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渡江
徐晃的兵力逐步增强,可关羽浑然不觉。
水淹七军,战绩骄人,风光无限,实在没有谦虚的理由啊。
他站在人生的顶峰,自我感觉相当良好。
但危机已经悄然而至。
这个危机首先来自于内部——荆州内部不稳。出发时关羽让糜芳等人留守,并且负责保障后勤,由于几万人上前线,开销巨大,后勤有时跟不上,关羽就会对他们发脾气:怎么搞的,让你们送点粮食都慢吞吞的,等我回来再收拾你们!
秋后算账,太可怕了。
关羽和张飞不同,张飞对士兵很差,对士大夫很好;而对士兵很好,对士大夫很差。在关羽手下当将领是比较难受的,糜芳等人经常被关羽批评,心里一直不大服气,这也为他后来的叛变埋下了伏笔。
因此关羽进攻荆州大体属于孤军深入,自己唱独角戏,没有什么后援的,我们看看荆州的情况就清楚了,荆州的地盘就那么大,还一分为三,以前的荆州部队本来就不多,211年刘备入益州时带走了一批(大约两万左右人),关羽出征带走了两三万人左右,陆逊上任后关羽又抽调了一部分,剩下还有一点,也只够守好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实在抽不出多少兵力支援前方。
事实上,以关羽个人的战术素养来看,他既打不过曹操,也不是吕蒙孙权的对手,能中规中矩地防守好荆州的三块地盘就不错了,想进攻曹操,太自不量力了。
关羽虽然大获全胜,但包袱也随之而来:于禁方面三万多投降的士兵,这三万人没有杀,也没有用,人在你那里,什么事情都不干,天天要吃饭,耗费巨大,关羽自己解决不了,怎么办?
关羽的办法很简单,就一个字——抢!
抢谁的?
回答说,抢孙权的。
你是我的盟友,不抢你的抢谁的。
关羽是个爽快人,他抢人家的东西,自然要得罪人。
这就是关羽同志面临的新的危机——盟友背信弃义。
所谓的盟友,和敌人其实只隔着一层窗户纸。
赤壁之战时,孙刘两家是盟友,赤壁之战后的相当一段时间,他们仍然是好同志,好兄弟,但自从刘备同志占据益州后,大家的友情就褪色了。
217年,厚道人鲁肃病逝,接班人吕蒙当上了荆州方面的前敌总指挥,从而大踏步登上了历史舞台。
以前的吕蒙只是一员武将,自从遵从领导指示勤奋读书后,他就逐渐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儒将,连鲁肃同志也刮目相看。
儒将和武将最大的区别是眼光,而此时的吕蒙已经颇具战略眼光。
就战略眼光而言,吕蒙和他的前任观点是大不相同的。
要知道鲁肃同志是一贯主张并坚决维护孙刘联盟的,他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战乱刚刚开始,孙刘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以免给曹操以可乘之机。因此,他在世时,孙刘两家尽管摩擦不断,但最后也能互相体谅,找到平衡点。
而吕蒙上任后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吕蒙和鲁肃的观点大相径庭,鲁肃认为,我们东吴势力不够,只有孙刘联盟才能克制曹操;而吕蒙认为,我们东吴势力不够,克制曹操是很困难的,但要吃掉关羽是很容易的,这年月,但什么盟友什么友好都是浮,不是关羽吞掉我们,就是我们吞掉他们,唯有早想办法,早动手,如果我们拿下了关羽,长江防线全部控制在我们手里,还怕什么曹操了。
一个主张联合关羽,一个主张吞并关羽,这就是差异。
相对而言,孙权更欣赏吕蒙的观点。他也是一个有进取心的豪杰,他明白,只有吃掉最弱的对手,才能在三足鼎立中做强做大!
刘备在益州的问题上多次耍他,他已经烦透了;而刘备的这个兄弟关羽也不是什么善类,有一次,孙权出于好意为自己的儿子派人向关羽提亲,关羽竟然破口大骂(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什么素质!
不报复都不行了。
从此,孙权对关羽同志深恶痛绝,吕蒙的建议,正中下怀。
对,寻找机会,吞掉关羽,把他手上三个郡的地盘也一起搞到手!
