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太子只有一个(下)
曹植是怎么失败的,他为什么会失败;曹丕是怎么胜利的,他为什么会成功,这些问题,还是请最后的胜利者曹丕先生来回答吧。
下面有请男二号选手、魏国的太子曹丕同志隆重登场。
问:你好,将军阁下,恭喜你成为魏国的太子。我们知道,你父王曹操一开始是钟情与曹植的,可最终还是你胜出,为什么?
答:呵呵,说得不错,在大家印象中,我弟弟曹植比我强多了,而且一开始他的确是大热门,似乎他应该成为太子,但大家忽略了我也要很多优点:第一,我也有才。虽然弟弟曹植和父亲一样都是著名的诗人,虽然和他们相比,我的诗歌写得要略微差一点,名气要略微小一点,但大家不要忽略了,我也是有才的。不瞒大家说,我八岁时就会写文章,长大后也是著名的诗人,因此有人把我和父亲曹操、弟弟曹植一起并称“三曹”。
虽然我的文采不如父亲、弟弟那样光彩夺目,但我也有自己的特点,对文学有许多属于自己的贡献:我写出了当今存世最早的一首七言诗《燕歌行》;除了写诗歌,我业余还做文学评论,我写的《典论?文学》被后人认为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第二,我是复合型人才。除了写文章,写诗,我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比方说我的骑术精湛,剑术也不错,甚至还可以和军中的高手过招。
第三,我嫡长子,这一点,相当重要。须知,任何帝王在决定王位继承人的时候,不管他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他心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嫡长子,这是绕不过去的坎。如果立嫡长子,大家都没有话说,天下太平;如果废长立幼,那国家的动乱也就开始了。
第四,我还有一个优势,会处关系,人缘好。
问:太子殿下,在大家的传统认识中,你比较冷酷、狡诈,而你弟弟曹植更加率真一点,许多人都为曹植鸣不平,认为太子之位其实应该归他?是这样吗?
答:呵呵,其实这是一个认知的误区,要知道父王选的是魏国子,是未来的帝国接班人,而不是道德模范,不是文学状元。作为未来的帝王,不狡猾一点,不冷酷一点,怎么能镇得住大家?
问:也就是说,从政治上而言,你更合适做太子?
答:当然是这样。而有些人认为父王一直喜欢曹植,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父王一直在考察我们兄弟俩,对我也是寄予厚望的,而且很早就让我单独历练了。
问:什么时候?
答:建安16年(公元211年),我父王担任丞相的时候,就让皇帝任命我为五官中郎将。
东汉的五官中郎将以前隶属于光禄勋,属于副部级干部,而我我担任的这个五官中郎将就大不一样了,级别虽然还是副部级干部,实际权力却是副丞相,而且还配备有自己的一套人马(以曹操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
问:曹植身边有不少高参,你认为他为什么会铩羽而归呢?
答:聪明过头了,过犹不及。
问:那你们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答:其实弟弟曹植之所以能拔得头筹,除了他优点很突出,父亲很喜欢他外,和他三个年富力强的高参(丁仪、丁廙、杨修帮忙),是密不可分的,在某些专家看来,我身边只有一个吴质,实力悬殊,我是死定了,而事实上我是不孤独的,我也有自己的竞选团队: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号称我的四友,除了以上四位,我和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关系很铁,我和荀攸、辛毗的关系都很好,他们的素质可比杨修等人高出百倍。
问:哦,那你认为在你的自己的智囊团里谁出力最多呢?
答:实话实说,在我的谋士中,出力最多的还是吴质。
问:那吴质好像不怎么出名啊,他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吗?
答:不出名并不意味着没有本事,首先吴质会写文章,是文学家,正如曹植和杨修的关系一样,我们之间首先是文友,其次才是哥们。吴质同志头脑灵活,用他来对付杨修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实证明,我没有看错人,出身低微的吴质恰恰就是出身高贵的杨修的克星。
问:太子殿下,那你怎么想到启用吴质的呢?
答:是这样的,当我得知弟弟全靠杨修等人在旁边出谋划策的时候,我内心就隐隐产生了了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于是我决定找好朋友吴质商量对策,他当时是朝歌县长,我就让吴质趴在破竹篓,偷偷把他运进府里商量对策。但我运气很不好,不久之后就被死对头杨修知道了,他赶忙去给父王打小报告。
问:是不是非常危险?
答:其实第一次还算顺利——因为父王没有来得及调查,但我内心却很惴惴不安,搞这种地下活动最怕泄密了。我知道,杨修还会继续盯梢,还会继续告状,父亲也会继续派人来调查,要是有什么闪失,那就糟糕了。
问:那你们想了什么办法?
答:我是没什么主意的,倒是吴质满不在乎地安慰我道,怕啥?他们不是喜欢盯梢喜欢告状吗,我们就将计就计,改天再弄一个同样的车,破竹篓里面随便塞一点丝绸,让他随便去告好了,看丞相相信谁……
果然,第二次自作聪明的杨修又跑去告状,领导一看他言之凿凿的样子,就派人下来查看,自然是查无实据,结果领导对爱乱咬人的曹植极为厌恶,而弟弟曹植也因此失分不少。
由此可见,厚黑学是多么重要的一门实用技术。
问,太子殿下,听说就连送别魏王出征,你们兄弟俩也要暗中较劲?
当然,竞争无处不在。要知道竞选太子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长途赛跑,斗争是没有止境的,父王一天不宣布太子宝座的归属,我们就不能轻易言胜。
比方说一次,父王将出征,按规矩我们几个孩子出去送行,曹植按杨修的提前授意,即兴发挥现场作文的优势,为父亲吟诵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很有文采。
写文章是弟弟的专长,这一点,我自叹弗如。
问:看到你弟弟写文章抢得头彩时你有什么对策?
答:弟弟大出风头,我既惊奇,又着急,我当然不甘心就此认输。
这时吴质告诉我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办法——哭,以情动人(魏王当行,公子流涕便可)。
我们知道,哭是一直感情的宣泄,而实际上你没有想哭,吴质相当于是要你作秀了?
可以这么看吧,所有的政治家都是行为艺术家,曹植现场写文章是行为艺术,我哭也是行为艺术;弟弟的文章虽然华丽,但远远不如我的眼泪动感十足。
问:你临场发挥得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