呢,你们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争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再创佳绩嘛。

一句话狗虽然咬人,但他听话好用,领导喜欢,这下高柔没话了。

但大家私下里和特务的较量却没有结束,终于有一天,大家抓住了那个赵达等人的辫子,狠狠地告了一状,这次曹操不再护短,并向高柔道歉。

虽然杀了赵达,大臣们取得了一次胜利,但曹操并没有解散特务,因为他老人家已经得了重度的校事依赖症。

怀疑一切,一切都怀疑。

一个特务出问题,怎么能否定全部战斗在一线的校事同志呢。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那就找机会继续玩。

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喜欢特务政治,曹丕也继承了父辈的光荣传统,重用校事,实际上校事已经成为魏国的第二丨警丨察,许多人报案、告状也不找司法部门,而是找校事,因为校事往往直通皇帝,办案效率极高。

由于皇帝鼓励告密,因此特务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其中有个叫刘慈的,堪称工作狂,在曹丕继位之初的几年,他与其同事一起刺探的案件竟然有万多起。

高柔本来就讨厌特务,再加上这个刘慈执法苛严,高柔估计其中必有冤假错案,于是上表要求复查,有冤屈的,销案;的确有过失的过失,高柔也不用重刑,只是处以罚款了事。

曹丕时代的社会风气是不大好的,由于有特务掺合的因素,人们老喜欢相互告状,真的假的都有。

曹丕对诬告的人深恶痛绝,高柔建议取消告密,标本兼治,但曹丕同他老子一样顽固,不立刻听从,而下令要以诽谤罪惩处诬告的人。

这招的出发点是好的,没想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相互诽谤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而(相诬告者滋甚),今天甲举报乙曾经诬告某某人,明天乙又举报甲曾经诽谤某某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部都齐,看上去言之凿凿,实际上却是乱咬一气。你告过我,我也告你,罪名就是时髦的诬告罪,反正咱们不把水搅浑不算完。

最后,曹丕看这样你告我我告你没完没了,大家都官司缠身,那就不用干活了。

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于是曹丕祭出狠招,规定除了谋逆大罪可以互相检举揭发外,其余的一般的案件都不受理,胆敢以任意诬告他人的,按诬告罪惩办诬告者(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芝麻大的事情也往官府跑,简直是浪费司法资源!

这招釜底抽薪,总算是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解。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3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3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