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军
216年曹操当上了魏王,217年曹丕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太子,父子俩追求的东西先后都到手了,的确很有成就感,但权力大,并不等于名声好,地位高,并不等于威望高,朝廷内外反对他们父子的声浪一浪依然高过一浪。
建安二十三年(218)正月,由于曹操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少府耿纪、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等人准备来个为国锄奸、替天行道,他们在许都起兵,反了。
当时汉献帝驻扎东汉朝廷的首都许都,曹操驻扎在邺城。而这些人的原计划是准备劫持献帝去然后准备联系关羽(南引关羽为援),进攻曹操的大本营邺城。
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邺城。
愿望很美好,但现实更加残酷,因为关羽同志出兵已经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更要命的是他们自身的实力:几个人虽然在朝廷做官,但都没有什么实权,职务最高的少府耿纪,虽然属于部长级别的高干,但管宫廷后勤,只和钱打交道,没有兵权;司直韦晃,是丞相府副部级的纪检官员,唯一的好处就是熟悉丞相府的基本情况;而太医令吉本,就更扯了,只管给皇帝抓药。
事实证明,搞政变绝对是一门技术活,三个人既没有多少兵,也没有搞阴谋的经验,后果自然是非常严重的。
耿纪等乘夜攻打曹操设在许都的丞相长史王必,王必受伤逃至许都南门,与颍川典家中郎将严匡合力将耿纪等人斩杀。
连曹操手下的无名小卒都打不过,其余的事情就别谈了。
革命不成功,耿纪、吉本、韦晃等人皆夷三族,其他受牵连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对政敌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是曹操的一贯作风。
但曹操始料未及的是,不管他怎么用力,那些树叶还是越来越多。
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宛城(今河南南阳)守将侯音聚众造反,占据宛城。曹操命樊成(今属湖北)守将曹仁进讨。到第二年的正月,曹仁攻下宛城,斩杀侯音,总算是平息了事态。
218年总算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而219年发生的事情则更加惊险刺激。
这一年,曹操的三条战线全面告急:西线,鉴于实在干不过刘备的死缠烂打的痞子精神,曹操被迫实行战略收缩,放弃了汉中;而东线的的合肥,孙权217年妥协后,稍微安分了一段时间,219年又卷土重来,形势堪忧。
最微妙的要数中线的荆州,曹操部将曹仁驻扎樊城,以前虽然面临关羽、孙权两方面的压力,但却一直是最稳定、最安全的地区。
为什么?
因为荆州形势最复杂。还是那句话,自从赤壁之战后,荆州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孙、刘、曹三足鼎立之势,表面上看孙刘是一家人,实际上早已同床异梦,大家实际上互相防备,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谁动谁吃亏。
相对而言,曹操弱势一些,毕竟孙刘两家表面上还维持着联盟关系,因此他最希望的是孙刘联盟彻底破灭,他好看狗咬狗的好戏,最后坐收渔人之利。
219年7月,孙权开始攻击合肥,这个孙权,真是一个变脸高手,前年才妥协,现在又要变卦,实在可恶。
东线的形势骤然紧张。
但曹魏集团内部有人对此却不以为然,比如扬州刺史温恢就对兖州刺史裴潜说,孙权虽然来了,但不足为虑,倒是樊城方向的曹仁,会遇到麻烦。
一点没错,樊城的曹仁,会遇到麻烦,而找他麻烦的,就是关羽。
公元219年(建安24年)对蜀汉集团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也是生死攸关的一年,正月,刘备部将黄忠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五月,刘备占领汉中。
此后,刘备趁机扩大战果,六月,刘备派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今属湖北)北攻房陵(今湖北房县),杀曹操所命太守蒯祺。刘备随即命养子刘封从汉中(今陕西汉中东)顺沔水(今汉水)而下,统率孟达攻打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备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兼领上庸太守,继续镇守上庸。
上半年捷报频传,鼓舞人心,这时远在荆州的有个人坐不住了——关羽。
他想北伐。
他瞄准了樊城的曹仁。
关羽攻打樊城,理由实在令人费解。按说,以刘备集团的实力、荆州的形势而言,关羽能守好荆州就算完成任务,主动进攻,那是不计后果的下下策。
但一向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关羽偏偏这样做了,蜀汉的命运由此盛极而衰。
219年7月,关羽让南郡太守糜芳驻守江陵,傅士仁留守公丨安丨(湖北公丨安丨县),自己带兵攻击驻扎樊城的曹仁。
关羽认为曹仁同志孤军在外,是很好欺负的,殊不知,深谋远略的曹操早已经做好了安排:早在他攻击汉中的张鲁时,就特意把平寇将军徐晃派往宛城,协助征南将军曹仁。
除此之外,他还留有有后手。
关羽带着数万大军,主攻樊城,当时驻扎襄阳的是吕常、驻扎樊城的是曹仁、庞德,人马都不多,只能固守待援。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人,马腾部下勇将,203年曾经斩郭援首级,马腾被曹操骗到朝廷当卫尉后,庞德又跟了马超。马超兵败关中后,他又跟着马超到了汉中投奔张鲁。
后来马超离开张鲁投奔刘备,这次庞德没有跟着跑了,他留了下来。
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庞德也跟着大家投降了。
曹操知道这位老兄名气大,本事高,特意封他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
这次襄樊被围,曹操计划派他与于禁一道前来支援曹仁,但大家对庞德还有点猜疑。
因为庞德的哥哥庞柔在蜀汉军营,
你的哥哥在蜀汉,谁知道你会不会放水啊?
但庞德实在有德,他一看上不了战场,急了,反复表明立场:我想找关羽单挑(我欲亲身自击关羽),反正大家不拼个你死我活不算完(今年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
那就上吧。
要说庞德同志还真有两下子,他与名将关羽交战,居然毫不发怵,有一次在战场上竟然引箭射中关羽前额(演义说是左臂,有误)。
战场上主帅受伤对军心的影响是巨大的,关羽军士见他如此生猛,又骑一匹白马,心里有点害怕,索性称呼他为白马将军(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219年8月,得知樊城被围,曹操立即调兵遣将予以增援。
他首先派于禁带领七支部队(所谓七军),一共三万多人发前去解救樊城危机。
于禁来后,曹仁派庞德、于禁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平地屯兵,与城里互相支援,互相配合,阻止关羽的进攻。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老天爷出来帮忙了:樊城一带下起了大雨,且一下就是十多天,汉水猛涨,洪水高出地面好几丈。
洪水凶猛!
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洪水袭来,军营被淹。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个高地避水。
没有抗洪预案的于禁是受害者,但关羽就不同了,作为驻扎荆州多年的老将,关羽对荆州的气候、水文、地理各方面是比较熟悉的,因此他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是很充分的,比方说提前驻扎高地,而且还为对手精心准备了不少船只。
准备收获胜利果实吧。
到处一片泽国,于禁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慌忙之中,他跑到小土堆上,但关羽的人马很快乘船包围过来。
没有退路了。
是投降吧。
于禁的人马逼得无路可退,只好投降(禁等穷迫,遂降)。
一代名将,晚节不保。
于禁收拾了,接下来该轮到庞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