关羽自作主张,发动襄樊之战,给了孙权以可乘之机。
而此时孙权的势力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建安二十二年(217),丹阳郡一个叫费栈的头目联合山越人,起兵反叛。山越人一直不服东吴管理,造反那是家常便饭,东吴对此也毫不含糊,一个字,你有能力造反,我就有手段镇压,猫抓老鼠的游戏,大家经常玩儿,这次孙权派定威校尉陆逊征讨,陆逊文武双全,迅速平叛后,他决定来个釜底抽薪,特意制定政策:身强力壮的当兵,体质弱的,当老百姓,种地纳税。
这招厉害,既为东吴补充了数万兵源,也让山越人没有精力去闹腾(精壮劳力全部征调走了,自然无力反叛)。
攘外必先安内,令人头疼的山越人的问题搞定了,孙权的心气自然也高了,他准备先拿下徐州,然后拿下关羽,为此,他特意咨询了吕蒙。
吕蒙认为,即使我们拿下徐州,将面临曹操骑兵的报复,得不偿失;而拿下关羽的难度要小得多,就可以全据长江,
关羽经常和鲁肃打交道,对鲁肃他是摸透了的:个人比较厚道;而吕蒙留给关羽的印象那就太差了——阴险狡诈,215年吕蒙派兵奇袭长沙四郡的故事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关羽怎么会忘记呢?
因此必要的警惕性关羽还是有的。出征之前,关羽考虑到东吴方面的威胁,他派糜芳等人留守,并且留下了足够多的兵力,防患于未然。
很精明,但还不够。
吕蒙觉得只有彻底打消关羽的顾虑,才能为夺取荆州三郡创造机会。于是吕蒙秘密向孙权建议,以健康原因为由,把自己调回建业(南京),同时也把驻守荆州的一些部队调回来。关羽听到消息,一定打消心头的顾虑,把多余的兵力抽调到襄阳前线。然后我们趁机袭击他的后背。
这招毒辣。
孙权公开下令征调吕蒙回京养病,实际上是要他秘密商议对策。
经过芜湖时,吕蒙见到了定威校尉陆逊。
陆逊虽然是新生代人物,却有勇有谋。
对于荆州战局的认识,陆逊与吕蒙的看法是很相近的。
陆逊不无忧虑地对吕蒙说,关羽野心勃勃,就在眼前,你作为前敌总指挥怎么能轻易离开呢?你不担心荆州的安危吗?
看来这是一个很有忧患意识的将领,但天机不可泄露,有些事情是不能对他明说的。于是吕蒙找了一个托词,但我身体不好,有什么办法呢。
陆逊一看荆州的主帅对此毫无对策,马上着急上火了,他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看法一股脑儿和盘托出:关羽仰仗自己的一点本事,张牙舞爪的,依我看,可以假托你有病,麻痹他,然后发动袭击,可以一举成功。
吕蒙对陆逊很是欣赏,但他还不想过早地泄漏机密,关羽很生猛啊,再加上他刚刚破曹,立下大功,想打他的主意,恐怕不容易啊。
话虽然这样说,但陆逊在他心目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吕蒙到建业拜见孙权,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改变鲁肃时代的妥协政策,对关羽强硬一点。
孙权问,那未来谁可以代替你?
吕蒙毫不犹豫地推荐了陆逊。
于是孙权让吕蒙以养病为名暂时退居幕后,然后他把名气不大的陆逊提拔为偏将军、右都督,让他取代吕蒙负责荆州事务,麻痹关羽。
陆逊抵达陆口(湖北嘉鱼县,东吴荆州大本营驻地),开始写信给关羽。大意是,关将军啊,和你做对的吕蒙是个病秧子,他已经在后方疗养了,陆逊主要目的是同贵方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许多情况都不熟悉,水平也有限,还请关将军多多关照多多指教啊。
吕蒙很狡诈,关羽很厌恶;陆逊很谦虚,关羽很满意。
既然对方态度如此诚恳,关羽也大度地表示,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就一笔勾销了,咱们应该忘记过去向前看。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关羽当时进攻樊城觉得兵力比较紧,他曾经要求刘封、孟达等人就近支援(房陵郡离襄阳很近),但人家并不买这个前将军的帐,他们以上庸、房陵等三郡好不容易到手,地位并不稳固,还需要花大力气维稳为借口拒绝了。
我们只想搞好自己的事情,不陪你折腾。
连同事对北伐都兴趣索然,关羽真的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