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惊骇之下,不辨是非,斗志全无,个个自相践踏,除了后卫部队被射死的外,还有许多人心慌意乱之下掉进汉水淹死。第二天,刘备听说赵云的战斗事迹,亲自来到赵云营寨察看,当他头天作战的地方,不由得发出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曹操同刘备相持了一个多月,攻不克,战不胜,而开小差的官兵却越来越多。
形势比较尴尬了,赶走刘备似乎不大可能,如果长期抗战,来个持久战,似乎有可能,但自己却耗不起,因为如果被汉中战事拖住后退,东线的合肥,中线的荆州,还有邺城,还有许都,都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如果那些地方有闪失……
为了大局,还是忍痛割爱吧。
但从内心来讲,从他是舍不得汉中的。
撤军放弃汉中,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失败,这将是除赤壁之战外,第二次向刘备认输,事关脸面,输不起啊。
辛辛苦苦地打下来的劳动成果,一下子化为乌有,什么感受?
说完了惊心动魄的汉中战役,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一点曹操家的家务事。
说是家务事,但准确地说,帝王家里无小事,曹操作为东汉帝国事实上的一把手,他家的有些事情,就是国家大事,比如立太子。
谁能成为魏国的太子,谁就会取代汉献帝成为未来的皇帝,因此,立太子,实际上就是皇帝选举。
以前说过,曹操至少有十五个老婆,二十五个儿子,而太子职位只有一个,个个虎视眈眈 ,竞争相当激烈。当然,根据游戏规则,有些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竞争的,下面我先介绍一下曹操的家庭情况。
首先出场的是丁夫人,她是曹操原配夫人,但他没有生育,后来还因曹昂之死而与曹操分手,淡出江湖。
接着出场的是刘夫人,她出嫁之前是丁夫人的丫环,虽然地位不高,但功劳却不小,她为曹操生下了长子曹昂、曹铄二子,但真应了丫环命薄这句俗语,生下两个孩子后不久,自己就病死了,临死刘夫人把曹昂托付给丁夫人;她命薄,两个孩子也的命也不咋好,曹昂虽然贵为长子,但在征讨张绣的战役中早早地死去,而曹铄也命也不好,很早就病死了。
运气不好的都走了,剩下的运气最好的要数卞夫人,她原本是曹操纳的妾,但前面两位走的走,死的死,她自然转正,拥有正妻地位。她可谓是一位英雄母亲,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后来成为武宣卞皇后。除开夭折的曹熊外,其余三位都是风流人物,十分了得。
按立嫡的规矩,曹丕、曹彰、曹植将是太子之位有力的竞争者。
注意,我之所以没有说他们三位是最有力的竞争者,因为还有一位可能比他们更有优势——曹冲。
曹冲的优势在于人非常聪明,而且曹操最欢他,实际上在他生前,曹操就曾经多次向大臣透风说,自己有意把位置传给他,可谓是真正的希望之星。
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我就不讲了,现在讲一点其他的故事。
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吓坏了,因为按照曹操火爆脾气,知道此事会杀人的。
还是负荆请罪,争取主动吧,但在曹操的字典里似乎也没有坦白从宽一说,不投案是死,投案也是死,如果还是死罪,岂不是自投罗网?
大家很纠结。
幸亏此事被聪明的曹冲知道了,他虽然是官二代,却富于通情达理、同情心,他让他们先等几天再说。
为了挽救这些弱势群体的性命,曹冲想出了一招,他故意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愁眉苦脸地见曹操。
爱子不开心,曹操看着也心疼,于是他关切问,怎么了?
曹冲愁眉不展地说,大家都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是很不吉利的,可是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
曹操安慰他说,这是胡说,是迷信,不要担心。
不久曹操得知马鞍被咬的事,于是他很大度地说,没事儿,老鼠猖獗,我儿子的衣服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
领导,等的就是您这句话!
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动声色地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可惜他在建安十三年就死了,年仅13岁。对于爱子的夭折,曹操自然是悲痛难抑,曹丕去安慰曹操,曹操竟然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对你们来说可能是一件幸事(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
希望之星不陨落,你们哪有机会。
说完后痛哭流涕,怕儿子在阴间孤独,曹操还特意还给曹冲定下了一门阴婚。
除开上述几位过早死去的,现在真正符合竞选条件的候选人只有三位:曹彰、曹丕、曹植(排名不分先后)。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三位候选人入场!
首先向大家介绍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曹丕的弟弟,曹植的哥哥。
相对于其余两位选手,曹彰最大的特点就是武艺好,箭术精湛,胆略过人,据说他能够徒手与野兽搏斗。
一般说来优点特别突出的选手,缺点也很突出,这就是所谓的个性。比如曹彰同志就是这样的榜样,武艺样样精通,但就一样——不爱学习。
这可是要命了——未来的国家领导人怎么能没有文化呢?
为此曹操带着半是批评,半是勉励的态度对他说,你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打杀杀的,这样有什么价值啊。
于是曹操逼着曹彰刻苦读书,但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学习源于兴趣,没有这个玩意儿,你就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也是零蛋啊。
事实上曹彰是读书无用论的忠实拥趸,他身体力行地实践那一伟大的理论,对那些深奥的国学经典却毫不感兴趣,他对手下人说,大丈夫就应该学习卫青、霍去病带领千军万马为国建功立业,读书有什么用!
有一次曹操问自己的几位儿子的理想是什么,该选手诚实憨厚地回答,发挥专长,喜欢当将军(好为将)。
曹操又问,怎样才能当一个合格的好将军?
曹彰慨然答道,身披利甲,身先士卒,赏罚分明。
真是一块当武将的料啊,曹操不由得呵呵大笑。
当将军可以,想往其它方面发展,没戏。
既然如此,那就让你发挥专长吧。
公元218四月,代郡的乌桓人造反,曹彰被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带兵前去平叛。
考虑到该选手是第一次带兵,曹操怕他马虎大意,特意语重心长地嘱咐说,咱们在家里是父子关系,你带兵出门就是君臣关系,任务完成不好,王法是无情的,你一定要谨记!
曹彰带领先头部队刚到涿郡地界(还就没有进入代郡),就碰到数千反叛的胡人带队前来迎接。
此时曹彰手下只有步兵一千人,骑兵几百人,明显处于劣势,这种阵仗曹彰没见过,虽然他心是不大虚的,但应对不当后果会很严重。
好在临行前曹操给他配备了一个智囊——田豫。田豫与曹操一道参加过柳城征讨乌桓之战,对乌桓人的情况比较熟悉。
田豫建议先退兵险要之地稳固防守,看形势再说。
曹彰照办,果然乌桓人见捞不到什么油水也就退了。
来去自由,没那么便宜,曹彰带兵紧追不舍,他本人表现十分勇敢,倒在他箭下的胡人更是一个接一个。此战曹彰连续追击,一直把胡人撵出代郡二百多里。
敌人跑了差不多了,何况大王也规定不能越界开采(又受节度,不得过代),许多将士都这么认为。
呵呵,差不多?打仗,取胜是最根本的问题,胡人没有杀死几个,我才不管什么规定呢。
大家立即上马,畏缩不前的故意落后的,斩!
曹家公子都不畏艰难,我们怕什么。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此战的战果很辉煌——“斩首获生以千数”。
战果很辉煌,更辉煌的是影响,另一支有叛乱意向的少数民族部落——鲜卑部落的首领轲比能看曹彰实在生猛,竟然主动请降。
乌桓平定,鲜卑平定,整个北方都平定,曹彰功莫大焉。
立功了,曹彰又接到命令,赶到汉中助战。