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庞德逃到一个高堤上,关羽围过来,不住地放箭,关羽人多,但庞德也毫不示弱,他也放箭予以反击(被甲持弓,箭不虚发)。

毕竟关羽人多势众,庞德手下人的伤亡开始加重。

谁都知道,这样对抗下去迟早得完蛋。

庞德虽然很顽强,但他手下的将军董、部曲将董超扛不住了,打算投降关羽,换一条活路。

想投降,门儿都没有!

庞德一看这些意志不坚定分子就来气,毫不客气地把二人斩了。

当然在生死考验面前,投降分子是斩不尽,杀不完的。

这样一直对抗到中午,关羽攻势更加猛烈,而庞德的箭矢用尽。

投降吧?

不降!

关羽的士兵蜂拥上岸,准备抓俘。

双方开始肉搏。

庞德明白,最后的时刻到了。

由于水势凶猛,庞德周围的军士纷纷选择投降,最后庞德身边只剩下两三个人了。眼看这仗没法打了,于是庞德等人跳上一条小船,准备逃回曹仁大本营。

但洪水实在凶猛,小船在上面就如同一片树叶一样,很快被浪头打翻了。

庞德落水,抱着颠覆的小船随波逐浪,很快被关羽擒获。

庞德被押解回大营见关羽,士兵要他跪下,但他骨头很硬,偏偏不跪。

不跪也罢,只要你投降,就是我们自己的同志了。

虽然他曾经射伤关羽的额头,但关羽实在很大量,他毫不计较,反而热情地邀请他加盟:于禁同志就是光辉的榜样,何况你的兄长也在我们这边工作,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卿兄今在汉中,我正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

实话实说,关羽想对方投降也是真心的,但他劝降的招数是比较差的,把人家一带来,就要人家跪下,人家肯定有抵触情绪;更何况,劝降也是一门语言艺术,你应该和颜悦色,主动给人家介绍级别、待遇让人家吃定心丸才是,人都是要面子的,你动不动就反问人家为什么不肯投降,那不是打人家的脸吗?

当然,即使关羽态度非常亲切友好,庞德也绝对是不肯投降的,除了本人的意志的确坚定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家属都在曹操手里当人质。

都是老规矩了,将士出征,家属留下,朝廷帮你们照顾,具体待遇咋样,看表现。

来时说得斩钉截铁,关键时刻却下软蛋,曹操肯定不答应,家属肯定遭殃。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庞德也不会投降。

他毕竟和于禁不同,于禁以前是曹操的爱将,即使投降了,曹操看在过去的情分上也可能对他的家属网开一面。

庞德一听,火冒三丈,立即破口大骂:“狗东西,劝我投降做什么,我家魏王的事业做得多大啊,你们家那个打草鞋的刘备有什么本事,岂是魏王的对手!

在奚落完对手后,庞德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宁为国家鬼,也不为贼将。

这就很不友好了。

关羽是何等高傲的人,被人抢白心里十分恼怒,立即下令杀掉庞德。

两个爱将,一个是跟了自己多年的老将,苟且偷生,一个新加盟不久的却宁死不屈,曹操闻知此事更是感慨万千,我了解于禁也有三十多年了,怎么事到临头,表现反而不如庞德(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邪)!

当然,投降不一定有好下场——这是由关羽自身的弱点决定的,关羽极其高傲,对本阵营的黄忠、马超尚且看不顺眼,何况是一个降将!

关羽虽然收服降将,却不尊重对方,比方说于禁,关羽接受人家的投降,按说应该给人家安排工作,缺德一点的为考验对方,还会派降将去攻打老东家(在有监督的情况下),让他手上也沾点老东家的鲜血,这样才好死心塌地地跟我走。

然而,关羽并没有这样做——他把于禁关进监狱。

这就有点点莫名其妙了。

这就是襄樊战役的第一阶段,关羽水淹七军,诛庞德,擒于禁,收降卒三万多,大获全胜,许都以南的许多地方都蠢蠢欲动,企图与关羽互相呼应。史书的描述是“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

有专家说,曹魏代汉,当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看来也不尽然啊,至少大家对曹操还是不大认可的。比方说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弃暗投明,降了关羽。

除了荆州,关中也不太平了。这一年,关中的一个叫许攸的部落首领带着手下人拒不接受曹操领导,而且出言不逊(关中营帅许攸拥部曲不归附,而有慢言)。

被荆州战局困扰的曹操感到十分恼火,他打算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马超我都能摆平,何况是你们这些乌合之众!

但手下的谋士认为,大敌当前,关中的群众闹事,应该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该采取招安手段(群臣多谏宜招怀攸,共讨强敌)。

曹操很固执,他把刀放在膝盖上,黑着一张老脸,看样子就如同要杀人一般(操横刀于膝,作色不听)。

这时,丞相府秘书长杜袭站出来想说点什么,杜袭虽然是丞相府的人,却被派驻关中,他对那里的情况最熟悉,也最有发言权。可曹操的心情乱糟糟的,他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建议。

我的主意已经定下来了,你不要哆嗦了(吾计已定,卿勿复言)

但杜袭打定主意要说,即使你反对,即使你不爱听我也要说。

曹操对杜袭还是比较信任的,他瞟了杜袭一眼说,许攸不服我,你看怎么办吧!

杜袭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曹操,你认为许攸是怎样一个人?

曹操想了想,说,一个普通人而已(凡人也)。

杜袭接过话头顺势说道,许攸只是一个没见过什么市面的小人物,随便给好处就能让他消停,何须动武?而关羽举事,华夏震动,我们实在不应该避重就轻啊!

小事用钱,大事用兵,有道理。

由于采纳了杜袭的建议,曹操不久就成功地招安了许攸。

除了关中,到处都有震感,感受最强烈的还是曹操。

不久许都以南陆浑县的孙狼等人耐不住寂寞,开始起兵响应关羽。关公也很会公关,不但给他精神奖励——封官许愿,还给物质奖励——补充兵源,让他在曹操的心脏随意闹腾。

对曹操同志而言,关中的事情好办,少数民族兄弟穷慌了,才闹腾,可以给钱给官把他们招安了,而中原腹心地带的事情就不那么好办了,因为人家不光是冲着钱来的,招安那一套根本没有市场。

唯一的办法只有武力解决。

而看关羽架势,攻破樊城、襄阳似乎是迟早的事情。

曹操维稳的难度也更大了。

而许都距离襄阳不过几百里(曹操自己认为是近贼),万一皇帝被关羽“迎接”去了,那他就吃亏大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还怎么玩儿啊。

因此一向对皇帝漠不关心的曹操忽然担忧起皇帝的安危,皇帝虽然是空架之,但这块金字招牌也绝对不能丢的。

出于安全考虑,曹操一度打算迁都以躲避关羽的锋芒(魏王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这一年,曹操的霉运在继续,荆州的关羽很嚣张姑且不说,而魏国内部丝毫没有稳定的迹象,继前一年韦晃等人在许都叛乱后,邺城也不太平了,爆发了著名的魏讽谋反案。

严格说,这几起案件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和魏讽谋反案一都是和关羽有关系的。此时关羽已经水淹七军了,红透半边天了,魏讽估计是魏国内部的异己分子,早就看曹操不顺眼了,于是他趁着这大好的形势,用实际行动与关羽呼应。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