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对于这件事情史书的记载语焉不详,还是让我们好好疏理一番吧:魏讽字子京,沛人,邺城的名人,相国钟繇提拔的西曹掾。魏讽最大的特点就是嘴才好,嘴巴很能迷惑一些人,只有刘晔除外,他一眼看穿这个魏讽今后一定是吃造反饭的。

魏讽很会挑日子,他把好日子选在在曹操大军征汉中未回之际,然后他组织了一大帮自己的弟兄,还联络一些高干子弟,如王粲的两个二子,刘廙之弟刘伟,张绣之子张泉,长乐卫尉陈祎阴谋攻占邺郡。结果陈祎同志中途变卦,向曹丕告密,曹丕自然不会手软,他诛杀魏讽,受牵连的达几十人。连德高望重的钟繇同志也受到牵连,被免去职务。

魏讽的事情算是搞定了,而关羽的杨修却是与日俱增。

怎么办?

曹操胆子很小,手下人却把事情看得透透的,比如司马懿,比如蒋济, 他们对曹操说,曹公啊事情也想象的那么糟糕,于禁等人失败,并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天灾,被洪水所困。咱们虽然损失了三四万人,但对国家的整体实力影响不大。现在孙刘两家虽然表面上是盟友,但内心勾心斗角,我们倒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曹操问,怎么利用?

离间计。

二人进一步说,刘备占领益州,孙权是不高兴的;关羽打胜仗,孙权也是不高兴的,我们可以给孙权写信,让他抄关羽的后路,两路夹击,关羽必败无疑,这样孙权可以得到长江以南的全部地盘。他何乐而不为呢?

妙计!

曹操恍然大悟。

荆州上演的故事其实就是浓缩版的三足鼎立,大家互相敌视,互相防备,要想保住地盘,采取守势是上策,谁先动手谁吃亏。

可惜关羽只是一个武将,既没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也没有丝毫的战略眼光,甚至战术手段也不高明,可他却头脑发热,一心一意豪赌北伐。

豪赌,注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他没想到的是吃亏的不仅是他自己,而且将给蜀汉的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可惜,关羽却不这么认为,连曹魏名将于禁都成为了阶下囚,我还有什么事情搞不定的呢?

关羽很自负,他自信能将好运进行到底。他一边包围襄阳,一边进攻樊城,

关羽之所以能够水淹七军,基本上靠老天爷帮忙,他本人的智谋是不突出的,但运气不可能老是光顾一个人。

好运到头,接下来就是背运了。

而此时的樊城依然被洪水围困,关羽认为,这座只有数千守军的城市已经不堪一击,稍微用力,必将轰然坍塌。

关羽猛攻,城里开始进水,不少城墙都开始崩塌。

有人开始劝曹仁趁关羽的包围圈还没有彻底合拢,弃城坐小船逃跑。

曹仁似乎有点犹豫,但汝南太守满宠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满宠说,洪水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怕啥。现在大后方情况不稳,关羽之所以不敢长驱直入,就是怕我们从背后袭击他,如果不战而退,放弃襄阳、樊城,关羽就有可能得寸进尺,恐怕后悔莫及啊。

说得好。

曹仁作为曹家军第一将,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为表示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他把自己心爱的白马沉在水里,与将士们一起盟誓,誓死保卫襄阳郡!

决心虽然大,但困难也不小,因为关羽的包围圈收得更紧了。

一方志在必得,一方毫不退让,这要比耐力,比毅力。曹仁虽然被包围,却有一个大后方做支撑,曹操不会丢下他不管的,援兵随时可以赶来。

樊城危急,襄阳危急,曹操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他明白除了外交手段(怂恿孙权背后进攻关羽)是必须的;除了外交手段,军事手段更是必须的关羽这骄傲无比,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角色,光吓唬是没用的,只有双管齐下,让他头破血流,才能迫使他退兵。

