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其实对于自己被杀,杨修是有预感的,参与夺嫡之争,死是那是早晚的事情。

因此临死前杨修不由得发出这样的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其实他是一个聪明人。

当然在曹操临死前一百多天被杀,他更是一个不幸的人;当然如果曹操不杀他,曹丕就有可能放他一马的。

杨修死后,父亲杨彪还在,白发人送黑发人,世上最惨痛的事情莫过于此。

后来曹操碰到了杨彪,杨彪已经瘦骨嶙嶙,曹操不由得有些动容,他假惺惺地问杨彪:

“公何瘦之甚?“

杨彪无限凄凉地说:

“愧无日磾(金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儿子要惹祸,我无法预测,但天下的父亲谁不爱自己的儿子呢。

当然,杨修的死因并不是因为演义上所说的鸡肋事件,也远远不止曹操公布的这一条,而是有N多条:

其一,成分不好。杨彪娶了袁术的女儿为妻,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此处有争议,一说是杨彪娶的是袁术的女儿,那么杨修就是袁术的外孙,但根据双方年龄推测,似乎不大可能),曹操当然不会放心。

其二,高门望族,政治观点不一,杨修的出身和袁绍同志一样高贵,出生于四世三公之家,父亲杨彪是东汉的元老,受传统思想影响,自然是拥护东汉王朝的,而曹操迎接汉献帝的目的是取代东汉王朝,元老派痛恨曹操,曹操排挤元老,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因此,曹操对杨家父子是忌惮的。

有人认为以上两点可能是曹操杀杨修的原因之一,但我认为,这种推测实在是不怎么靠谱的事情,须知,那个时候并不讲究阶级斗争为纲,曹操阵营什么身份的人没有,和曹操观点不一、成分不好的人多了去了,曹操都没拿他们咋样,还能量才使用,一句话,只要死心塌地为我曹孟德干活,什么身份啦、政治观点都是浮云。

相反,如果你三心二意,就是我的朋友也一样拿下没商量。

因此,杨修的死因是很复杂的,而卖弄小聪明,揣度领导心思,这一点,才是最要命的。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杨修不管是忙于工作还是帮曹植出谋划策,他的言行都离不开两个字——猜测,处处猜测领导心机,然后见机行事。

在古代,天威难测,领导的心思也是国家机密,是不能随便猜的——如果我曹孟德的一切都让你看透了,你比我还聪明,那就太可怕了!

就凭这一点,也不能留你。

所以,杨修必须得死。

你死了,我就放心多了。

除了处死杨修,曹操还处死了曹植的老婆。实话实说,如果杨修属于咎由自取的话,那这个女人死得就于有点莫名其妙了,只不过因为穿得漂亮一点,被曹操看见,以穿着违反规定为由赐死(植妻衣绣,操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如此下重手,只是为了给曹植一个警告,你已经失宠了,请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要那么高调。

杀了杨修后不久,曹操就撒手人寰了。

余下的小鱼小虾,就留给儿子曹丕吧,相信他的聪明才智。如果这点事情都搞搞不定,这江山也不要坐了。

曹丕当皇帝后,便迫不及待地对曹植集团的其他几位高参进行清算。

记住,秋后算账是政治家的传统美德,呵呵。

比如一直和他做对的丁仪,曹丕一直恨得咬牙切齿,他曾经把丁仪调走做右刺奸掾,想借机除掉,但曹操一直比较喜欢这个差点做了自己女婿的人,因此,曹丕一直没有多大的机会,只是不住暗示那人应该自觉点,如果你自杀,或许大家都好看一点。

但丁仪明显不是一个自觉性很强的人,他一直不肯采取实际行动(欲仪自裁而仪不能)。

@你的好友能给他开传送门^_^,如:@天涯论坛他想活。

为了活命,他哀求中领军夏侯尚出面求情,夏侯尚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估计也尝试过,但对他只是不住地叹息、流泪。

你的事情,神仙也帮不了你,我也无能为力啊。

失望了。

曹丕当魏王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报复行动,他随便找了一个工作上的茬子,给丁仪一个大奖——抄斩满门男性(并灭其男口)。

既然是兄弟,丁廙享受的待遇也完全一样——抄斩满门男性。

政治,是最危险的丨毒丨品,也是最危险的赌博。

处理完小虾鱼,接下来轮到主角了。

主角虽然在竞争中落败,但曾经和自己做对过,曾经是自己的威胁,今后也可能还是自己的威胁,因此怎么处理这位竞争对手,是个很伤脑筋的问题。

曹丕当然不希望这位讨厌的弟弟活着,但杀人是个技术活,要知道,自己动手的不是阿猫阿狗,不是黎民百姓,甚至不是一般的朝中大臣,而是亲弟弟,不能随便找个理由就说拉出去砍了。

人要杀,还要做得干净利落,不露痕迹。

想了许久,曹丕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如果用这个办法,大家都无话可说。

根据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上介绍,曹丕以父亲曹操亡故期间曹植没有赶来为由,下令把曹植押解进京。

以孝治国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以不孝为由杀头人,的确是个很好的理由。

曹丕想动手,但他母亲知道后不同意。手心手背都是肉,十指连心,作为母亲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兄弟相残的悲剧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呢。

母亲出面了,曹丕的口风略有松动。

不杀你可以,但你必须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诗。如果做不出来,哼哼,就不要怪我不讲兄弟情分。

你本来就很无情了。

当然演义上的描绘还要更精彩一点,曹丕给曹植下令,以兄弟为主题七步之内作诗,诗里不许含义带兄弟的字眼。

现场命题,现场作文,规定时间,规定内容,就好比要求你零角度射门一样,相当的刁钻。

曹丕以为如此高难度的作业,曹植肯定做不出来,你自己的特长都发挥不出来,那时候再杀你,谁也没话说。

但他或许忘了,即兴发挥可是曹植的专长。

曹植悲从胸来,立即脱口而出: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就是有名的《七步诗》,当然有人说那是假的,但我相信那是真的。

你我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何必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诗做好了,命也保住了,但曹植的命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一个优哉游哉的王家公子,变成了一个受排挤打击的对象。

如此没落,曹植只好在自己的封地借酒消愁,但封地也是不安全的。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