于是曹操亲自带领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同时他下令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赶来增援,甚至远在合肥的张辽都被征调过来救火(曹操、孙权关系合好,东线合肥的压力减轻。而张辽抵达襄阳时,徐晃已经搞定关羽)。

首先出发的是驻扎宛城的徐晃。

宛城,就是今天的南阳,距离襄阳的直线距离也就是一百二十公里左右,于禁兵败死,徐晃已经往襄阳推进了不少。

当到襄阳城北五里的偃城时,徐晃与关羽的部将遭遇了。

徐晃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安营扎寨,一边与关羽的部将对峙,一边选择地形挖壕沟,并扬言将挖到偃城以南,直接截断他们的退路。

关羽的部将不知是计,放弃偃城逃跑,徐晃不费吹灰之力占据偃城。

徐晃采取稳步推进的战术,而他手下的将士觉得这样做太保守,应该大胆推进,与关羽决战,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曹仁。

当时跟在徐晃身边的谋士是赵俨,说是谋士,其实他相当于是监军,许多事徐晃也要听他的。

他告诫性急的将士,现在兄弟增援部队还没有赶上来,对手太强,我们不能太鲁莽。最好的办法是通知城里的曹仁将军,大家里应外合。

赵俨,字伯然,颍川郡阳翟县人,名士。汉末的许多名士都是只有名气,没有实际动手能力,他们抬起头来谈起经典理论头头是道,而要他们俯下身子处理政务是一塌糊涂,比如孔融、祢衡就是这一类的代表。

而赵俨却是有才,不幸的是,他遇到了汉末乱世,赵俨只好带着全家在荆州躲避乱世。

汉末乱世,各路诸侯都在争夺人才,名人找工作是不难的,难的是找什么样的工作,该选择什么老板,为谁服务,如果像选错了对象,老板完蛋,自己的前程也跟着毁了。

刘表治理荆州有条有理,赵俨没有动心,而当曹操迎接汉献帝的消息传来,赵俨动心了他立即携家带口赶往许都。

曹操有远见,这才我要追随的人。

曹操很爱才,一看这个年轻人肚子里还有点墨水,就不知道实际水平如何,考虑再三,就决定先给了他一个朗陵县长的头衔,让他锻炼锻炼,考察一下这个人年轻人的实际操作能力。

那一年,赵俨的确年纪很轻,才二十七岁。

既然是锻炼,那就是要吃苦的。

而朗陵县的治安很不好,按史书的说法就是辖区内暴力犯罪猖獗。强盗、小偷层出不穷,人们感觉没有安全感。

也难怪,世道不太平,朗陵也不是世外桃源,要想人们遵纪守法的确很难。

怎么办?治乱用重典!

赵俨先把那些歹徒头目抓起来关进监狱,然后统统判死罪。

新县长的手可够黑的呀,想到不久就要到阎王爷那里去报道,那些死刑犯肠子都悔青了。

如果有来世,我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它通常出自于电影里死囚犯之口,是他们离开这个人世前的真情告白。

对电影里的死囚犯而言,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对朗陵县的死囚犯而言,世上是有后悔药的,而且不用花钱。

因为这个颇有心计的县长又请求上级机关(郡)对死囚们,法外开恩,全部释放。

从死到生,就如同戏一般。

而导演就是这个年轻的县长。

给大家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你们可要好好珍惜哦。

父母官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而失足青年们则大喜大悲,大彻大悟,朗陵县的治安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搞定了治安问题,不久,赵俨又迎来新的考验,这次是政治问题。

当时正处于袁绍和曹操对峙的紧张时刻,袁绍想吞并曹操,于是不断地派人到曹操地盘挖墙脚,豫州是袁绍统战工作的重点。

事实证明,袁绍名气大,搞起统战工作还是有一套的,豫州的各郡大都听从他的调遣。只有朗陵县所在的阳安郡立场坚定,不为所动。

为了向曹操表明自己的忠心,郡里的都尉李通决定拿出实际行动——向老百姓征收税款。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